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援朝戰爭:跳梁者雖強必戮的背後,是止不住的帝國頹勢

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大权在握,锐意改革后使得大明国库殷实,社会矛盾缓解,渐渐有中兴的局面。但是张居正死后,明神宗怠慢朝政,庙堂之上党争四起,统治集团力量在内部被倾轧消耗,帝国的边疆也开始烽烟四起。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明朝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不得已派军支援朝鲜,起到了保卫藩属的作用。

万历援朝战争:跳梁者虽强必戮的背后,是止不住的帝国颓势

万历援朝战争最终以中朝联军的胜利而告终,但却使明朝付出了靡饷数百万的财政支出,原本入不敷出的财政更加雪上加霜。此外,中朝双方的力量在此次战争中被削弱,后金开始于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东北亚的国际格局就此改变。

一、日本争夺东亚主导权的野心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维护国内统治的同时,也力图重建汉唐以来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贸易体系。明朝中前期,国力强盛,朝贡贸易体系发展迅速并很快涵盖几乎所有的周边国家,而此时的日本因为倭乱,中断了中日之间的勘合贸易,日本就此长期游离在朝贡体系之外。为了继续从中日贸易中获利,日本的幕府迫切希望恢复中日贸易,但一直没有成功。

明朝中后期,世界迎来了大航海时代,西方殖民者的触角开始延伸到东亚,西班牙和葡萄牙相继在东亚建立殖民据点,通过对明贸易获取了源源不断的财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影响了日本的保守政策,日本统治者对外征服的欲望更加强烈,忽必烈以来两次对日战争的失利使得日本有些高估自己的实力。从织田信长到丰臣秀吉,都企图改变以明朝为核心的朝贡贸易,建立起以日本为核心的东亚新秩序。

万历援朝战争:跳梁者虽强必戮的背后,是止不住的帝国颓势

从士兵到将军再到君临天下,丰臣秀吉是日本历史上为数不多出身低微的统治者。丰臣秀吉上台后,一系列的统治措施在巩固统治的同时也引发了农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矛盾。迫于当时农民起义的形式,丰臣秀吉寄希望于借助侵略战争,缓和国内的紧张气氛。

此外,丰臣秀吉的统一实质上是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由于战后领土分割不均,丰臣秀吉身边担任重要职务的日本高层颇为不满,像德川家康这样的大领主也不会完全臣服于他。在国内领土被瓜分殆尽的情况下,只有发动对外战争,才能将这些大名凝聚在一起,胜则压制了他们的反抗情绪,败则削弱了竞争对手的力量。

万历援朝战争:跳梁者虽强必戮的背后,是止不住的帝国颓势

丰臣秀吉的完整计划是出兵朝鲜,然后以朝鲜为跳板侵略大明,进而在整个东亚建立起日本的霸权。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朝鲜半岛是东北亚地区的咽喉,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缓冲地带。而当时的朝鲜统治集团争斗不断,朝政为士林把持,李朝政权重文轻武使得全国郡县没能重视军事防御,朝鲜不堪一击的军事力量客观上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二、明朝内部出兵之争

丰臣秀吉曾经试图胁迫朝鲜就范,在这一阴谋落空的情况下悍然发动侵朝战争。万历二十年四月十四日,日本出动水陆大军十六万侵略朝鲜,“将舟师数百艘,由对马岛渡海陷朝鲜之釜山,乘胜长驱”,朝鲜国王李昖一路北逃,数月之间,朝鲜八道几乎全部沦陷。

面临日军的迅猛攻势,李朝君臣自知无力抵抗,向宗主国明朝求援。在传统的朝贡体系中,朝鲜事大以诚,明朝字小以仁,但是在当时的明朝,党争已成顽疾,朝中派系林立,上层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严重影响了政局的发展,不能及时形成强有力的决策。收到朝鲜政府的求援请求后,明朝派兵五千前往打探虚实,不料遭到日军伏击,几乎全军覆灭。因而明朝对是否再度出兵变得相当慎重,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万历援朝战争:跳梁者虽强必戮的背后,是止不住的帝国颓势

兵部侍郎宋应昌认为朝鲜如中国如同唇齿,休戚与共,“朝鲜为我中国不可失之藩篱”,但是兵部给事中许弘纲则认为朝鲜与日本皆为夷狄,两个夷狄之间的战争,大明犯不着去掺和,“四夷则藩篱耳,守在四夷,不闻为四夷守。

当主战派和反对派争论不休时,大明针对朝鲜求援是否为真开始调查,锦衣卫都指挥使黄应旸出于多年抗倭的军事经验,判断朝鲜所言为真,上报石星出兵救援朝鲜。与此同时,朝鲜君臣也积极前往京师请求救援,朝鲜请兵陈奏使郑昆寿,在京城的活动博得了不少朝臣的同情,反对出兵朝鲜的舆论也降低了不少。

万历援朝战争:跳梁者虽强必戮的背后,是止不住的帝国颓势

随着争论的广泛深入,明朝内部基本达成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共识,“夫辽镇京师之臂,而朝鲜者镇辽之藩篱也”,最终形成了出兵朝鲜的提议。九月底,明朝已经平定了哱拜之乱,稳定了国内局势,于是宁夏战场上的明军被调往朝鲜。明军先后两次入朝参战,经过平壤大捷、蔚山之战以及露梁海战,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万历二十六年九月,丰臣秀吉暴毙,日军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全线溃退,最终撤出朝鲜。

三、朝贡体系瓦解、后金崛起,止不住的帝国颓势

对于明朝而言,万历援朝战胜的胜利只是暂时消解了帝国的边疆危机,但却加重了帝国的内部矛盾并使得后金崛起。耗时七年的战争大大消耗了明朝的国力,仅第二次出兵朝鲜的四年,便“用饷银八百万两,火药、器械、马匹不可胜数”。明朝为了将这场战争进行下去,转饷天下,使得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加上天灾人祸不断,民心思变。

明朝重兵调往朝鲜,使得西南方向兵力空虚,播州土司杨应龙蠢蠢欲动,渐有反意。万历二十一年,四川巡抚兵分三路进剿播州,全军覆没。万历二十六年,杨应龙攻掠贵州,阻塞驿站,引发西南大乱。在东北,明朝入朝士兵大多为辽东精锐,七年苦战后,辽兵死伤惨重,精锐几乎丧失殆尽。

万历援朝战争:跳梁者虽强必戮的背后,是止不住的帝国颓势

不仅如此,辽东作为援朝的后方基地,军需供应繁重,“辽左一路,困于东征之役,民生嗷嗷,至有卖子而食者”。经壬辰一战,东北边军军力不足,武备废弛,已经缺乏镇压女真的实力,努尔哈赤抓住这一机会不断扩张,迈出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步伐。

对于朝鲜和日本来说,连年的战争极大地掏空了国力,朝鲜无力再帮助明朝守卫藩篱,只能任由女真崛起。随着后金的崛起,明朝的统治日趋严峻,萨尔浒之战明朝联军战败,朝鲜在后金强大的武力胁迫下,不得不实行两端外交,在明朝与后金的夹缝中生存。1636年清皇太极出兵朝鲜,朝鲜被迫与清朝缔结城下之盟,与大清结为君臣关系。

万历援朝战争:跳梁者虽强必戮的背后,是止不住的帝国颓势

结语

万历援朝战争是明末东亚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以后的东亚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国内统一之后,丰臣秀吉出于转移国内矛盾以及夺取东亚主导权的需要,发动侵朝战争。以武力挑战明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经此一役,明朝看似取得了跳梁者虽强必戮的光辉战绩但是却掏空了国力,国内女真势力趁机而起,原有的宗藩体系也逐渐瓦解。

参考文献:《明季北略》、《朝鲜李朝实录》、《明代军事史》

配图:站内及网络配图

文章原创不易,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史说今古”,致力于为读者提供硬核历史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