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越過越迷茫,你需要避免這三個心理學現象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踌躇满志地进入大学, 想要在大学里做出一番名堂,然而最后却甘于平庸

曾经想过把大学图书馆里的书翻一遍,结果进入大学以后,却发现连图书馆的门都没有进去几次;


曾经想过大学里年年拿奖学金,结果进入大学后,却发现想要拿到及格,都是一个问题;


曾经想过进入大学后要练一口流利的英语,结果却发现大学英语课本都没有翻开几次。

每当别人问起大学里最后悔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有多少人回答没有:好好学习,没有认真读书。

这些都是经历过大学后的的人,感到最后悔的事。为什么在上大学前我们,一心希望好好学习,多读一点书,提升自我。

上大学之后,无所事事事,感到迷茫、困惑,直到毕业之后,回想起来才后悔不已。


大学越过越迷茫,你需要避免这三个心理学现象


为什么不能在大学里掌握自己的生活?按照自己想要的事情,提升自我,你可能中了这三个心理学误区。

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有个故事:天国主人要外出,临走前把家产分给3个不同才干的仆人,分别是5000、2000和1000。

那个领5000的随即去做买卖,又赚了5000;领2000的也赚了2000,唯独那个领1000的把银子埋到地里。

主人回来,对前两位大加赞赏,用原数奖励他们,却把第三位仆人的千两银子收回来奖给了第一位。

随后告诉他们: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让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回来。

“马太效应”揭示的是一个关于个人和企业资源的重要法则,然而,将它应用在生活里,也是同样的道理。

大学里有一个现象,非常有意思,当一个人第一学期考试没有及格式,那么它后面每一个学期总有一科不及格,然而那些第一次考的很好的人,后面的成绩往往也很理想。

‘马太效应’和‘破窗效应’非常相像,只不过破窗效应揭示了坏的会更坏,而‘马太效应’不仅反映了坏的更坏,还说明了好的将会更好。

所以在大学里,你究竟是那个破窗,还是那个拿着5000的富人?这往往取决于你第一学期的行动。

如果第一学期你就只顾着吃喝玩乐,那么渐渐的别人也就认为你只会吃喝玩乐,不学习没有什么不对,就连自己也会认为自己就该是这样的。

所以给自己一个好的开始,让旁人一开始就知道,学的目标,让他们督促你,而不是阻拦你。

边际递减效应

李诞曾说过,感觉边际效应是最绝望的事情。

吃苹果的时候,我们总感觉第一口是最好吃的,第二口没有第一口满足,剩下的几口满足感越来越少,这就是边际递减效应

应用在学习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第一次坚持做某事的时候,总感觉异常兴奋,好像有无限的动力?可以坚持坚持下去,然而第二次,第三次,在做的时候,就会感觉,兴奋改明显降低,意志力也越来越薄弱,再坚持下去也就显得异常艰难。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大学里难以自律的原因?


大学越过越迷茫,你需要避免这三个心理学现象


第一次六点钟早起而别人还在睡觉的时候,心里满满的成就感。然而坚持了一个星期以后,心里的成就感也逐渐消磨,早起的动力也渐渐消失了。

所以如果你想坚持做某件事情不能仅仅依靠对这件事情的处理就感兴奋感将其养成自己的习惯,这才是坚持下去的持久动力

思考“关机”

思考力决定竞争力。

我们一直听到,要保持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这句话。然而,经过九年的义务教育,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接纳别人的知识,而不是主动思考。

这道题就是这样做,这个公式你记住就行……

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表述?这种放弃思考依赖他人,依赖老师而不去思考的行为,就是思考依赖。


大学越过越迷茫,你需要避免这三个心理学现象


还有一种泄气型的思考关机,是遇到自己不会做的事情,不会想办法,常用‘我不会’、‘搞不懂’搪塞自己,坐以待毙。

丧失了对问题的好奇心,也就丧失了接纳理解的原动力。

日本近代教育学家福泽愉吉在《求学之道》中说过:


“无力独立者必定会依赖他人,依赖他人者必定惧怕他人,惧怕他人者必定阿谀他人,长时惧怕并阿谀他人将逐渐习惯,脸皮厚如钢铁,恬不知耻,不说该说之言语,乃至一见人则卑躬屈膝。”

所以凡事多问为什么,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越是有学识的人,越是可以学会思考。


大学越过越迷茫,你需要避免这三个心理学现象


不要一开始就让自己变成那,扇破窗,也不要尝试用意志力去坚持某件事情,找到兴趣养成习惯,学会思考才能够破解迷茫的现状,充实大学的每一天。

每一份用心都渴望得到回应,喜欢这篇文章的你,别忘记点赞、评论和收藏哦。

关注小艾,我们一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