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審如何讓教師滿意?聽聽來自農村一線教師的聲音

文 / 王爱忠

职称评审涉及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教师职业价值标尺。现在,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评职称”再次成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于职称评审,农村中小学教师有“六盼”:


职称评审如何让教师满意?听听来自农村一线教师的声音

一盼评审重“育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教书育人”。而以前的职称评审中,存在“重教学、轻育人”的倾向。即习惯于用学生的中考、高考成绩来评价教师“教书”的成效,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至使平时教师的工作没有真恰如其分的体现出来。相信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关注师德素养,注重教学业绩,充分体现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教书和育人并重,加重对育人工作的考量,准确反映教师的工作实绩,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二盼评审看“实绩”。在以前的职称评审中,教师的学历学位证书、荣誉称号证书、论文论著等佐证材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可否认,大多数的称号和证书、论文和专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业绩和造诣。但职称评审工作要全面、真实地考量教师的业绩,更应贴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原生态”,关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业绩和表现。如教师平时是如何规划课程纲要的?平时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课后是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的?“学困生”是如何转化的?这些过程性材料同样能反映教师的日常工作状态和实际水平。因此,教师发表的教育教学笔记、学习指导类文章和展示性教案更应受到重视。


职称评审如何让教师满意?听听来自农村一线教师的声音

来自网络

三盼向农村“倾斜”。由于种种历史、客观原因,城乡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与城市教师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达到同样的工作目标,农村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对于长期工作在农村的他们来说,可能没有较高的文凭,没有获奖证书和荣誉称号,更没有什么著作和论文,可正是他们完成着对大批乡村孩子的启蒙,坚守着农村教育的一片蓝天,为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汗水!真诚希望在职称评审中,既要突出业绩能力,又要切实向农村教师倾斜,以推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四盼评审政策“稳定”。近几年来,我省的中小学职称政策几乎每年都有变化,一线老师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评审政策其实就是“指挥棒”,教师其实都很“急功近利”。评审的标准是什么,教师们就准备什么,日常工作中就会向什么方向努力。因此,真诚希望我们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评审政策更稳定、重科学,让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五盼评审专家“公正”。职称评审人员一般都经过“精挑细选”,组织纪律性好、 业务能力强,办事相对而言都能做到“公平公正”。但是,由于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功利思想和人情世故的干扰等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此“不自觉”的参评人员投机钻营,说情、送礼、打招呼。少数评审专家碍于情面、迫于压力,在评审时投了一些违心的票,直接影响职称评审的客观公正。出现条件好一些的不一定能评上,条件差一些的反而榜上有名。相信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严格“把关”,建立科学可行职称评审的专家遴选机制,做到“公平公正”。


职称评审如何让教师满意?听听来自农村一线教师的声音

六盼评审过程“公开”。这几年之所以很多一线教师对“评职称”有意见,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小学管理人员不符合政策规定申报教师职称;二是中小学管理人员官僚主义严重,推荐委员会人选产生办法和议事过程缺少民主程序,政策不透明、名额不公开,大搞暗箱操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建立公示制度实践公平正义的最为有效的保障。只有做到“评审政策公开、申报指标公开、推荐过程公开、申报材料公开、评审结果公开”,才能经得起广大教职工的质询,经得起时间与社会实践的检验,把“好事”办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