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寫作,先從哪種體裁練筆呢?

澗草芊芊



沒有任何規定,要求初學者必須從哪個題材開始學起。

所謂的初級入門者,必須履行某某手續涉及某某題材的提法,都是騙人的把戲,都是某些無良媒介為了延攬生意積草屯糧採取的鬼把戲。

學習寫作,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甚至是相當之難。就像李白形容蜀道難那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畏途巉巖不可攀,使人聽此凋朱顏……

但學習寫作並非沒有竅門。

作為一名過來人,我可以告訴你的是:

首先要檢視你自己的創作才情,也就是你個人的創作天賦,或者說上天格外恩賜予你的天資稟賦,這是決定一個人能否真正成為一名作家的先決條件,且是不二條件。其他如勤能補拙之類的說辭,不過就是沒有天賦的藉口,也沒有大概率成為作家的可能性。

二要在具有秉賦的基礎上,堅持不懈的學習寫作。持之以恆並不是一個虛妄的說辭,而是實打實的對自己下狠手不留情,逼迫自己利用好這樣的秉賦,再加上勤奮和虛心,自然就會功藝大進。

三要多讀多看,多看先賢的書,多讀名著的書。書讀千遍,其義自見。這是每一個熱愛讀書的人經過無數事實驗證過了的。且杜子美早就有言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此誠不妄也。

私下以為,不要為忙於從什麼題材下手而忙碌。應該在熟讀萬卷書的基礎上,任由情感的萌發與噴薄,感覺心裡總有一種按捺不住的衝動的時候,在拿起筆,將那些心中的感慨和意念寫成文字,可多可少,可長可短,也不必限於什麼題材什麼規格,寫出心中的意念就是了。然後放置一旁,待逐漸忘卻之時,再拿出來一看究竟。

如此日久天長,必然積攢下來諸多的文字,甭管是什麼題材什麼內容什麼形式,從頭至尾捋一遍,看看那些可取哪些可舍──那些舍掉的,就是你的無用功,而留下來的,就是你的創作雛形,這時候再來檢視你的所謂題材和形式,基本可以判斷出自己的適合意向,也可適度的向這一方向傾斜。

待到感覺寫出來的東西,蠻像是一篇文章或者一個意境的時候,基本就是你的適合創作題材和創作領域了。

這時候你再加滿油填滿火,極力驅馳也不晚,加上天賦和勤奮的恆久助力,功成名就或者成為真正的作者,已然指日可待。

就是這吧😊😊



紅塵彌勒


[原創]要想寫作應該先從哪種體裁練筆?這要看你平時喜歡哪一種體裁了!

文學體裁範疇主要包括小說、詩歌、散文、雜文、紀實文學、報告文學、自傳體小說、影視劇本等等。

我認為,如果初學寫作,開始還是先練習寫寫散文比較好。這是因為散文“框框”相比較來說要少些,也沒有很苛刻的要求,寫起來也比較“自由”。

寫散文的取材當然要選擇自己所熟悉的內容。比如可以把自己平時看到的、經歷的、思考的生活中的瑣事、感悟等付諸於筆端。

散文行文風格大多比較樸實,一般沒有華麗詞藻,但是也要講究美感,讓人讀來感覺輕鬆、愜意、感人和帶來美的享受。在這方面,當代散文大家朱自清以及現代作家冰心、楊朔等都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典範之作。

朱自清的散文都是來自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可是正是這種小事,在他筆下就是一篇美文!比如他寫的《荷塘月色》、《背影》等可以說都是經典好文,讀起來自然流暢、真切感人、使人久難忘懷!

這裡簡敘一下《背影》。《背影》主要描寫了父子之間感情變化的舊事。作者年輕時總是看不慣父親的,覺他比較守舊、“愚腐”、囉嗦等等,反正是沒有特別的好感。

事情的轉折是因為一次離別。當年朱自清離開家鄉出外求職,父親執意相送,在他提前上車坐下後的這個空隙,他目睹著父親拖著肥胖的身子急急走向小攤,然後看到父親一隻手兜著桔子,另一隻手在吃力的攀爬車站跟前一半截隔離牆,頓時他想起了父親這幾年身體狀況已大不如以前,那隻胳膊也是有勞疾的!於是鼻子一酸,眼淚一下子就流下來了!

那時車子就要開動了,父親滿頭大汗的給他送上桔子,然後又一個勁的叮囑著:到了要來信啊!

車子開動了,他從車窗看到父親還站在那裡向他揮手……

車子再走出一段距離,他看著父親漸漸遠去的背影,眼淚就又流下來了……

此時無聲勝有聲,最深還是父子情!

看到這裡,有誰不能為之打動?有誰又不是因此而產生共鳴想起自己的父親呢?

這就是一篇好文章的魅力!

所以,在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帶著真情實感,還要善於撲捉“閃光點”,才能讓讀者掩卷深思、得到應有的啟示、感悟、教益!

另外,作家冰心的《桔燈》、楊朔的《荔枝蜜》等等也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很值得初學者硏讀、品味、借鑑……

初學作者當把散文寫的比較熟練順手的時候,其他的體裁寫起來也就比較容易些了!

寫作是很艱辛的事,也沒有捷徑,更不要急於求成!要想寫出好文章,無論哪種體裁,都應該勤學苦練才能成功!


早春記憶


我手寫我口,我筆寫我心。

文無定法,寫作千萬不要為形式所囿

剛學習寫作的人,都會有過不知道從何處下手的體驗。寫散文呢還是寫小說?寫評論呢還是寫雜感?要不就從寫詩歌開始?總之,就是不知道採用什麼形式,才能更好地把內心所想表達出來。這樣糾結下來,原本還在腦海裡翻波湧浪的靈感,一番折騰,早跑到九霄雲外。

雖然形式是內容的具體外化表現,但形式不能居先,不能說我要寫一篇散文了,然後搜腸刮肚,再把內容從哪個角落裡尋出來。不妨在有所思有所想時,先把內容寫出來,再去調整修飾;隨便別人把你的文字當作散文、小說,還是評論、雜感,只要有人喜歡讀你寫的東西,你的思想就有了價值。

該怎樣一步一步有效努力?

寫作是有個性的,有生命力的文字也需要個性。我們可以根據個人的知識儲備情況,加上個人的喜好和習慣,採用自己感覺順暢的表達方式,將心裡的東西準確呈現出來。具體方式真的不應該給自己定個規矩,如果硬要有規矩,那就是逼著自己天天寫,不斷練習。

有一個笨方法可供你參考,也就是讀書時老師強調的寫日記,這是最好的練習方法。現在是多媒體電子傳播時代,你也可以嘗試自媒體,按照自媒體機構的要求去完成訓練作業。參加自媒體寫作培訓,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好處,就是逼著你讀書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並且能逼著你掌握高效閱讀的本領。

等到你的文筆文風趨於穩定的時候,你自然會發現自己的寫作方向和發展優勢在哪裡。

適合“隨心所至,信馬由韁”的練筆體裁,當屬散文

倘若你仍汲汲於文章體裁,那就把自己寫的文字歸類到散文吧。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自由,內容包羅萬象,可以任你遨遊天地間、馳騁心宇外。但你一定要領會透“形散而神不散”的深意,這才可以讓文章揮灑自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