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九語下】9、《魚我所欲也》《孟子》知識彙總+練習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获取视频信息失败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一、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 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3)孟子认为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原因是: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5)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本文先以 设喻,得出 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第一步推理进行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 ,所以, 。第二部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

。接着孟子还举 、 为例,从正面论证 。最后用 论证方法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反面加以证明。

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甲】一箪食,……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谓颜回①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②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选自《庄子》)[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 ②仕: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 ) (2)是亦不可以已乎( )

(3)胡不仕乎( ) (4)孔子愀然容 ( )

2.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行道之人弗受 B辍耕之垄上 C学而时习之 D宋何罪之有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善哉,回之意!

4.回答下列问题。(5分)

(1)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3分)

(2)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3分)

(二)【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20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⑤妾妇:这里泛指妇女。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思。

①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② 是亦不可以已乎? ( )

③ 往之女家 ( ) ④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来源:Zxxk.Com]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4.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


【部编九语下】9、《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汇总+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孟子认为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原因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梳理行文思路

本文先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第一步推理进行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不避开它。第二部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生),所恶有甚于死者(不义)。接着孟子还举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最后一对比的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反面加以证明。

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乡( 通“向”,从前 ) (2)已( 停止,放弃 )

(3)胡(为什么 ) (4)愀然不容 ( ......的样子 )

2.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C )(2分)

A行道之人弗受 B辍耕之垄上

C学而时习之 D宋何罪之有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2)颜回的志趣很好呀。

4.回答下列问题。(5分)

(1)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不食嗟来之食,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对比。

(2)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3分)

甲文强调做人要坚守礼义,有羞恶之心,不为名利所动,乙文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不因为贫穷而改变。

(二)1.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②已:停止。③之:到……去。④顺:顺从。

2.①优厚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优厚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所说的大丈夫。

3.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

4.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