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絕句和律詩平仄知識,哪位老師能講解一下嗎?

詩心痴語


希望能簡單回覆您的詢問:

作為古體詩寫作,基本可以分為兩條路。一條是嚴格按照古詩歌的格律要求來寫的,這些人主要是專業的詩家,有豐富的國學素養,懂得用古典、葉古韻。這類人和這類作品,對於傳承古詩詞藝術至關重要,不可或缺,這就是所謂的格律派。

第二類是基本按照古詩詞的要求寫,但不完全拘泥,這是大多數人。句式、對仗、押韻,都要基本符合古詩詞要求,但在押韻、平仄方面,則可以按照現代漢語的發音,而不一定拘泥古音;可以用典,也可以不用典。這樣的詩,可以不標明是“律詩”“絕句”,這就是所謂的仿古派。

但是,無論如何,所寫的詩,一定要讓人讀得懂。這是一個重要原則。我自己就是這樣做的。我曾經不知深淺地寫了一些冠之於“律詩”“絕句”之類的東西,當越來越明白古詩詞的苛刻要求之後,就再也不敢這樣做了。



愛閱讀的Raymond


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統稱“近體詩”或“今體詩”,也就是我們口中的唐詩。同古體詩相對而言,近體詩詩創作對句數、字數和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在詩歌規範形成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詩歌術語,如絕句、律詩、平仄等等。下面我們就簡單解釋下這些術語的意思。

律詩

詩體名。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故稱為“律詩”。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成熟於唐朝初期。特點是八句,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韻也可不押,但通常押平聲。分五言、七言兩體,簡稱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如果一首詩超過十句,則為排律。律詩中凡是兩句相配,稱為“一聯”。五律、七律的第一聯(第一、二句)稱為“首聯”,第二聯(三、四兩句)稱為“頷聯”,第三聯(五、六兩句)稱為“頸聯”,第四聯(七、八兩句)稱為“尾聯”。每聯的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

絕句

詩體名。絕句也叫“絕詩”,亦稱“截句”、“斷句”。截、斷、絕均有短截意,因為定格只有四句,所以稱為“絕句”。以五言、七言為主,簡稱五絕、七絕。也有六言絕句,但未流行。唐代通行近體詩,平仄和押韻都有一定的規範。有人說絕句詩是截取律詩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詩形成以前,已有絕句,雖然也講押韻但平仄比較自由,如《玉臺新詠》中就載有《古絕句》。後人於是用“古絕句”區別於近體絕句。

平仄

詩歌聲律專用名詞。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舊詩賦及駢文中所用的字音,平聲與仄聲相互調節,使聲調和諧,稱為調平仄。

詩詞術語有許多,這裡只對絕句、律詩和平仄做了簡單的講解,如果想要系統深入的學習,建議查找與詩歌創作相關的工具書。


晉唐風骨


你好!

一,關於絕句

絕句,簡單來說,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由四句構成的小詩。

絕句分“古絕句 ”和“今絕句”。

古絕句產生很早,漢代開始就有四句的五言小詩。比如,南朝時代編選的《玉臺新詠》就收有《五言古絕句四首》

五言古絕句有不少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

七言古絕句,比如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

今絕句,也叫律體絕句,簡稱“律絕”。是截取了律詩的一半,所以也叫“截句”。其韻律,平仄,對仗要求與律詩相同。

比如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

七絕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

二,關於平仄

絕句,屬於古詩歌的體式,平仄,屬於古詩歌的音調規則。

古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的形式要求必古體詩要嚴格得多。

近體詩主要指格律詩。句數,句法構造,押韻,平仄,對仗等有很多講究。

律詩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每一句的每一字該用平聲字還是仄聲字都有要求。

一般五律和七律有四種平仄句型。1.首句不入韻平起式,2.首句入韻平起式,3.首句不入韻仄起式,4.首句入韻仄起式。

建議你通過相關書籍仔細學習才能更多瞭解。前四個圖片是推薦的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