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危與機:跨境電商按下“重啟鍵”

  日本的母嬰用品、歐美的個護產品、澳洲的食品和保健品,輕點手指便能送貨到家——對很多消費者來說,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購物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跨境電商也受到影響。業內人士指出,對跨境電商來說,疫情是“大考”,既要在短期內精準發力減輕疫情影響,也要立足長遠,謀劃好未來的佈局策略。

  阻擋不了的消費需求

  30歲的黃辰定居浙江,經常往返於中國與日本的她,習慣於在日本購買日用品、護膚品和嬰兒用品等。因為疫情,她與家人在短期內取消了出國計劃。

  “居家時間長消耗也快,有些東西用慣了,還是得想辦法再買一些。”她現在只能通過朋友代購或在跨境電商平臺購買一些常用物品。

  疫情期間,不少消費者選擇在線上購買海外商品。今年1月至2月的數據顯示:廣東外貿進出口下滑,但跨境電商等新型貿易業態呈現增長態勢,繼續保持全國首位;福建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總額為9.96億元,同比增長約6.4倍,其中出口4.73億元,進口5.23億元;海南省跨境電商業務增長達5.5倍。

  業內人士認為,在消費者以及個人代購無法走出國門的局面下,會有更多人轉向在跨境電商平臺購物,由此形成新的消費習慣。

  “只要產品齊全、價格合適、保質保真,會考慮在跨境電商平臺消費。”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很多消費者表示有購買跨境商品的需求。

  疫情下的危與機

  “以前在東莞找製鞋廠,廠家檔期很滿。但是現在很多海外訂單減單、延期甚至退單,已經很好找了,只是我們承接的海外訂單也減少了。”張凡在浙江杭州經營著一家童鞋公司,同時也在阿里巴巴國際站和亞馬遜做跨境電商生意。

  隨著疫情在世界多地蔓延,公司剛剛起步的外貿出口業務也受到了衝擊。與張凡相似,很多跨境電商表示,存在備貨速度放緩、運力不足、訂單減少以及現金流壓力等難題,“可能面臨行業洗牌”。

  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疫情給很多行業帶來了衝擊,但也讓傳統企業加速線上數字化轉型,跨境電商將迎來長期利好。“跨境電商B2C由企業直接面向國外消費者,無國界、零見面的貿易方式優勢盡顯。”浙江省義烏市商務局服務貿易與電子商務處負責人李恩平表示。

  “我們以線上銷售為主,線下門店尚未全面鋪開,一季度的銷售額還是有增長的。”在張凡看來,線上銷售優勢明顯,在暫時無法參加展會獲得外貿訂單的情況下,做跨境電商仍然是打響品牌、拓寬銷路的一種選擇。

  疫情之下,不少跨境電商迎難而上,希望在這個特殊的窗口期獲得更多消費者青睞和認可。蘇寧國際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經採取了延長備貨週期、申請二類醫療器械備案、對海外直郵倉及國內保稅倉的貨架進行消殺、保證配送時效等舉措。

  一系列幫扶政策陸續出臺

  3月中旬,跨境電商平臺亞馬遜發佈了“FBA(亞馬遜物流)非必要商品停止入庫”的郵件通知。很多銷售“非必要商品”的跨境電商表示會受到影響,並且擔心未來一段時間的交易會被迫按下“停滯鍵”。

  國際疫情蔓延給跨境電商帶來嚴峻挑戰,一系列幫扶政策陸續出臺。

  商務部外貿司相關負責人指出,要加大力度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充分發揮跨境電商、市場採購在應對疫情、開拓多元化市場等方面的特殊作用,支持在相關國家,特別是重點市場建設一批高質量的海外倉,要採取措施鼓勵企業赴重點市場建立和完善國際營銷網絡。

  在浙江杭州,疫情期間,在國際航線減少的情況下,商業包機常態化運營已成為杭州至歐洲地區跨境電商出口的特色項目,跨境電商出口申報量仍保持明顯增長態勢。3月30日,寧波市政府發佈關於支持外貿企業渡難關穩訂單拓市場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大對跨境電商業務支持,鼓勵企業建設海外倉和海外運營中心等設施。

  跨境電商企業也在自我恢復,通過優化成本、增加海外倉備貨、將經營品類臨時換成生活必需品等措施,努力度過疫情下的特殊時期。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