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博覽 | 孝悌之義(二)

导读:“教材博览”专题栏目以山东省必修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泰山出版社)为基础,精选教材内容,展示古籍原典,讲述经典故事,为中小学师生提供学习便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博览 | 孝悌之义(二)

孝悌之义·张博篆刻

单元导读

孝悌学说是孔子德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孝”指顺从父母,尽心侍奉;“悌”指顺从兄长,态度恭敬。孔子推崇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仁爱,具有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慈”与“孝”,“友”与“恭”是对等的关系,他强调上位者的责任和下位者的义务。这种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了人际关系准则。与他同时期的齐国人晏婴也说过类似的话:“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现代社会,孝悌之义仍然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推而广之,“孝”也可扩展为对国家的忠诚,为国家效力,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悌”,也可延伸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友爱,使人世间充满友善与温馨。

原典示例01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诗经•小雅•蓼莪》

译文

看那高高的莪蒿草,不是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娘,生养我成人太辛劳!看那莪蒿多茂盛,不是莪蒿是牡蒿。可怜我的爹与娘,生养我成人太劳累!

原典示例02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二十四孝•扇枕温衾》

译文

东汉时有位名叫黄香的人,九岁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悲伤地终日思念母亲,乡亲们都夸他是个孝子。他虽然劳作辛苦,但伺候父亲还是非常尽心。夏天酷热时,用扇子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太守刘护得知后大为惊喜,特意表彰了细致入微不同常人的孝举。

故事链接

芦衣顺母

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非常孝顺。他的亲生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一位继母,并且生下了两个弟弟。继母非常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觉得闵子骞不是自己所生,就经常虐待他。到了冬天,她用好的丝絮做成两件棉衣,两个儿子穿在身上很暖和,天天吃饱了不是在屋里烤火,就是去外面玩耍。然而给闵子骞的棉衣,继母却用芦花填充缝在里面,这件衣服看起来和弟弟的棉衣一样厚,但是穿上它根本不保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博览 | 孝悌之义(二)


有一天父亲要驾车出门,让闵子骞去牵马,他穿着棉衣,拿起鞭子去赶马,一阵寒风吹过,闵子骞浑身一哆嗦,马鞭掉在了地上。父亲看到非常生气,捡起鞭子就往小闵子骞身上抽打,衣服裂开,里边的芦花露了出来。父亲一看衣服里不是白白的丝絮,而是泛黄的芦花,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心疼地掉下了眼泪。转回家,就要把妻子休掉,赶出家门。继母和两个孩子哭成一团。闵子骞赶忙求情说:“父亲您就饶了母亲这一回吧。母亲在,受冻的是我一个人;母亲要是真走了,受冻的是我们兄弟三个人啊。”父亲被打动了,让继母留了下来。从此继母对闵子骞的态度彻底改变了,弟弟们对他也更加敬重了,一家人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故事又叫“鞭打芦花”反映出了闵子骞的孝心和爱心。人最宝贵的是亲情和孝心,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家庭的幸福之源。

选自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彭门创作室编辑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