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男爵》坚守自我的路

关于作者

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提名,却因于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他的作品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于一身,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像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深为当代作家推崇,并给他们带来深刻影响,被誉为与博尔赫斯齐名的“作家们的作家”,代表作有《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看不见的城市》、《寒冬夜行人》《命运交叉的城堡》等,达到惊人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他的作品以特有的方式反映了时代,更超越了时代。

关于本书

一次倔强的反抗,让柯希莫决定永不下树。从此,他一生都生活在树上,却将生命更紧密地与大地相连。这是一个关于自由与自我的故事,用卡尔维诺的话说就是:“通过对个人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本书是“祖先三部曲”中最长的一部,三部曲中其他两部是《分成两半的子爵》和《不存在的骑士》。“祖先三部曲”的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

核心内容

这是一本关于自我与自由的书。主人公为了反抗家庭体制,爬上了树,还给自己立了个Flag:绝不下树。结果,他真的在树上生活了一辈子,度过了传奇的一生。上了树的主人公没有退化成猴子,反而活成了一个人真正应该有的样子。这不是一个关于远离尘嚣的故事,不是一个意大利版的桃花源、鲁滨逊和“瓦尔登湖”故事,而是对它们的超越。用卡尔维诺的话说,这本书讲的是通过对自我的个人主义的坚持,而达到了通往非个人主义的完整。这是什么意思呢?树上的道路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本期内容将从三个方面为你解读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坚守自我”,因为对自我的坚守,主人公成了一个“高贵的野蛮人”;

然后是“自我的完整”,如果不将自己与他人相连,个人仅通过自身无法达到完整;

最后是“独创者的路”,我们来聊聊卡尔维诺的艺术之路。

《树上的男爵》坚守自我的路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一本书。这期为你解读的是卡尔维诺的长篇小说《树上的男爵》。

卡尔维诺这个名字,你应该不陌生。他是王小波最推崇的作家,无论在小说还是杂文中,王小波都曾多次赞叹卡尔维诺那“天外飞龙般澎湃的想象力”,和荒诞、奇趣与孩子般的天真。今天我要讲的这本书,就是王小波最喜欢的卡尔维诺的一个作品系列“祖先三部曲”中的一部,也是其中最长的一部。当然,选这本书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你也许听说过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比如《看不见的城市》,《寒冬夜行人》等等。没错,这些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但它们实验性太强,比如《看不见的城市》是由哲学化的碎片组成的,而《寒冬夜行人》是由十个不同的小说开头组成的,说实话,它们是你亲自去读才能体会乐趣的作品。相比之下,《树上的男爵》更像一个寓言故事,书中的主人公与卡尔维诺本人也非常贴近。除此之外,这本书在卡尔维诺的创作生涯中就像一个里程碑,正是从这本书开始,他开辟出了一条特立独行的创作之路,可以说,这本书是理解卡尔维诺创作的最佳入口。

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作家。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就在那一年,他不幸突然去世了。从文学地位上说,卡尔维诺和博尔赫斯一样,都是那种“作家们的作家”,是作家们学习的对象,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树上的男爵》这本书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叫柯希莫的孩子在12岁那年爬到了树上,给自己立了个Flag:绝不下树。大家都以为这个孩子只是在赌气,没想到,他真的在树上生活了一辈子,度过了传奇的一生。你可能会想,猴子才住树上呢,人类祖先花了那么多年才下了树,学会了直立行走,成为文明体面的人类,为什么柯希莫又上了树呢?这不是退化成猴子了吗?这是一个关于远离尘嚣,一个意大利版的桃花源、鲁滨逊和“瓦尔登湖”故事吗?并不是。柯希莫的故事,恰恰是对它们的超越。用卡尔维诺的话说,这本书讲的是自由的一个阶段,主人公通过走出了一条“树上的道路”,通过对自我的个人主义的坚持,而达到了通往非个人主义的完整。这是什么意思呢?“树上的道路”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 首先,树上的道路是一条坚守自我的路,因为对自我的坚守,主人公成了一个“高贵的野蛮人”;
  • 第二,树上的道路是一条通往完整的路,这一部分,我要说的是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 最后,树上的道路是一条独创者的路,我们来聊聊卡尔维诺的在艺术上的独创性。

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说第一个主题:对自我的坚守。我们来讲故事。

故事发生在18世纪意大利翁布罗萨的一个贵族家庭,我们的主人公柯希莫是个12岁的男孩,是家中的长子和爵位继承人。叙事者“我”是柯希莫8岁的弟弟彼亚乔。故事开始于一场寻常的家庭午餐,这一餐吃的是蜗牛。柯希莫最讨厌吃蜗牛了,为了表达自己对蜗牛的坚决拒绝,他爬到了树上。

我们的叙事者比亚乔弟弟说,这是一次造反运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这兄弟俩的家庭氛围。他们的父母都是意大利王位继承战争时代的遗老。母亲是个女将军,父亲是男爵,为了得到更高的爵位娶了母亲,对他来说最要紧的就是光耀门厅,他对两个儿子的期望就是他们都能娶到某位显赫的公爵家的小姐。当时时局激烈动荡,父亲总时刻准备着应邀上访朝廷,因此,在家过日子就变成了上访朝廷的大演习。孩子们和大人见面的唯一时机就是吃饭的时候,于是饭桌就成了大人检验孩子是否符合宫廷礼仪的唯一时机,怎么吃,怎么坐,怎么打扮,每个细节都要接受大人检阅。就拿这顿午饭来说吧,父亲端坐在首席,头上戴着路易十四式的垂至耳下的长假发,柯希莫头戴三角帽,身穿燕尾服,戴领带,穿护腿套,带一把佩剑,头发上还要扑粉。

显然,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无法彰显自己的天性。不仅如此,有的孩子还出现了扭曲。兄弟俩还有个姐姐,叫巴蒂斯塔,她因为早恋,过早失去了贞洁,被父母禁足在家,成了居家修女,专门负责做饭。姐姐其实是个桀骜不驯的女孩,她被强制成为修女后,心情非常恶劣,便把自己的一腔怒火和可怕的想象力都倾注到了烹饪上。老鼠,蚱蜢,猪尾巴,蜗牛,都是她的烹饪食材,不仅如此,这些食物在造型上也是屡屡给人惊吓,简直倒足胃口。

在这种情况下,饭桌就成了暴露一家人对立和矛盾的场所,也成了柯希莫发起造反运动的地方。对一个孩子来说,家庭就是他全部的体制和规则所在了,柯希莫为拒绝吃蜗牛而爬到树上,宣告着他对体制和规则的拒绝与叛逆。

不过,上树是一回事,永远不下树又是另一回事。让柯希莫坚定永不下树的决心的,是他当天下午的一次邂逅。那天,柯希莫顺着自家院里的大树,爬到了邻居家院里的树冠上,这可是他第一次踏足邻居家的花园。他们的邻居是翁布罗萨的另一个世袭贵族,两家相互仇视,在别墅之间筑起一道高墙,老死不相往来,然而,对树上的柯希莫来说,围墙根本不存在。在侯爵家的树上,柯希莫撞见了一个荡秋千的小女孩,她叫薇莪拉,10岁,后来成为柯希莫一生的挚爱。

薇莪拉这个小姑娘很有意思,她长得非常美,性格却很桀骜,还有很强的控制欲。她虽然出身于当地最高贵的贵族家庭,却喜欢跟一群流浪的野孩子玩,她组织流浪儿偷树上的果子,骑一匹小马给他们放哨,威风凛凛地发号施令,还喜欢用卖弄风情捉弄他们,让他们互相争风吃醋,总之,这个贵族小姑娘成了一群流浪儿的女王。薇莪拉见到树上的柯希莫,吓了一跳,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她一眼看出这是个贵族孩子,却像野孩子一样在树上爬来爬去,实在有趣。小姑娘对柯希莫说,你一辈子别下树啊,树下都是我的领地,你只要一只脚踏上我的领地,就要成为我的奴隶。

这是柯希莫上树后遇到的第一次考验。这时候柯希莫已经对小姑娘一见钟情了,他完全可以选择下树,但他说,我不会下树的!他这么说,是因为他虽然喜欢这个小姑娘,但他不想成为她的奴隶,他只想成为他自己。

当时的翁布罗萨树木异常繁茂,一望无际,据说,一只猴子假若从罗马出发,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脚不落地往前走,可以到达西班牙。大地上的世界被私有制分割成一个个被高墙围绕的花园,而在地面之上,连绵的树木却联结起了城镇和山谷,构成了一个乌托邦般的树上的世界。这一天,柯希莫选择了树上的世界,这当然是不容易的,首先,地面上平直的道路不再存在了,树上的道路只有曲折和繁复;其次是睡眠,他会在清晨湿冷的露水中颤抖着醒来,浑身僵硬,腿脚发麻;然后是自然中时刻潜伏的危险。

在树上生活没多久,柯希莫就遇到了第二场考验。他遇到了一只极其凶恶的野猫。不知为什么,在他与野猫正面相逢时,野猫变得像老虎一样可怕。柯希莫没有野外生活的经验,并不是野猫的对手,他完全可以下树,等野猫走了再上去。但他没有。他与野猫展开了殊死搏斗,直到浑身鲜血淋漓。最后,柯希莫终于用自己的佩剑杀死了野猫。胜利的那一刻,他明白,他从此踏上了自己所选定的道路,就再也没有了失败者的退路。他立即带着猎物去找薇莪拉,但不幸的是,薇莪拉正被家人送往寄宿学校,离开了别墅,两人就此分别了。为了纪念自己的第一场胜利,柯希莫把野猫皮做成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这是无人欣赏的他对自己的加冕。

慢慢地,柯希莫在树上的生活实现了自给自足。他在连绵的树冠上跳来跳去,学会了打猎和钓鱼。他睡在皮囊里,用猎物的皮毛做衣服,做鞋,用羊毛编织裤子,他把打来的猎物烤了吃,多余的就拿去跟农民换蔬菜和水果。他用树皮做了个空中水渠,把悬崖上的山泉水引过来,这样就可以喝水、洗澡、洗衣服。但他并没有因此成为真正的野蛮人。他还是像一个绅士那样生活。他遵从着自己和邻人的行为规范,他会去排污河边的树上上厕所,不随便吃树上的果实。他还是一个求知者,他让弟弟从家里不断拿书、从书店买书给他读,最后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分子,还跟当时的大哲学家伏尔泰、狄德罗通信……

总之,像鲁滨逊一样,柯希莫成了一个生活在自然世界中的“高贵的野蛮人”。不过,与鲁滨逊不同的是,他不是被迫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上,而是主动选择生活在树上的。而且,树上与树下,一步之遥,生活中有什么不方便,生命安全遇到威胁,或者受到爱情的诱惑,又或者家人需要他的帮助,他都可以从树上下来。但是,你想,一旦柯希莫下了树,他之前所做的一切还有意义吗?这就好比一个行为艺术家,他要做的行为就是把自己关在笼子里一个月不用手机。这时候,突然有人告诉他,你家人给你打电话了,有急事。他是接还是不接呢?如果接了,不仅意味着这个作品失败了,还意味着对这个艺术家来说,艺术不是他的首要原则,生活是重于艺术的。对柯希莫来说,树上的世界就是这个行为艺术家的笼子。这是他选择的,一个“自律”的世界。这个自律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时间管理、节食减肥的自律,而是相对于“他律”来说的,这种“自律”的意思是,这个人所遵从的不是外界强加给他的律法,而是他内心中的道德准则。对柯希莫来说,不下树,就是他的“自律”,这不是小孩过家家,而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要用无比坚定的意志去完成。

这样看,柯希莫就是另一个鲁滨逊,只不过他是主动选择了孤绝的生活。然而,这并非故事的全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