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脫貧路”走上“致富路”——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屯上村脫貧記

中國氣象報記者 楊春竹 通訊員 陳思靜 胡倩

屯上村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市屯腳鎮東北部,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村。

曾經,這裡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屯上屯上,屯腳的西藏”;如今,人們口中唸叨的卻是“屯上屯上,屯腳的花園”。兩字之差,背後反映的是一段曲折的脫貧之路。

實施道路硬化 打通“脫貧路”

2016年7月,興仁市氣象局工程師餘遠程第一次來到屯上村。泥濘的道路讓餘遠程印象深刻,因為下過雨,一腳下去就是一個泥坑,飛濺的泥漿甚至能濺到後背,這讓餘遠程意識到修建水泥路的必要性。

有了目標,接下來就是實施。可讓餘遠程兩難的是,如何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做到既省錢又能找到人修路。

在屯上村支書梁啟雄的建議下,餘遠程與村兩委的幹部開始動員村裡的青壯年。“屯上村住戶分散,一天跑下來最少也有五十多里路。”駐村最開始的那段時間,餘遠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走村入戶作動員、召開院壩會協調人員。

吃夠了“晴天滿身灰,雨天滿身泥”的苦頭,村民們聽著利弊分析,心裡越發亮堂,最終統計的結果大大超出預期,有近160人願意修路。人數統計好後,路很快修了起來。

截至2019年年底,屯上村通村路里程已達到13公里,14個村民小組的通組路、串戶路硬化近29公里、庭院硬化6000多平方米,全村1800餘人受益。

發展特色農業 走上“致富路”

路修好之後,餘遠程和村幹部又開始謀劃適合當地發展的“致富路”。

屯上村以前以種高粱、玉米、水稻為主,經濟效益低。餘遠程到屯上村後,就和梁啟雄商議發展特色農業。很快,他們瞄上了薏仁米種植。

據瞭解,一畝地的薏仁米,一年能收600多斤,產量和經濟效益遠超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為此,餘遠程趕回興仁市收集了離屯上村不遠的區域自動站近20年的氣象資料,彙總分析溫度、降水量、土壤飽和度等數據,再與市農業服務中心的專家會商,最終得出屯上村的氣候條件適合種植薏仁米的結論。

2019年,在村兩委和扶貧幹部的協調下,縣農業服務中心無償劃撥15萬元有機肥支持薏仁米種植。就在這一年,薏仁米的價格賣到了4.2元一斤,看到這樣的行情之後,村裡更多戶人家也開始把地騰出來種植薏仁米。在通村路、通組路硬化後,商家直接開車到地頭收購,省了人力,村民也不用擔心放在家的薏仁米遇上連陰雨會發黴了。

依託有機薏仁米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好。目前,屯上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6500元,許多人家裡也開上了小汽車。

經濟發展了,屯上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跟了上來。“城裡人跳廣場舞,咱們有銅鼓舞。”梁啟雄說起村民們的農閒生活滔滔不絕。銅鼓是布依族人驅邪避兇、慶賀豐年的傳統樂器,有2000多年的歷史。全村有20多人能按照銅鼓鼓譜“十四則”敲奏,自導自演的“八音鼓樂隊”走出村子,走向省市級表演舞臺,多次獲獎。餘遠程思忖著,今後要讓屯上村的表演隊走向更廣闊的舞臺,也要將外地的遊客請進屯上村,看看屯上村的變化,呼吸寶貴的負氧離子、嚐嚐農家飯、看看民族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