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价值陷阱

价值投资是以买便宜的好公司长期持有为投资基准,价值投资者最主要的两个品质是挖掘价值和耐心等待。只要买的是好公司长期持有都能获得满意的收益。然而现实中总是会出现长期持有好公司不仅不能带来收益反而造成严重亏损,这就容易掉进“价值陷阱”。

什么叫“价值陷阱”?就是看起来便宜而实际上不便宜的股票!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让你亏了钱以后还不知道怎么亏的。表面上看,它们好得几乎无可挑剔,市盈率不高(十倍以下,甚至五倍以下),负债率可能也不高(甚至处于净现金状况),拥有的工厂和持有的物业或者其它非主营业务的投资都在升值或者已经升值,重置成本远远高于公司现在的账面价值或者股票市值,等等。

比如2019年的康美药业、康得新都是A股曾经的超级白买股,康美药业至少在2018年上半年还是A股资本市场上的一个白马神话,曾创下市值1390亿元的历史纪录。但据证监会调查,康美药业3年累计虚增货币资金887亿元,虚增营业收入291.28亿元,虚增营业利润39.36亿元。也就是说该公司887亿元货币资金“不翼而飞”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闹得沸沸扬扬,此事件一出导致无数投资者尤其是价值投资者损失惨重。

很多人之前看到康美的各项财务指标都很亮眼,过去几年净利润都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就觉得成长性极好,长期持有必然能赚钱,结果没想到触了财务造假的雷。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这种财务造假就是一种价值陷阱。

其实价值投资最难的还不是选择好公司和耐心持有,价值投资最难的是避免价值陷阱。即便你选的企业不是非常优秀的企业,随着时间的发展你也可以发现错误及时调整,一般的公司无非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但是如果你遇到价值陷阱,那将掉入巨亏的深渊。所以投资者一定要规避价值陷阱,那在投资中如何识别价值陷阱呢?

一、 识别价值陷阱

价值陷阱1:被技术进步淘汰的公司

这类股票未来利润很可能逐年走低甚至消失,即使估值再低也要警惕。例如数码相机发明后,主业是胶卷的柯达的股价从90元一路跌到在被收购的前的3元,如今柯达已不复存在,就是标准的价值陷阱。80后的朋友应该都有记忆,诺基亚是曾经手机界的王者,无可匹敌。在第一代iPhone正式开卖的2007,诺基亚股价达到了42.22美元的高价。但从那时开始,诺基亚的股票就开始一路走低,到2012年7月中旬跌到了1.67美元的最低点。到2013年,诺基亚无奈之下将手机业务卖给了微软。诺基亚因为错失了智能手机这一良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从巅峰跌落,令人唏嘘。

巴菲特之所以不买高科技股票,就是因为他认为高技术的行业变化太快,难以看清楚,随时可能被新技术替代,那么旧的技术就会迅速贬值。所以价值投资者投资高科技公司一定要特别谨慎,对于其他行业的新技术的出现也要特别关注。

价值陷阱2:赢家通吃行业里的小公司

所谓赢家通吃,是指市场竞争的最后胜利者获得所有的或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失败者往往被淘汰出市场而无法生存,也就是“强者恒强”。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很多行业的集中度提高是大势所趋,行业龙头在品牌、渠道、服务网络、规模优势、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只会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下业内的小股票即使再便宜也可能是价值陷阱。比如重资产型的钢铁、汽车行业,小厂家很难玩过大厂家;互联网行业里,社交工具的市场份额一旦被微信、QQ把持,其他竞品很难生存或进入,中国移动的飞信、阿里的来往还有锤子的子弹短信都只能成为炮灰。这也从反面证明了,买股票还是应该尽量买行业龙头企业。

价值陷阱3:分散的、重资产的夕阳行业

夕阳行业,意味着行业不增长了;重资产,意味着产能无法退出,如果退出,投入的资产就作废了;分散,意味着供过于求,竞争激烈,最终会导致价格战,整体利润率逐步下滑。因此,这类股票的便宜是假象,因为其利润可能将每况愈下。最典型的就是煤炭、钢铁行业,再比如彩电行业竞争激烈,当年的长虹贵为行业龙头,但无论怎么努力也只是在苦苦支撑。巴菲特最失败的一次投资,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也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纺织业在当时的美国已经是高度分散、竞争激烈的夕阳产业了。

价值陷阱4:景气顶点的周期股

在经济扩张的早期和中期,低估值的周期股是很好的投资标的。在经济扩张晚期,低市盈率的周期股则变成了价值陷阱,因为此时的顶峰利润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周期股的市盈率规律和常识相反,有时可以参考市净率和市销率等估值指标,在高市盈率时(利润谷底)买入,在低市盈率时(利润顶峰)时卖出。同时,买卖周期股还必须结合宏观经济的走势,而不能仅仅盯住股票本身。

价值陷阱5:低水平大幅扩张产能的公司

有些企业在不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情况下,为了上规模而大幅扩张产能,试图以规模优势占据成本优势。殊不知竞争对手大多也是这么做的,等到产能扩张完成了,才发现整个行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全行业进入惨烈的价格竞争之中,巨额投资无法收回反而成为成本包袱。风电、光伏行业就是这样的例子。

价值陷阱6:有会计欺诈历史的公司

价值投资者必须十分看重公司管理层的诚信,因为一旦出现不诚信的会计欺诈情况,那么所有的分析估值的基石也就不复存在,另外这类公司通常枉顾股民的利益,利用各种手法给管理层或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乐视就是其中大名鼎鼎的会计欺诈公司。在乐视网上市以来,贾跃亭多次以会计的手法,篡改或编造虚假财报,在拉升股价途中,套现约100亿。本文开头的康美药业也是一样,它之所以财务造假,是因为成立了一家关联投资公司,买卖自家的股票,通过假造业绩就可以抬高股价,为管理层带来巨大的利益。所以如果一家公司出现过会计欺诈,建议各位还是不碰为妙。

但令人费解的是,康美在巨额造假情况披露之后,在官方批评其“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财务造假行为”之后,其股价不跌反涨,ST康美接连被推上2个涨停板。有人说是因为处罚已定,退市风险消除,还有人可能因为技术曲线变化而杀入。对此,我只想报以“呵呵”,一个曾经深骗过你的人,你一定不会再信任,对于企业也是一样。

价值陷阱7 :具有反身性的股票

所谓反身性,是指股票价格可能会反过来影响股票价值,也就是说,股价下降可能会导致股票的价值下降。在一定情况下,这种反身性会形成自我加强的反馈,导致恶性循环。比如说股票价格下降导致公司无法开展正常的业务,无法开展业务又会导致公司股价继续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索罗斯就特别强调注意股票的反身性。

例如2008年次贷危机时的贝尔斯登,因为次贷的影响,股价大幅下跌,当股价跌幅超过一定程度,大批的对冲基金就会停止与其交易,并提出提款要求,形成了挤兑,这种情况下,公司价值随着股价一起下跌,并且不断恶性循环。之前A股的德隆系,靠高价格的股票获取抵押贷款来进行扩展,一旦股价崩盘,公司价值就瞬间化为泡影。对于这种具有反身性的股票,大跌以后,如果你还傻呵呵地进去抄底,那就只能躺在半山腰上了。

二、 如何躲开价值陷阱

认识了价值陷阱后就要善于在实战中规避价值陷阱,其实在实战中无论你拥有多么专

业的知识,无论你投资前研究的有多么细致,都无法完全搞清楚一公司的所有细节和存在的问题,为了避免价值陷进就要在操作上做相应的应对。

第一,逐步减仓减少估值依赖:

在所持有的公司有一定比例获利后就要考虑逐步减仓,不一定要完全按照估值来决定卖出,比如获利50%左右就可以逐步减仓20%左右的仓位,这部分减仓只以自己较为满意地收益为目标,而不考虑估值因素,这就是为了部分性的避免未来价值陷阱的出现可能。是避免我们投资人“估值盲区”产生巨大危害的一道保险。

第二,不要总是满仓

严控股票仓位,不要任何时候都是满仓,看不懂的时候就要敢于空仓或轻仓,也是对我们“估值失误”可能性发生的一种缓冲行为。

第三,谨慎买热门股

选股尽可能避免高速成长过后的热门明星股,热门明星成长股看似很诱人,但正因为追逐的人过多,且盲目崇拜那些具有壁垒、经营特权、能改变世界、高速成长的伟大明星企业,却很有可能掩盖了其间常人无法察觉的“价值污点”和“估值盲区”、以及“成长隐患”!

第四,严苛估值综合考量

首先要求估值要有深度,其次要综合各种因素考察估值。因为针对盈利的估值有很大欺骗性,资产属性的估值虽可显示其价格错位,但无法得到关于收入或者回报的一些信息。如果综合考量行业企业的历史业绩的发展和股东回报稳定的情况,就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低估值程度。

第五,分散布局组合配置

不管你对一项资产有多大信心,绝对不要重仓一只股票,单只股票的仓位最好不要超过总仓位的30%,一定要分散布局资产,即不在同一属性的行业中过大比例的配置,最好适当选择那些略有有对冲性质的行业。并且限定整体股票和单个行业、股票的最大持有仓位。

第六,加强场外收益实现:

摆脱单纯依赖二级市场的价格涨跌实现交易差价收益,利用选择持续长年高分红企业,来实现场外的收益实现。我们都知道价值投资买股票要像生意人买企业股权一样,这样就要求我们摆脱二级市场购买股票的大众习惯性看法,保持我们独特的眼光,即利用实业企业经营的常识性眼光去选择或购买企业股权,并积极重视持久性的高股息回报。只有实现二级市场外的不断收益实现,这样才有可能摆脱二级市场内的众多不利估值提升因素的束缚。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深度价值躲开价值陷阱的方法归根结底就是将保守思想贯穿始终,即渗透在投资过程各个角落的保守化投资。

价值投资最需要的是坚守,但最怕的是坚守了不该坚守的,这就好像坐上了一艘漏水的豪华游轮,自己还浑然不知,它开得越远反而越危险。所以投资最重要的不是学会买什么,而是先学会不买什么,排除掉那些投资陷阱,避免触雷,保证自己的安全,再徐图赚钱,才是长久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