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聽老人講過,沒想到這居然是真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今河南商丘民权(又说安徽蒙城、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没想到这居然是真事


庄子晚于老子约二百年,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战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少时即以聪敏博学而闻名诸侯。以庄子之才学谋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子无意仕进,唯一从政经历只是在宋国做过管漆园的小官,不过没干几天就辞职而去了。

庄子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并进行过分析批判。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没想到这居然是真事

1、庄子学道

庄子一生崇敬老子。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他在蒙(今河南商丘南)当漆园吏,干了几天便决心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

那一年庄子辞掉漆园吏后,从蒙地一路南行百余里来到苦县曲仁里赖乡沟(老子出生地,今鹿邑县太清宫镇)拜谒老子圣迹。此时老子后人李宫已迁居赖乡沟北五里一片肥沃之地,李宫素有先祖老子的通达贤明,耕读传家四方称颂。

庄子找到李宫,二人一见如故,彻夜谈经论道三日而不倦。庄子见此地山青水秀物华天宝是一个归隐参道的好地方,就想长期住下来。李宫得知其意就为他搭建一座茅屋,并每日供三餐饮食和仆人照料。无后顾之忧的庄子从此每日或与李宫互研《道德经》,或独自思索著书,好不逍遥自在。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没想到这居然是真事

庄子一生崇尚自由。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找到苦县,邀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没想到这居然是真事

庄子在李宫家住下的那几年,积累心得十万字五十二篇,渐成《庄子》一书。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后来离开苦县最后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从此庄子不但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没想到这居然是真事

后来庄子离开苦县后最终隐居南华山,苦县人为纪念老子、庄子两位文化巨匠,后尊庄子居住的地方为“老庄村”。随着老庄村盛名远播,远近乡邻纷纷迁居于此,人丁激增,村子渐扩大为前李、腰李、后李三村。后来李宫后人遂建一村寨以护乡民,世人又称其为“老庄寨”,此名一直延续千年。1975年,鹿邑县以老庄村为名建老庄公社,1983年改为老庄乡,1994年更名涡北镇。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没想到这居然是真事

2、白果梦蝶

庄子在此学道期间,村东北二里处白果树自是其读书研经钓鱼游玩常去之处。

这一年夏天,烈日当空,蝉鸣四野,绿荫如盖的白果树下却是阴凉爽快。庄子坐在白果树下阅读《道德经》,看着看着双眼迷离,渐渐倚着树睡着了(阅久渐怠,倚树而寐)。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没想到这居然是真事

恍惚间,他感觉自己轻飘飘的变成一只生动逼真的蝴蝶,抖动着美丽的翅膀,一会掠过绿水如茵的惠济河面,一会萦绕在苍翠欲滴的白果树边,一会趴在百花盛开的原野枝头,一会轻舞在庄严巍峨的黄帝庙前,自由自在,无比的愉悦惬意。

庄子正欢快飞舞着,突然间一声雷声响过,眼前的一切瞬时消失了,发现自己仍侧倚在白果树下,再环顾四周,景物依旧,却不是流连的花丛间。原来是一场梦,一场轻灵美丽的梦幻。

醒来的庄子惊奇未定,恍惚中一直未回过神,不知是自己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惊奇,惆怅,眷恋,久久不能释怀。

于是庄子就开始思考,并以轻灵飘渺文笔把此事记述下来,遂成其《齐物论》之名篇——"庄周梦蝶",更由此故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没想到这居然是真事

白果树下"庄周梦蝶"的故事虽然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文人骚客的共鸣,成为了他们经常吟咏的题目。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没想到这居然是真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