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同意:外资企业进入国内金融行业,理由是什么?

大唐安西军骑兵都尉


个人观点,同意外企进入,原因有三。

第一是利民。金融是现代服务业,外企在服务方面经验丰富,相信可以给民众创造更多的增值服务和体验。

第二是利国。外企的进入可以说引入了竞争机制,有利于改善服务行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第三是有利于国家战略。中国要走出去,没有国外资本力量参与是比较困难的,放开部分市场也是吸引外资,深化改革的需要。

过程中建议加强监管,使外企发挥融资盘活的功能,同时防控冲击金融市场稳定大局。


吞墨避烟


同意啊,全面开放竞争对大家都好


文书资本


外资企业进入国内金融行业不管你同不同意,都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这是中国加入WTO做出的承诺。但为了保护国内金融业,分步开放中国金融市场,

按照当时承诺,人民币业务开放时间表是。

加入时,开放深圳、上海、大连、天津地区人民币业务;

  加入1年后,开放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地区人民币业务;

  加入2年后,开放济南、福州、成都、重庆地区人民币业务;

  加入3年后,开放昆明、北京、厦门地区人民币业务;

  加入4年后,开放汕头、宁波、沈阳、西安地区人民币业务;

  加入5年后,取消所有地域限制。

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包括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

 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在加入时不超过33%,加入后3年内不超过49%。  

加入后3年内,允许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从事A股承销、B股和H股以及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外资比例不超过1/3。

现在监管机构已经允许证券合资公司外资持股比例达到51%,也就是控股合资证券公司了,最早是华鑫证券,证监会已对摩根华鑫作出《关于核准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控股股东的批复》,核准Morgan Stanley成为摩根华鑫主要股东、控股股东,对其受让摩根华鑫51%股权无异议。据悉,Morgan Stanley拟受让华鑫证券(华鑫股份全资子公司)与摩根亚洲分别持有的摩根华鑫2%及49%的股权。

国内券商相比于成熟国家的券商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高盛一营收和利润就远远超过龙头券商中信证券。高盛2019年全年净收入为365.5亿美元,利润80亿美元,分业务看,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为76亿美元;在固定收益、外汇、大宗商品(FICC)及股票领域的广泛和多元化业务净收入为147.8亿美元;消费及财富管理业务净收入为52亿美元。中信证券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1.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29亿元,中信证券收入只有大约60亿美元,是高盛的六分之一,利润是18亿美元左右,不到高盛的四分之一,证券承销业务6亿美元左右,只有高盛的十二分之一,

因为证券公司体量无法与国外大投行相比,才会有最近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合并的传闻出现,可是合并以后,两者体量依然不具有可比性,还不是一个数量级,

目前最关注的是华鑫证券,摩根士丹利控股以后,会不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助推华鑫证券投行和FICC业务上一个台阶,毕竟目前国内IPO、再融资、债券发行市场很大,要比美国多得多。而券商目前FICC是一个短板,很少券商有较大的收入,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海通证券做得较好,可是与高盛相比,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业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