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緊攥著3700萬錠黃金,軍餉一文錢不給,明史專家:荒唐之言

朝代更替,有幾個末代帝王不受垢罵?但是唯獨大明朝開了一個先例。崇禎皇帝步履蹣跚,在煤山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程。

他或許心灰意冷,或許怒火中燒,總之,他是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有成為亡國之君的這一天。

不論如何苛責,我們那些描述亡國之君的用詞,也無法套用在崇禎皇帝的身上:荒淫無度?暴虐成性?勞民傷財?中國人不喜歡突兀的歷史觀,亡國必然是爛皇帝,盛世必然是好帝王,哪裡會有無辜的敗家子呢?

於是慢慢的,有種說法不脛而走:說是李自成這賊寇攻入皇宮後,從內帑中,竟然搜出了三千七百萬錠金子,一個個碼的是整整齊齊。

崇禎緊攥著3700萬錠黃金,軍餉一文錢不給,明史專家:荒唐之言

歷史淘趣——圖片

明亡之後,有一個叫談遷的人,窮盡心血,寫了一本《國榷》,在這本明朝史書中,也記載了這個說法。他只當是崇禎皇帝不知道這筆金銀,在書中嘆息道:

三千七百萬錠,損其奇零,即可兩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蒐括,海內騷然,而扃鑰如故,豈先帝未睹遺籍耶?不勝追慨矣。


崇禎緊攥著3700萬錠黃金,軍餉一文錢不給,明史專家:荒唐之言

歷史淘趣——圖片

談遷這一感慨不要緊,崇禎皇帝的名聲是徹底臭了,你看,你自己的擁護者都承認了確有其事,那你這個亡國之君,雖然品行沒有什麼壞處,但明朝亡的嘛,還是有道理的。

明朝末期,朝廷缺餉到什麼程度了呢?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的軍隊已經離北京只有咫尺。亡國之危,迫在眉睫,崇禎皇帝思來想去,決定調吳三桂入關,於是先召見吳三桂的父親吳襄。

崇禎問道:你們父子二人究竟有多少兵卒?吳襄開始說五萬,崇禎一再逼問,最終報出了實數:三千而已。

崇禎問道:三千兵卒,需要餉銀多少?吳襄說:百萬。崇禎大驚,他讓吳襄一筆筆算軍餉,最後果然要這個數。

崇禎緊攥著3700萬錠黃金,軍餉一文錢不給,明史專家:荒唐之言

歷史淘趣——圖片

國之垂危,崇禎皇帝無奈說:朕現在內帑不過七萬,是把金銀之物全部拼湊起來,也只有三十萬左右。吳襄伏地痛哭,表示願意捐獻家財十萬,崇禎長嘆。

事前事後一對比,這崇禎皇帝是手握億萬錢財,卻連軍餉都不捨得出一百萬。更何況,翻閱官方史料,可以看到崇禎皇帝多次號召大臣捐錢的詔書,甚至在崇禎十年四月份,他痛心疾首:去歲諭令勳貴富臣,捐助國難,至今不見分文,全無公忠體國之心,若賊攻來,都為他所有,怎這等愚!

崇禎緊攥著3700萬錠黃金,軍餉一文錢不給,明史專家:荒唐之言

歷史淘趣——圖片

崇禎皇帝恨這些人想不明白:你們現在不捐錢護國,等到賊寇攻來,錢不一樣都落入他們腰包裡了,真是愚笨!這件事情上,崇禎又成了逼迫別人捐錢,自己隱匿鉅款的奸詐小人了。

幾百年來,崇禎有錢不出,不但民間信,官方也言詞含糊,清朝皇帝對這種傳聞,不說是,也不說不是,反正你們老百姓自己看。可是有一個問題,卻說不通:崇禎那麼愛錢,他圖什麼呢?

崇禎緊攥著3700萬錠黃金,軍餉一文錢不給,明史專家:荒唐之言

歷史淘趣——圖片

對呀,崇禎圖什麼呢?億萬金銀,又不能讓他原地成仙,一個愛財的人,肯定是留著錢去享受的,但是崇禎在國破之日,馬上就上吊殉國了。

要知道,身為大明皇帝,就算他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也得好吃好喝的供著他,畢竟大明統治了天下二百多年,蜀國亡了,阿斗還能當個王爺呢。

崇禎緊攥著3700萬錠黃金,軍餉一文錢不給,明史專家:荒唐之言

歷史淘趣——圖片

在談遷的《國榷》完成後,立馬就有個史學家跳出來大喊:荒唐至極!這個人叫計六奇,他自己也有一本史書,叫做《明季北略》,計六奇在書裡算了一本賬:三千七百萬錠黃金,一錠是五百兩,那麼合計一共是185億兩。你就是把大明朝所有的金子擱在一起,也沒有這個數呀。

更何況,這麼多的黃金,要運到皇宮,光是騾子馬驢,也得一千八百五十萬匹,難道崇禎皇帝學會了道家仙術,能有搬山之術?這種初中生都能算出來的荒誕之言,竟然能流傳幾百年之久,甚至郭沫若這樣的大學者都相信,可見中國人的歷史觀,除了紅臉就是白臉,是容不得一個無辜的倒黴蛋的。

參考資料:《明史》《國榷》《明季北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