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人生,少年敏而好学,青年胆识超群,老年只有臣子之悲

小李老师还记得,初次接触到寇准这个人物时,还是很小时候,那时候是在电视剧《少年包青天》里面,第一印象只知道他是好人,从他身上看到的是正义和正派。近来偶然翻开书本,再认识寇准这个人物,百般感慨,感慨他老年有那个下场,只能说是那个时代的错误吧,接下来,就和读者一起分享。
寇准字平仲,其父寇相学问很好,文章做的不错,是五代后晋的进士,后来担任魏王府的记室参军。可惜其父英年早逝,那时候的寇准才几个月,抚养孩子的重担就落到了寇准母亲的肩上。因为寇准父亲只是个小官,家里没有什么钱财,所以母子日子过的十分艰苦。

他的人生,少年敏而好学,青年胆识超群,老年只有臣子之悲

寇母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本就是能诗会画的大家闺秀,是因为丈夫的英年早逝让她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但是对于寇准的教育却一刻没有放松。在母亲的教诲下,寇准展现出很高的悟性和才华,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把《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背得滚瓜烂熟,并能分析其每部书的异同,让人为之称叹。

母亲见孩子如此敏而好学,自然是非常高兴,为了激励孩子。她精心绘制《寒窗课子图》送给寇准,后来又在寇准即将进京赶考时,作诗相送。“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母亲的教诲成了寇准努力进取的动力。公元989年,19岁的寇准进京考试,一举中了进士。第二年就被派往巴东做知县。

寇准接下来为官的几年,充分展现了少年风采,每做一任地方官都是政绩显著,没过几年,寇准就被提拔到中央,先后担任三司度支推官、参知政事等,相当于一个副宰相的职务,那时候的寇准才31岁。

他的人生,少年敏而好学,青年胆识超群,老年只有臣子之悲

寇准为官廉洁正直、不畏权势,很得君主的喜爱,但是肯定也得到了一批人的不满,同枢密院事张逊就是其中之一。一次寇准出行,一个疯子迎着他的坐骑直呼万岁,这可传到了张逊耳中,他立刻弹颏寇准。寇准也是气愤至极,两人在朝中唇枪舌剑的辩护,后来互相指责对方缺点,惹得太宗大怒,怒斥了心胸狭隘的张逊,贬谪了寇准为青州知州。

但是太宗深知寇准性格仗义执言,是那些前言令色的大臣永远无法比拟的,寇准离京后太宗很是想念他,经常派人打听他的近况,第二年就把寇准调回了自己身边,拜为参知政事。1004年6月,真宗任命寇准为宰相。
不久,战事发生,辽军包围颍州,直逼贝州,朝廷内外震惊。参知政事王若钦主张真宗逃跑,他劝真宗迁都金陵,后来又有人劝真宗逃往成都。真宗犹豫不决,他召来寇准商议。寇准力主抗辽,对主张逃跑的人出言反讽,又直言鼓舞真宗御驾亲征。

真宗和朝中众臣随御驾亲征,可是决心却是不怎么够的。当时他们大军向北出发到韦城时,听到辽军已经攻到澶州时,真宗时信心全无,只想南逃。这时候时寇准站出来,说此时只能千金不能后退,北城守军都期盼着陛下呢。在寇准的坚持下,真宗只得和大臣们到达澶州南城。

当时战事正酣,真宗和诸臣们不敢亲临前线,不敢渡河。又是寇准站出来,他鼓舞真宗说只有陛下亲临才能鼓舞军心,方可赢得战事,如果不渡河,只能人心思危,敌军更加嚣张,为了说服真宗,他还叫来了熟悉战事的殿前指挥使高琼作证。在两人的坚持下,真宗只得亲临城墙观战。果然,城下浴血杀敌的宋军军士士气大振,他们呐喊着冲向辽军,辽军此时锐气顿消,而且辽军虽然号称二十万,但是由于是孤军深入,粮草不济,再加上指挥战争的寇准治军有方、命令果断,很快就打败了辽军,连辽军主帅都被射死,打的辽军主动议和。

他的人生,少年敏而好学,青年胆识超群,老年只有臣子之悲

刚开始,寇准想着趁着胜利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但是真宗对战争已经厌倦,再加上求合派的煽风点火下,寇准迫于压力,只得答应两国议和、缔结盟约。真宗派大臣曹利用去辽军商议“岁币”事情,虽然真宗答应岁币可在百万之内,但是寇准又召见了曹利用,说岁币超过三十万,你提头来见我,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岁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就是历史中的澶渊之盟。

后来战争平息,人民能安居乐业,寇准因为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人们自是赞誉有加,这可引起了参知政事王若钦的嫉妒。他开始想方设法诋毁寇准。一次会朝,寇准有事先行退下,王若钦趁机诋毁说之前战争中,把君主置为险地,惹得真宗不快;由于寇准平时用人选能多寒门子弟,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真宗面前说三道四。事情说多了就三人成虎,真宗对寇准的礼遇也越来越少了,第二年就罢免寇准为刑部尚书、陕州知州,任命王旦为宰相。寇准虽然被罢想相后,但是还能常伴君主左右,但是又一次寇准阻挠向河北地区征收绢帛的事彻底激怒了真宗,寇准经过之前的一贬再贬,最后移任到了永兴军节度使。

天禧三年的时候,寇准升迁到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这是被罢相十几年之后第二次担任宰相。此时真宗已经疾病缠身了,朝中专权的是参知政事丁谓。丁谓其人资望浅薄,但是他是得到寇准的举荐才有了今天的,于是他就力主寇准为相,自己甘愿为副职,其实他这么做只是借寇准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的人生,少年敏而好学,青年胆识超群,老年只有臣子之悲

寇准入相后,丁谓是极力巴结处处讨好,有一次两人一起用餐,菜汤污染了寇准的胡须,丁谓马上起身帮忙拂拭干净,但是他这种行为却被性格刚直的寇准反感,还被寇准嘲讽,自此丁谓怀恨在心,预谋陷害寇准。

真宗患病期间,刘太后宫内参与朝政。寇准十分忧虑,就秘密奏请真宗,言明皇太子之德行可谓人心所向,丁谓等大臣对社稷的危害,应及早派正直的大臣辅佐太子,这得到了真宗的认同。于是寇准暗中命令翰林学士杨亿一起起草奏章,请求太子监国,他们二人共同辅政。但是没想计划被刘太后和丁谓等人知晓,他们开始诬告寇准是谋反案的同伙,寇准备再次罢相,贬为相州知州,后移任安州知州、道州司马。这一切,病榻中的真宗都是浑然不知,可怜真宗到弥留之际还惦记自己的爱臣寇准去哪了,左右不敢如实回答只得搪塞,对后继者说只有寇准和李迪对大宋江山的丹心可见,但是此时的真宗已经对寇准的命运无能为力了。

他的人生,少年敏而好学,青年胆识超群,老年只有臣子之悲

宋仁宗乾兴元年,年迈的寇准被再次贬低到远离中原故土的雷州,担任一个小小的司户,哎,真是可叹。到了雷州第二年的时候,寇准疾病缠身,自觉离去不远,就命人到洛阳家中娶了当年太宗赐予他的通天犀腰带,这条腰带他一直视若生命珍藏,于几天后沐浴全身,穿上官服,系上腰带,向北方叩拜两次后,于病床上安然而逝,年仅63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