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率100%的請假技巧,年底輕鬆跟老闆請假

馬上過年放假了,大部分人想跟老闆請假,多休息幾天,卻不知如何開口。

提前多久?什麼理由?何種方式?

要想實現優雅請假,需要掌握一定技巧。

讀完這篇,從此請假,讓老闆無法拒絕,心甘情願地放你走。

成功率100%的請假技巧,年底輕鬆跟老闆請假

請假前沒準備,請假後工作煩。

很多人覺得,請假這件事,難在老闆不批,只要批准就萬事大吉。

其實,請假前的準備工作,決定著你能否擁有一個高質量的假期,不受工作打擾。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一邊休假,一邊惦記著工作。電腦必須帶著,怕有緊急需求。老闆微信必須秒回,怕他覺得你心裡沒有工作。

休個假,卻只是換了個地方辦公。

此時,就覺得自己休個個“假”假。白白浪費假期額度不說,休假體驗全無。

但你有想過,為什麼老闆分明知道你在外瀟灑,卻還來找你?

其實無非是擔心你休假會耽誤工作。

所以,正式休假前,最好將核心工作任務都提前完成

。如果再為此加班加點,老闆還會覺得,這段時間你工作辛苦,休假也是理所當然,休假後也不忍心來找你。

同時,要定時向老闆彙報工作進度,讓他知道你目前工作進展順利,休假後工作不會受影響。等你走了,自然不會來煩你。

成功率100%的請假技巧,年底輕鬆跟老闆請假

你給老闆主動權,老闆才願意給假。主動請假 vs 被動告知

準備工作一切就緒,終於到了要請假那一刻,卻不知如何開口。

有人說,先把機票酒店買好,先斬後奏。

之前我有同事就這麼幹,一個微信過去:老闆,機票都買好了,跟你說下哈。最後她去泰國玩爽了,回來之後卻被老闆架空了職責,不得不被迫辭職。

之所以這麼慘,就在於,她把主動請假,變成了被動告知。

主動請假,是你主動向老闆申請,尋求老闆批准,但批不批由老闆決定。

被動告知,是你通知老闆你要休假了,老闆知道就好,不需要他批准。

本來當老闆,爽就爽在能發號施令。

主動變被動,就是把發號施令的權力,從老闆那搶過來,牢牢攢在自己手上,老闆變成聽任調遣的小兵,剝奪了老闆的“爽點”。

因此,請假的時候,始終要以一種向老闆申請,尋求老闆批准的態度,給老闆主動權。

成功率100%的請假技巧,年底輕鬆跟老闆請假

請假,也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有人說,我每次請假態度都很誠懇呀,就差跪下求老闆了,但對方就是不批,怎麼辦?

請假這件事的“天時地利人和”,在時機,時間,方式都有講究。

“老闆,我下個星期想休假,去日本玩。”

“老闆,我一個月後想休假,去日本玩。”

你覺得哪個成功率更高?

職場裡混的人,工作肯定是常態,請假才是非常態。

請假前不預留充足的時間,就是用非常態來打亂常態,主次不分。老闆會覺得:敢情在你看來,什麼都比工作重要,工作得為所有事情讓道?

所以提前請假,讓老闆有時間對工作安排進行調整。

特別是,如果老闆正計劃給你委以重任,到手的機會白白溜走,得不償失。

說完時機,請假時間和請假方式,也都影響著成功率。

下班後,還是上班時?

換位思考,如果你平時不願意加班,老闆可能也不願意在業餘時間處理工作上的事。同時,在工作時請假,你可以隨時觀察老闆的心情再開口,避免撞在槍口上。

打電話,還是發微信?

微信或短信優先,因為一個電話過去,老闆需要快速做決策,但如果老闆短時間內無法決定,那他的回答一定是NO。所以,用微信或短信,給老闆充足的思考時間。老闆同意以後,再當面解釋一下,表達感謝。

請假不忘工作,才是打動老闆的核心

有人說,這些道理我都懂啊,但到底用什麼理由請假呢?

很多人覺得,理由越嚴重,越誇張,成功率越高。特別是不可抗力導致的,比如生病,家裡漏水等等。

成功率100%的請假技巧,年底輕鬆跟老闆請假

這種奇葩理由給出去,老闆明天直接跟你說:不要來上班了。

但事實是,領導不批,80%是擔心你走了會影響工作。

所以,闡述請假理由,一定要注意突出幾個要點:

  • 請假實屬無奈,自己也沒有辦法;
  • 工作不會被耽誤,讓領導放心;
  • 請假期間自己仍然心繫工作。

總結成一個標準的請假格式:

請假理由=開頭說抱歉+交代請假的原因+請假期間的工作安排。

“老闆,不好意思,家裡親戚結婚,我XX期間需要向您申請幾天假。我看了下,這期間我手頭的XX項目也基本完成,剩下XX事情也和同事交代過了,休假期間我也會時刻關注的。還希望您能批准。

表明你在請假期間對工作的安排,時刻掛念工作,不當甩手掌櫃,老闆給你准假也會更放心。

總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請假變成了一件讓職場人心驚膽戰的事情。明明假期額度有5天,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它消失。

不是不想休,更多是不敢休。

但合理安排假期,本身也是對工作的尊重。

長時間工作壓力後,短暫的休閒釋放,能讓我們更好地投入工作。

所以,不要害怕休假。畢竟:

能休的,老闆永遠都能理解。

不能休的,想盡辦法也難得到。


——感謝閱讀———

我是:@夾子思考中

關注我,從思考中獲得更多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