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8個月,物價漲幅回到“1時代”

國家統計局10月1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

時隔18個月,物價漲幅回到“1時代”

)同比上漲1.7%,時隔18個月漲幅回到“1時代”;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9月豬肉價格漲幅回落,電影票和服裝漲價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又稱消費者物價指數,簡稱CPI,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指標。自2019年3月份以來,CPI連續18個月漲幅超過2%。與8月份相比,9月份CPI同比上漲1.7%,漲幅回落了0.7個百分點。

在9月份影響物價變化的商品中,漲幅較大的仍來自於食品類。當月,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4%,非食品價格上漲0.2%。其中,鮮果價格由下降轉為上漲7.3%;、鮮菜價格繼續上漲2.4%;隨著生豬產能恢復,儲備豬肉投放增多,豬肉供給有所增加,價格環比下降1.6%。不過,在今年前三個季度裡,豬肉價格同比上漲82.4%,漲幅仍然遙遙領先於其他商品。

季節因素、降雨影響和消費變化等因素亦影響了9月份物價變動。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鮮果價格上漲是受到季節和節日等因素疊加影響,鮮菜價格上漲與季節因素及部分地區降雨影響有關。在非食品中,隨著觀影人數增加,電影票價格上漲4.1%;新學期開學,課外教育及部分民辦學校收費有所上漲;夏秋換季上新,服裝價格上漲0.9%。

在9月份CPI公佈以前,機構即普遍預計漲幅將會調頭向下,一方面在於隨著三、四季度CPI翹尾因素的回落,今年居民消費價格前高後低的態勢比較明顯。另一方面隨著生豬供應恢復,加上天氣轉涼,市場調運難度降低,低價豬源開始衝擊高價市場走貨。

中信建投證券一位分析師表示,食品價格仍是CPI上漲主要推手,而從非食品來看,居民消費需求提振的持續性有待觀察。預計四季度CPI將處於相對低位,全年增長2.8%-3%左右。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年度CPI漲幅的調控目標是“3.5%左右”。今年前三季度,由於上半年物價漲幅較大,1—9月,CPI同比上漲3.3%,高於去年同期0.8個百分點。

PPI降幅略有擴大,應關注對於非食品影響

9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環比上漲0.1%,連續第四個月上漲;同比降幅為2.1%,比8月份擴大0.1個百分點,未能延續近一段時間PPI修復趨勢。

9月份國際油價下降拖累了PPI跌幅略有擴大。當月, 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由漲轉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下降2.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下降0.5%。

其他主要行業中,價格漲幅回落的還有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此外,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均由降轉漲;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價格出現下降。在國家統計局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9月份價格上漲的有15個,下降的19個,持平的6個。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此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核心邏輯是全球貨幣政策寬鬆,也與需求回升、美元走弱有關。未來國內政策面值得關注,若基建託底力度持續加大,則有望推動有色及黑色金屬價格進一步回升,但年內PPI預計轉正難度較大。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的指數,反映某一時期內生產領域價格變動程度。從歷史數據看,我國PPI同比變化與大宗商品指數相關性較高,但大宗商品指數同比大約要領先PPI一段時間。在PPI短期降幅擴大的概率下,還需要關注其對CPI中非食品類商品的價格影響。

華商報記者 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