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乱的病与乱治的病人

对于临床医生来讲,处理疾病无非几种:一种就是得病了,然后医生查明原因,

对证下药。比如感冒,开了感冒药就好了。这样的状态是医生的常态。二种就是纠偏。这个纠偏是对于疾病本身来讲的,发现很多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其前边治疗方案的影响。比如感冒,中医讲到感冒辨证,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但是如果前边看医生用错了药,或者病人自己耽搁了,就会出现变证,这个变证有很多种,但就伤寒论来讲一个外感太阳病就可以引发很多的疾病。

治乱的病与乱治的病人


不过现代很多人似乎已经不去关乎中医的理论,对于简单的感冒治不好引发很多疾病的情况并不少。比如我前边讲过的结胸。这个病发生很多有诱因,往往就是感冒没有及时的治疗而发生辨证,导致病邪堵在了胃脘部、胸部、头部,所以一些病人就出现心窝部位按之疼痛,这个地方过去叫做心下,现在就是胃脘部位。出现症状很典型,按之疼痛不按不疼痛。不过这样的情况在今天似乎不会去考虑中医,而会去考虑胃肠道疾病,很多病人做了胃镜。但是用药依靠胃动力药物是没有用的。一些病人熬一段就好了,一些病人可能在胡乱的治疗当中治坏了。



中医治病需要辨证论治

很多疾病是被治疗坏的,这在临床经常的发现。比如刚刚看到一个病人血崩,从今年初月经经常的不来,后来吃了药来了,再后来竟然不停了。病人就开始求医,前边的医生就开了少腹逐瘀颗粒,这个药是活血化瘀的,其结果是从七月份到现在月经没有干净,已经不知道是月经还是出血。这样的情况其实有用药错乱的问题。病人的体质并不是适合活血化瘀,但是药吃了,血液控制不住了。

如此的情况比比皆是,因为对于中医药来讲,关键的是辨证论治,辨证就是搞清楚虚实寒热,搞准确了用药就好,比如病人气血不足,通过补益气血就好了;痰火扰心心烦,失眠,用些安神化痰的药物就好。但是对证并不是一个轻松的问题,临床看病也不是100%都可以对证,对于中医来讲往往会有十个医生看一个病人开出十个方子的情况,如此怎么判断哪一个对证哪一个不对症呢?

治乱的病与乱治的病人


实际上,其中就有辨证错的,而错了用起药来,就可能给病人带来影响,耽误病情或者带来新的疾病。但就临床常见的痤疮来讲,就有这样的情况,很多人一见到病人脸上长痘痘,就觉得是青春期荷尔蒙释放旺盛,荷尔蒙不就是阳气,青春热情,从而想当然的对青年人的痘痘采取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这对不对?不去辨证就不对,结果本来是寒性的继续使用寒性药物,很多病人的其他问题就出现了,而且痤疮经久不愈,或者治乱。这样的情况不少。

实际上痤疮多湿热的心理认识并不好,应该结合实际。曾经有一个病人,来看的时候满脸痘痘,结果看了前边方子都是清热解毒的药物,但实际上看了舌苔我就明晰了,标准的瘀血证,再问月经涉暗有血块,还不顺利,如此看来就是瘀血证了,采用的桃红四物汤,一周后满脸红豆豆竟然不出了、颜色也淡了,说明对证了。而实际上一些病人或者医生听到一些医家说过,痤疮是不能用桃仁的,这就机械了。



病急乱投医是大忌

生病看病很正常,但是看乱的病人很多。我曾经接诊一个病人,一天挂了九个专家号,这样的情况下不是看病,而是参观景区。其实对于很多病人也有这样的心理,他们掌握的现代医学多一些,因此看病就选择分科,呼吸道不舒服看呼吸科、心脏不舒服看心血管科、甲状腺不舒服看内分泌、大便不好再看看消化科,这对不对,不能说人家的选择不对。

分科看病是现代医学特色,比如内分泌疾病,很多人都会想当然的认为这就是看糖尿病。而实际上,作为内科医生应该有全科的基础,比如糖尿病会出现很多系统的病,这显然不能把所有的科室看全。而中医西医都懂的医生和单纯懂西医、懂中医的处理模式又是不同。

因此对于病人看病来讲,应该有一些指导。不能得病了乱投医,也不能单纯的依据现代分科局限的看待。

治乱的病与乱治的病人


比如内分泌科有很多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这样的病人很多时候还伴发胆囊炎、乳腺疾病、卵巢妇科疾病等等,这时候如果看病自然是要乳腺、妇科、消化科,但是这样的节奏每一个医生都开了药,那吃谁的呢?这就要乱了。

实际上这些疾病看着复杂,但是属于一个系统,对于中医讲起来就一目了然,原来是肝经郁滞了,我讲这样的情况为一藤多花。因此,这样的情况看一个医生就够了,但前提是需要知道这类病实际上是一个证的表达。



医院会诊机制十分重要

我给一些专家和医院的管理者提了很多建议,特别是关于病急乱投医的,我的意见要在科普上下功夫,作为医院的专家不能只看病,要出来做讲座、做科普,这样就能消除很多人的误解。

比如一些中医医生,你不去宣传讲一讲,很多病人并不知道原来中医大夫就是全科。也经常的有人咨询我病情,结果来句,没想到你内分泌医生这病也会看。呵呵,中医大夫全科、中西医结合大夫更是全科。

鉴于此,我的意见,对于医院内看了很多专家的病人,应该及时启动院内会诊机制,多学科会诊,对于往返医院次数很多、看专家多的病人应该用大数据统计一下,对这些病人给予及时的会诊沟通,不然他们就会一直游离于不同的专家门诊,进而打败所有的名医也无济于事。

对于病人来讲,有选择的权力,但是也需要慎重的对待自己的疾病,身边要多几个医生朋友、多几个中西医的朋友、多几个中医的朋友,这样遇到问题就会多一些参谋,看病就会多一些主心骨而减少波折。

对于医生来讲,我觉得在临床看病对于看了很多科室的病人,特别是一个门诊时间看了不同医生的,应该多一些谨慎,不能看到甲医生乙医生开了药,丙医生继续开药,应该有一个对病情的统领。对于我来讲,一般前边医生开过,我的建议就是先遵从医生的建议。实际上,看到临床不少的医生并不如此,他们习惯于各开各的,甚至有后边医生简单否定前边医生的情况。这都是要不得的。



因此,个人建议看病的几点思路:

  1. 一、所有的病都可以看中医。
  2. 二、听听中医、听听西医怎么说,是正常的最优化的逻辑。
  3. 三、要从系统性角度思考自己身体的变化。
  4. 四、看病不能看广告,要从官网特别是正规医院了解情况。看病之前对专家要有所了解,要有自己主见。
  5. 五、一次看病不要超过两个医生,慢性病一周内不换医生。
  6. 六、逐步建立自己的家庭医生制度,熟悉信得过的医生,能够保持长久的联系。


看病一般会看几个医生? 单选
0人
0%
A .1个
0人
0%
B.2个
0人
0%
C.不确定
0人
0%
D.三个以上
<button>投票/<button>
<lin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