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逃避心理?

芹歡璇說情


喜歡逃避也可以

第一,逃避是一種常見的保護自我的防禦方式。我們選擇逃避是因為我們面對現實中的或者想象中的危險恐懼害怕煩惱憂愁的時候,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處理好,覺得自己會受到傷害受到打擊。在成長過程中,有些時候適當的逃避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第二,接納逃避才能克服逃避。逃避是為了自己感覺舒服的一種行為方式,但是隻是暫時的迴避,沒有真正的解決面臨的問題,要處理問題首先要安撫自己的情緒,那就要看到自己的需要,看到自己的逃避行為背後的內在自我,內在渴望是什麼。這樣才能真正的理解一個全面的自己,發現一個完整的自己。

第三,有力量的自己自然敢於面對各種困難。逃避的自己是個矛盾的自己,是個衝突的自己,是個內耗的自己,是個軟弱無力無能的自己。理解逃避背後的需要,才能夠逐步發現自己的成長,逐步形成和諧的自己,自然就會長出力量,自然就會敢於面對逃避的各種困難。


心思修


1. 面對環境,動物本能狀態有:戰鬥、逃跑、裝死。結合人類常見的心理行為,持續戰鬥狀態會逐漸演變為焦慮狀態;持續逃避狀態會逐漸演變為抑鬱狀態。

2. 驅樂避苦,是我們面對人、事、物時的常見選擇。能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我們會追逐;會帶給我們痛苦感受的,我們會選擇避開或是離開。

3. 如題,要克服逃避,建議先找出想要逃避的人、事、物。兩個方向:

a. 生存必須(無法逃避的)。可通過和具體的人、事、物逐步建立快樂的鏈接,並將其放大,讓這放大的快樂感覺自然的替換痛苦的感覺。

舉例:孩子逃避學習(或厭學),其本身是孩子把學習和痛苦建立了強鏈接(也許是遭到指責、否定、打壓、負向的暗示等等,一想到學習就痛苦)。這個時候,我們可通過一些快樂的場景(如愉快的玩耍時)或是高暗示感受狀態下(如:睡前、起床的瞬間),在潛意識層面給予快樂的鼓勵、正向的暗示,引導孩子逐步建立學習和快樂之間的鏈接。

b. 非生存必須(可以逃避或丟棄的)。如果這人、事、物,對你的價值較小,或是非必須的,可以通過新目標的轉移,直接替換。

c. 克服逃避的幾個小技巧:增加運動或體力活動(尤其時揮拍或肢體舒展的運動)、更多的與人肢體接觸(握手、擁抱等)、多誇獎或讚美別人、嘗試和不同職業的群體接觸(接納和傾聽,同時分享你的觀點),多微笑。


催眠師輝哥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是相當重要的。

許多研究心理健康的專家一致認為,適應良好的人或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決問題”的心態和行為面對挑戰,而不是逃避問題,怨天尤人。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和行為面對挫折與挑戰其實並非易事。

我們可以看到周圍的不少人,他們或因工作、事業中的挫折而苦惱抱怨,或因家庭、婚姻關係不和而心灰意冷,甚至有的因遭受重大打擊而產生輕生念頭,生命似乎是那麼脆弱。

有這樣一個故事:住在樓下的人被樓上一隻掉在地板上的鞋子所驚動,那種聲音雖然攪得他煩躁不安,可是真正令他焦慮的卻是不知道另一隻鞋什麼時候會掉下來。為了那隻遲遲沒有落下來的鞋子,他惶恐地等待了一整夜。

在實際生活中也常常這樣,往往是高懸在半空中的鞭子才給人以更大的壓力,真正打在身上也不過如此而已。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啟示呢?等著捱打的心情是消極的,那種等待的過程與被打的結果都是令人沮喪的。一個人在心理狀況最糟糕的狀態下,不是走向崩潰就是走向希望和光明。

有些人之所以有著不如意的遭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們個人主觀意識在起著決定性作用。

他們選擇了逃避。如果我們能夠善待自己、接納自己,並不斷克服自身的缺陷,克服逃避心理,那麼我們就能擁有更為完美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