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书橱和整理思想一样吗?

沙利文书法学院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整理书橱和整理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整理书橱,能让你更快,更直观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我们在整理书橱的时候,大致要这样做:

首先,你要在脑海里有一个大概的整理方案:怎么排放书籍。按类别、按作者、还是按大小厚薄随意。

其次,你要把你的藏书按你的整理方案归类。比如:把一些用来收藏的书放在书橱的最里侧;把一些经常能用到的工具书放到容易取到的地方;把一个系列的书放到一起。这就是按类别整理。

然后,还要做一个书橱标签,便于快速查找需要的书籍。

整理思想,如同整理书橱。

我们在整理思想的时候,也会先把脑海里的东西梳理一遍。自动的把脑海里的思想梳理清晰。这个就如同我们在把思想归门别类。

随后,我们就会按照这个思路整理我们的思想。想想哪些思想行为是正确的,是积极的,哪些是我们需要去除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二者的相似之处就在于:整理书橱是把书籍“分门别类”,整理思想是用“分类”的方式去整理我们的思维。


想出去走走看看的寒月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清理衣柜可以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忽然想,整理书柜会怎样呢?

我的书不多,自然书柜也不大。有以前的积累,更多的是这两三年的收获,自己买的、学校发的、还有一些单位如行知写作营等赠送的等等。大多是教育、文学、修身等方面的书籍。平时看书的时候,图个方便,看了就随手放柜上,也没整理。时间一久,书柜上或竖或横着、或立或码着的都是书。放假了,时间充裕了,就想着得好好把这些书进行分类、整理了。

一边整理,一边看看书名,或是随性的翻一翻。那些书中,总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触或故事随着书页的翻动在心间荡漾。很多看过就存入书柜,束之高阁了。但也有几本书会不时的翻一翻、看一看。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应该是教育的经典。他的思想核心就是相信人,相信每一个孩子。每一条建议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如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这本书上很多很多的折痕还在保留着。每每打开,随手挑一处折痕的地方读一读,总能为之一振,总能让自己心更定,志更明。如于永正先生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怎样教语文》。他的书读起来很轻松,仿佛是老人在与你对话、与你细声交谈。于老师的思想我奉之为圭臬,常常反复阅读、学习、模仿、实践,让我知道语文教学到底该教什么。

一格一格的整理,竟然发现了师范读书的笔记。有一本工工整整的摘抄《新诗漫谈》。那时候,没有复印,因为喜欢这本书、因为想学写诗,就从学校图书馆找来这本书,一字一字的抄了下来。为写诗,后来还报名参加了《星星》诗社组织的诗歌培训,也订阅了很多诗歌杂志。呵呵,想想以前也算得上一个“文艺青年”了。离开学校那么久,诗歌倒是没坚持,自然也没成为什么诗人。不过,诗的那种优美、浪漫、激情倒是留在心里了。平凡的日子里,偶尔读一读诗歌,总能让生活多了一分美好与期待

理好书柜,静静而思。却发现书柜里能留下的只有学生时代与最近时日的记忆了。那中间的那些日子又去哪儿了呢?学生时代的我,现在的我,哪个是真的我呢?是不是现在的“我”已与学生时代的“我”重新对接上了?或者说找回初心了。


无敌老王


整理书橱不仅仅整理了思想,这种行为还会产生新思想,值得推广。每隔年把二年,在我感觉“才思衰退”的时候,我就会用上好几天甚至十多天的时间把书橱翻腾一下,也就是把书适当换个地方。书房里近万册图书分别跟我见一次面,并握一次手,书中的内容就会在我的头脑中快速过虑一遍,有疑惑时就翻一翻,甚至停下来写几句笔记。这样,我的头脑迅速充实起来,许多新思想、新感悟油然而生,写作生活也就进入新的顺畅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