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12333”就業服務:為什麼疫情過後出現企業招人難的現象?

文/高登權


山東“12333”就業服務:為什麼疫情過後出現企業招人難的現象?


就業是民生之本,只有穩定的就業,才能保障民生,也只有充分的就業,才能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在疫情的影響下,為了防控疫情蔓延,全國封城封小區封路,很多企業停產停工,度過了漫長的一個多月時間。

疫情過後,隨著企業的復工復產,用工荒成為企業的一種常態。在小編所在的城市,企業復工復產後,招人難的現象很普遍。

究其原因,一個方面主要是民工們回家過春節後,剛好遇到疫情爆發,在家裡隔離了很長一段時間,加上外出到其他省份還存在一定的風險,本地又沒有適合自己的工作,於是一直呆在家裡沒有出門。

另一個方面,收入也是一個影響比較大的客觀因素。由於本地勞動力長期在外務工,工資比本地的企業要高一些,部分民工手裡有活動的錢,一直等著疫情過後出門,所以不願在本地找工作。

外面的進不來,本地的出不去,這就是一對矛盾,招工與被招工之間,似乎沒有達到一個契合點,達不成最終的願望,所以一邊出現了失業在家待著沒事做的工人,一邊企業卻招不到人。

針對這一情況,政府引導就業非常重要。尤其是基層治理的相關鄉村單位,一定要把這項工作做好,引導勞動力得到充分就業。

山東省提出了登記失業人員可享“12333”式就業服務的這一舉措,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在指導就業的過程中,他們提供“12333”式服務,即1年內至少開展2次政策對接、提供3次職業指導、推薦3次崗位信息、提供3次免費技能培訓信息。

一個方面,我們的廣大勞動力雖然有一定的主動性,但是畢竟信息來源有限,很多用工信息他們沒辦法知道,導致一些適合的工作錯過了機會。

另一方面,企業也需要他們所發佈的用工信息暢通,讓廣大的勞動力能夠知道,所以政府的政策對接,就業指導,非常必要,有利於雙方掌握彼此情況,得到適合的崗位。

崗位信息的推薦,小編覺得不應該一年只推薦三次,三次實在太少。應該隨時提供一些就業信息,並就掌握的勞動力情況隨時推薦。

另外,還可以通過一些招聘會等方式來進行,比如每月可以通過現場招聘會的方式,為企業提供一些席位,讓廣大勞動力親自與企業對接,找到適合的工作。

山東作出的每年提供3批免費的就業培訓,小編覺得非常好。就業培訓有助於提高勞動力的業務素質,有助於提高就業率。但是,在培訓中一定要注重有針對性,可以通過訂單的方式,或者調研勞動力緊缺的行業,加大急需人才的培訓,提高培訓效果。

總之,就業是民生工程,只有做好就業,才能保證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保證群眾的日子好起來,保證社會的和諧,推動經濟的發展。也只有保證群眾腰包裡有錢,才能促進消費能力的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