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讀《紅樓夢》就會沉醉它的世界無法自拔,和性格有關係嗎?

小小天使田思悅


《紅樓夢》是一部自帶磁場的鉅著!

它人物眾多,而個個性格鮮明,各有立場,各有不易,所謂芸芸眾生,卻令人過目難忘。

它內容豐富,從日常生活,飲食衣物,詩詞歌賦,官場應酬,上層奢侈,底層艱辛,人情世故無所不有包羅萬象。

它結構宏偉,真事隱,假語多。從人名,地名,到故事情節發展,多有隱喻暗喻,猶如華麗的謎面,撲朔迷離,令人痴迷。

它哲理深刻,悲涼之霧,遍披華樸(魯迅語)。對人世間的歷經繁華後的滄桑,悲痛,悔悟,看透,溢出筆端,而對眾生的悲憫與點醒無處不在。

一進紅樓,自痴幾分。而讀者的個性特點,應該是決定痴幾分,還是不痴幾分。當然,文學作品畢竟不是現實,進得去,還要出得來。




珊瑚1255


首先呢我認為人類本身具有模仿的本能,無論是思想,語言,行為,在熟識的共同環境裡相處久了,尤其是磁場相近的人,會不自覺的被磁化了意識從而同化了情感,語言和行為;例如夫妻之間的所謂夫妻相就緣與此;再如很多的影視演員假戲成真久久的不能從戲中角色轉換出來而抑鬱;讀書也是一樣,如果沒有節制而沉溺與其中,就會變成“書呆子”;尤其是像《紅樓夢》這樣的世界鉅著,篇幅巨長且生動華麗,把生活和自然渾然天成,逼真而有味道;人物性格刻畫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且強烈的放射著詩和理想的光輝,所以讓讀它的人往往如夢似幻,就象步入了富麗堂皇的宮殿,從驚詫好奇到流連迷亂,伴著主人公哭,隨著主人公笑;傷悲著黛玉葬花,惋憐著寶玉出家;自陷其中,欲拔不能。長此以往,便會抑鬱其中,就會變成很危險的抑鬱症,如果還來得及要做及時的心理疏導,讓他(她)們明白:從書中學習的是文化造旨,是時代的引迀,是歷史的厚度,更是為了豐富自己而力行於現實;而不是從書中看情感故事,更不能虛幻痴迷了自己浪費時間和感情,與其這樣不能辯證的讀書,不如不讀的好。我認為這跟性格沒有太多關係,但跟性情有關係,比如自制力較強,且有基本文化分柝力的人,會把讀書當成學習,而且生活時間會安排的很條理;既使偶爾的情不自禁也是正常的情感同化,但不會允許自己無節制與某一件課餘愛好。

所以凡事都要有度,無論什麼事情都要辯證理解和接受;黃金雖昂貴,但隨身而行的只能是恰到好處的飾品點綴;因此要培養自己良好的性情,畢竟生活是現實的,人生是需要規劃的,事業工作,讀書學習,社會家庭,都要自我調控好,這是很重要而且必須做的事。

願我的回答能為您點撥一二,不足處,笑拒。





璽汾天涯


我覺的和性格有一定關係。

就我個人來說,讀巜紅樓夢》主要吸引我的是它的語言精美,和塑造藝術形象上的獨到之處,另外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是《紅樓夢》具有多層次的深厚意蘊。

巜紅樓夢》讓中國人如此著迷,是因為它有無數細節和局部,都經得起反覆地,品味式精讀和解剖式研究。

如:賈雨村在一個破廟門前看見一副”舊破”的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他想:”這兩句話,文雖淺近,其意則深……想必有個翻過筋斗來的。”

且不說對聯內容,曹雪芹在這”門巷傾頹,牆垣朽敗”的廟宇的對聯前面,再加上”舊破”的定語,而且寫出門額上”智通寺”之名,還讓賈雨村發了一番似乎”智通”之論。曹雪芹用心之良苦,實在令人讚歎不己。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是巜紅樓夢》中許多對聯中最重要的一副,出現過幾次?在什麼地方?琢磨起來,真是意味深長。

小廚房風波實際上是一場未遂的篡權,因何而起?其中司棋領導的一場全武行,始終圍繞著什麼進行?它有什象徵意義?真值得細細品味。

巜紅樓夢》和其他幾部經典之作的一大區別是有極高的文化含量。

巜紅樓夢》的詩詞曲賦從數量來說,並不比《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更多,但是那些小說中的詩詞曲賦都可以跳過不讀,不影響下面的閱讀效果。

《紅樓夢》可不行,這些非散文形式,不但有很高的藝術與智慧價值,而且暗示後面的情節和人物命運,若是跳過不讀,後面有些情節就會不大明白,失去許多審美情趣。

尤其是在一起做燈謎時各個謎語之間還有聯繫,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再比如: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賈母讓鴛鴦行灑令時,薛姨媽享受什麼待遇?劉姥姥坐在什麼位置?都有講究,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重要禮儀。

由於《紅樓夢》有這高於其他名著的水平,而且近三百年來紅學研究己經相當深入。

這就不難理解有人讀巜紅樓夢》沉醉它的世界無法自拔嘍。

我是芬芳,隨筆生香。請紅學愛好者,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