什么是「低欲望社会」?为什么日本社会会进入这种状态?

Camilld


低欲望社会,顾名思义,是人们对整个社会缺乏信心和欲望,没有贪欲,缺乏干劲。

日本社会目前正处于这种状态。关于低欲望社会的讨论在日本有相当多的讨论。低欲望主要是针对年轻人而言,一个社会中,如果老年人低欲望是非常正常的,毕竟年龄大了,干劲不足,人生也没有多少年限,用不着那么拼搏。但是日本社会的现状是有占相当多比例的年轻人缺失干劲,缺乏理想,对未来没有太多的规划,对外在的事物没有足够了解的欲望。

这一情况的出现不是偶然。日本自上世纪经济泡沫出现之后,整个社会的经济一直处于复苏阶段,社会大环境不景气,人们感到努力的作用对生活带来的改变很小,便丧失进取的动力。

日本职场竞争压力大,生活压力大,消费较高,这使得日本年轻人不得不用更多的精力去应付工作上的事情,这使年轻人的精神压力加大,并且由于生活的压力使其不敢过多的消费。整个社会进入一种焦虑、不安、紧张、低欲望的氛围中。日本的宅文化也变得广为人知,在没有消费和活力及低欲望的社会里,日本年轻人更喜欢宅在家里,面对虚拟的网路消遣自己的时间。毕竟网络是性价比最高的生活方式,既能满足一些精神需求,又不用花太多的钱。其次,日本的这种低欲望也导致了生育率较低,年轻劳动力日益减少,老龄化社会严重。所以低欲望社会引起的负面影响的较多的。

低欲望社会带给日本的伤害也是较大的。一个年轻人没有欲望和干劲的社会,是很难去谈理想、去科研教育、去谈创新和未来发展。而要改变这种低欲望很难,这是一个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种心理,即使要改变,也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环球网


所谓的低欲望社会,主要是针对日本年轻人而言。大体上是指现代日本年轻人没有梦想、没有干劲儿、没有欲望。因这三个单词的日语罗马字开头字母都是“Y”,于是,日本人还把这种“低欲社会”戏称为“没有3Y的社会”。再具体一点说,低欲社会就是指相当一部分日本年轻人因对未来缺乏信心,因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凡事开口就是“しょうがない”(没有办法)、“どうでもいい”(怎么都行),连动动脑子都嫌“めんどくさい”(麻烦)。不婚、不生、不买房、不买车、少消费几乎成了他们的共性,甚至连穿衣吃饭都是能简则简,临近山穷水尽没钱花了才打点零工。严重者干脆就“宅”在家里,时间长的居然能半年不出门,每天只与智能手机、电脑为伍,典型的“电脑”中自有颜如玉”作派。因为他们已经连与真人恋爱、做爱都觉得麻烦,反正只是满足生理需求,认为有网络中虚幻的情人足矣。一句话,其实这种低欲社会说穿了就是一种“年轻人缺乏欲望厌倦消费”的社会现象。




随着日本年轻人的这种没有“3Y”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电视、网络等传媒时不时地展开讨论,有识之士们更是把“低欲社会”现象视为将来日本社会最大的危机。日本著名管理学家、被誉为世界五大管理大师之一的大前研一,就写过一本《低欲望社会》,副标题叫“大志なき時代”(胸无大志的时代)来专门论述这个问题。著名日本评论家堺屋太一也在他的新作《团块之后》的封面上醒目的特意标明“无梦、无欲、无干劲儿的危机”字样。可见,低欲社会在日本已经发展到了被相当重视的地步。



那么,为什么日本社会会进入这种状态呢?而出现了这种状态又会引起什么后果呢?有没有解决的方法呢?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和这一代年轻人的人生经历有关的。我们知道,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经济处于低潮期已经有2、30年了,而现在的2、30岁的年轻人正是目睹了日本经济由盛而衰、家庭由奢侈走向节俭的一代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房、车以及各种品牌奢侈品已经渐渐离他们远去,相反,由于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使得他们大学毕业就面临着就职难,即使勉强就职了,不仅工资低,而且还由于日本经济整体不景气而致使公司经营不善会面临“被减员”的风险,这一切,就都使得年轻人小心翼翼消费战战兢兢花钱。男性因工资低且不稳定所以不敢结婚或结不起婚的人越来越多,女性也由于追求独立不愿结婚生子承担家务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一切,导致日本年轻男女对未来缺乏期许,自然也就没有梦想,干劲儿丧失了。婚都不愿结了,长而久之,人生的欲望自然也渐趋平淡。而随着网络的发达,独身者的大多数事情已经都可以在网上处理了,这更使得那些“御宅族”懒得出门,满足于“宅”在家里的生活。由这些综合起来,就慢慢形成了这个没有“3Y”的社会怪现象。





而这种社会现象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比如不愿结婚自然作为家庭的消费也就减少了,不愿生子同样会使婴幼儿产品没有市场,而从长远角度来看,不愿生子也就意味着人口减少趋势难以得到缓解,那么,潜在的将来的消费层也就会减少。而且,除去不愿结婚生子的年轻人,其他的年轻人也都习惯了简素生活,这些都会给日本的经济消费带来打击,像汽车业、家电业、房地产更是很少会有年轻人考虑去买,长此以往,还真就会像日本的有识之士们所说的那样,日本将会面临巨大的消费危机。



至于解决方法,从根本上说,如果不能刺激经济景气起来,说什么都白扯,即使经济有起色了,年轻人丧失的信心也不是那么好恢复的,而且人之常情,已经习惯了捂紧钱包的生活,又怎么可能变成大肆消费之族呢?前阵子安倍第四次高调组阁了,接下来宣布了消费税增税、香烟增税的政策,虽然说征收的这些税金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以改善日本幼儿园现状,可这和不愿结婚生子的年轻人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只是让他们下意识的更加捂紧腰包而已,所以,若想改变年轻人的消费观,不仅任重道还远着呢。





万景路看日本


我也处于这样的状态,日本是懒得消费我是没有钱消费,我也想旅行也想休息也想去酒吧释放灵魂也想学画画也想学一门乐器........没有钱没有时间,强哥说早上醒来想想每天一个亿的花出去,怎么赚回来,我是每个月入不敷出,不敢放松




黄秋11


我是一名接触过很多日本动漫的人,我觉的我也变成了一个欲望不高的人。

很多没有接触过的人不了解日本动漫的深度和魅力,比如他的深度能大大的教育改变你的三观思想,他的魅力完全不亚于一部优秀的小说,而且更加的赏心悦目,甚至达到电影级别。

他能让你接触到很多现实生活中不曾拥有过的经历和冒险,他能让你见到各种异族风情,甚至是异世界的幻想。

大家在网上见过的日漫宅,往往都是那种懂事理,不杠精,不跪舔,真爱和平,三观很正的人,他们往往只需要过平常的生活,不爱耍心机,事业没有大的魄力,而且不会出轨(这里我听过一个段话,初恋的男生都不成熟,但我想日漫宅的初恋可能早已经给了二次元老婆(ψ°▽°))。

欲望低这很大程度上动漫给予的,因为他们想要得到的一种美好生活和经历,动漫却展示给他们看了许许多多种不同的美好生活和经历,这很容易让人产生满足感,满足了自然失去了很多改变生活的动力。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人的道德三观文明的进步,也可以说是人理想梦想文明的衰退,和日本动漫类似的如看直播看抖音看小说都有类似的效果,只是日漫的效果可能远远超越他们,从日本的现状以及日漫对全世界的影响就能很好的看出。



天佑事事顺


简单来说就是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心态,我就算比你更努力十倍,收入依然比你多不了多少钱。社会又普遍富裕,大家都能买的起奢侈品都能买的起车,攀比也就被社会舆论认为是很拙略的行为,于是不攀比,不努力,机械一样上班加班拿工资过日子,大家都觉得活着没意思。


找零钱79564932


有句话叫昭和养鬼,平成养猪。昭和时期父辈风光无限,日本经济大好,积累了很多财富。平成时期因为教育改革(类似“放养”),日本的年轻人平均水平(学力、能力)都不高,20几岁依然在啃老的大有人在。一般会社的薪水几百万日元一年,在物价世界前列的东京这钱只有精打细算地用才够。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老龄化社会,所以构成主要是老人+没什么钱的年轻人占大多数。日本当然有过得很精致的,买东西只买品牌不怎么用看价格的人群,这个姑且不论。东京大多数人都差不多(贫富差距小)。

我感觉在日本可以“低欲望”的条件是他们的产品就算很便宜也比较实用而且质量也过得去,不像国内便宜的用不了几天各种质量不过关的问题就冒出来了,根本没法用。例如如今“征战世界”的优衣库还有无印良品之类的,无论是质量、样式至少穿起来看起来整洁舒服,国内的便宜东西都参差不齐,让人很担心质量问题,而且买便宜了穿出去怎么都像淘宝货,穿几次你就不想穿了,所以还宁愿买贵一点的品牌货。生活方面,各大卖场有毒八喜、ニトリ、堂吉柯德等等等等,生活大大小小的东西在这些地方都可以买到而且还很便宜,质量都差不多。来到日本后我发现日本大大小小的东西都是以平价为主,而且日本人普遍特别节省,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买东西方面。我感觉大多数时候买东西都比国内便宜(除了房租、交通和吃等方面)。可能他们从小也有这种浪费可耻的文化教育吧。国内的生活相比简直是胡吃海喝,纸醉金迷。

但其实日本女生都特别喜欢买奢侈品,背的包一定要是Coach、LV或者爱马仕等品牌包,这些以东京的时薪打打工节约一点就能买到的。东京消费很高,生活成本实在太大,许多人挣的工资如果大手大脚真的不够用,还别说买品牌货了。真正的家庭比较好的小孩对生活品质要求还蛮高的。我接触到的一些日本人(读医学部的),基本平时消费都很高。社团参加个活动就是几万上十万日元,吃顿饭上万日元,男生用的钱包衣服什么的也会穿品牌。很会玩,为了自己的兴趣烧很多钱。这点其实全世界都一样。但是日本有钱的是少数人,大部分人都很普通而且差不多,在高物价的东京不节省的话是不行的。而且一般的日本人也不见得无欲无求的那种“低欲望”,大街小巷的陪酒歌舞伎町DVD鉴赏动漫游戏等等,都是放松和释放欲望的方式。我只能理解这种低欲望为低购买欲,但购买欲的前提是他要有足够的购买力,但是普遍的年轻人是没有购买能力。老龄化社会的日本有资产积累的老人很多时候是真的没有什么购买的欲望。所以为什么东京很多商品都是以平价为主,如今的日本已然不是80年代那个爆买欧美经济横飞的日本了,现在的购买力就一般般吧,大多数人或家庭平时生活成本开销很大,如果不节省真的不够用。所以也不得不表现得这种“低欲望”。

再放观全世界,难道中国人购买欲都很强吗,没钱的人不也只能省着花买平价商品吗,只是中国人口基数大,贫富差距大,给人感觉上有钱的人稍微多一点,然后感觉“高欲望”的人多一点吧(去日本爆买、横扫老佛爷的中国大妈团)。总之我认为这种低欲望是因为日本大多数人的购买力给人的这种印象,商家肯定是迎合大多数人的需求,为什么优衣库可以“称霸世界”,也是因为他满足了日本大多数普通人的需求(日本很平均)。

要说其实日本人对喜欢的东西可是很执着的很舍得花钱的,日本买演唱会、门票、动漫限定、潮牌衣服等等都是需要排队抽签什么的,基本都是大排长龙“站无虚席”风雨无阻通宵达旦,许多演唱会许多活动你有钱也抢不到票,这是需要爱和执念的,所以日本人并不是低欲望,那个新闻上说的低欲望大概就指的消费观念吧,经济能力直接决定消费观念是没有错的。加上日本人随大众的性格,很多人存在别人买什么我也跟着买什么的心里,(“都在穿优衣库哎),就给人差不多的印象,感觉他们都很低欲望的样子。简单来说就是经济能力满足不了物欲了,迫于外力降低自己的欲望,并且日本是一个很稳定的社会,阶级固化,年轻人20岁就看到自己50岁生活也是不无道理的,如果结婚了更是一肩的重担(所以很多人甚至不想结婚),没有很大的希望较大的薪水喝地位的提升,换句话也就是说日本一般年轻人根本就没啥消费能力,预期来看消费能力也没有太多提高的空间,这样如果高物欲岂不是很痛苦,还不如(其实是被迫)就降低物欲穷开心啦。

我并不认为追求物质,想提高生活质量,这些是可耻的。追求物质和精神从来都不是矛盾的。然而问题是,沈迷在大量廉價的精神消費品,逃避現實。是的,AV里的妹子都千依百順有胸有屁股主動投懷送抱,電子遊戲里攻略一個又一個劇情佛擋殺佛神擋殺神,動漫、小说裡的世界都很美好主角光环懷中抱妹拯救世界,Gelgame和歌舞伎聽的女朋友一點都不麻煩而且不會在乎你的長相收入工作.......精神如此輕易地就被滿足了,不知不覺被麻醉着,逃避社会中的压力。低物欲不可怕,消费观念不同罢了,怕的是年纪轻轻便逃避现实,不再奋进,得过且过。整个社会看似一片歌舞升平,实则一潭死水。其实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带来的最好的好处,我想应该是可以自由地选择。我可以选择我喜欢的生活方式,在日本,只要不彻底放弃自己,可以很轻易地就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而在国内,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加上大量廉价精神消费品的易获得,内心需求很容易填满,物质的追求也不那么迫切了。

空空空的江南情怀


说明小日本子新的后代有自智之明觉得它们的前辈作恶太多,进行自我人道消灭来为它们前辈犯下的滔天罪行来赎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