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方面沙俄两国相争,美国会不会得利?

玻璃瓶里的苍蝇


不会的,美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出口。对于沙俄减产争持不下会损害原油价格,反而会导致美国的页岩油企业大面积亏损。威胁到页岩油企业累计7000-8000亿美元的债务。对美国来说是大大的利空,所以特朗普一直在两国之间周旋期望达成较大的减产协议来提振油价。从而保住美国国内的页岩油生产企业的大额债务及庞大的就业。


一波10555


世界三大产油国中,沙特和俄罗斯相杀相争,美国不会受益!



1.回顾3月9日的国际原油市场“黑天鹅”事件,沙特和俄罗斯减产相争不下而由沙特突然发起的增产战争,主要目的之一是打压美国页岩油。

3月5日,沙特主导的欧佩克在与俄罗斯的原油减产谈判中同意,在原有170万桶/日的减产基础上,再减150万桶/日,即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成员(主要是俄罗斯)共同减产。但第二天(3月6日),欧佩克最终未能与俄罗斯达成共识,谈判破裂。

沙特阿美公司按照沙特能源部的指示,将把最大可持续产能从 1200万桶/日增加到1300万桶/日。原有减产协议将于3月底到期终止,从4月1日开始,欧佩克成员国可自由生产。受增产消息影响,3月9日,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了25.89%(11.77美元/桶),盘中跌幅近30%,创下1991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最低触及31.02美元/桶,收盘33.67美元/桶。纽约原油价格跌26.43%(10.98美元/桶),收盘30.58美元/桶。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沙特启动油价战争,意在欲震慑俄罗斯,迫使俄罗斯重回原油减产谈判。

俄罗斯与欧佩克减产谈判破裂,普遍认为是剑指美国页岩油。油价大跌使得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承压巨大,不得不适度减产。沙特、俄罗斯敢于“三国杀”的底气至少是来自成本优势,沙特桶油成本最低,为8.99美元;俄罗斯为19.21美元,处于中游,对于油价下跌承受能力较强;而美国页岩油的为23.35美元,常规油的为20.99美元,相对承压较大。

因此,3月10日,俄罗斯方面称,俄罗斯石油市场拥有可靠的资源基础和足够的资金储备,能够应对可以预见的油价波动,并能保持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竞争性;油价在25-30美元/桶范围之内是能够承受的。言外之意,就看美国如何承受和应对。不少机构解读,俄罗斯如此应对也是因为美国制裁阻碍俄罗斯完成“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有所不满。

2.然而,虽有美国同意减产的加入,4月10日的OPEC+减产谈判一波三折,经历扑朔迷离的震荡一夜,至第二天仍未达成最终减产协议。



北京时间本周四(4月9日)晚上10点至本周五(4月10日)早上6点多,谈判拉锯战整整持续了8个多小时,最终仅仅是形成了一份草案,据OPEC公告,草案内容大概是:OPEC+施行两年期分三个阶段的原油减产计划:第一阶段,OPEC+自2020年5月1日至6月30日,每天减产1000万桶;第二阶段,2020年7月至12月,每天减产800万桶;第三阶段,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每天减产600万桶。该计划将于2020年4月30日生效,但前提是需征得墨西哥同意(墨西哥目前只同意每天减产10万桶,而不同意每天减产40万桶)。北京时间4月11日,美国愿意承担墨西哥每天减产25万桶的指标,但是沙特却不同意。

因而导致谈判会后油价不涨反降:纽约原油2020年5月期货结算价每桶22.76美元,环比下跌2.33美元,跌幅达9.3%;布伦特原油2020年6月期货结算价每桶31.48美元,环比下跌1.36美元,跌幅4.1%。



4月10日稍晚,G20能源部长会议结束,仍未就原油减产达成最终协议,但G20承诺立即采取措施以稳定原油市场,确保供需平衡。

实际上,沙特和俄罗斯减产相争中,俄罗斯是要“捆绑”美国减产。市场普遍认为,受反垄断法的限制,美国直接要求企业减产可能性不大。因此,美国主张市场调节减产,而非主动减产,如此说法令业界担忧,即便减产协议达成,也未必有效执行。

在沙特、俄罗斯“鹬蚌相争”中,美国不会“渔翁得利”。


(本人关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发展,欢迎关注、转发。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提示即删)


熙研君


沙俄不是相争,而是沙俄联手搞死美国,美国不会得力,而是牺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