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雲一歲了——才一年,紫光雲就給出了這麼多驚喜

2018年3月,紫光集團重磅發佈“紫光雲戰略”,紫光雲正式誕生。到現在,紫光雲一歲多了。

紫光雲一歲了——才一年,紫光雲就給出了這麼多驚喜

這一年,紫光雲長大了很多,產品打磨、生態建設、客戶實踐都取得了很多成績。不過,要是誰說此時的紫光雲能與阿里雲相提並論,也是不負責任的。一歲和十歲,差距必然存在。

沒有貶低誰抬高誰的意思。因為雲計算產業即便發展到現在,仍然是起步階段。整個社會對雲計算的應用還很初級,尤其是產業端。

換句話說,無論是對阿里雲還是紫光雲,抑或是其它雲服務商,市場機會都是同等的,而從把握機會的能力層面看,儘管各個雲服務商之間有差距,但不足以達到無法追趕的地步,畢竟各自基因不同,優勢不同,未來的發展路徑也會有差別。

就像紫光集團副總裁、紫光雲總裁兼CEO吳健在接受採訪時所講的,紫光雲不會選擇誰作為參照目標去追趕,未來還是按照自己設定的節奏推進,努力去幫助產業和城市進步。而當下,紫光雲最核心的任務還是如何打造出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所以,現階段我們根本沒有必要非得把紫光雲和阿里雲等放在一起做比較,一歲多的紫光雲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它的目標、路徑和成長性,只有這些因素都達到比較高的水準,假以時日,其才能真正為全社會轉型做出更多貢獻。

那紫光雲的表現究竟如何呢?本文以一年為期,梳理一下。

目標更加明確

一年前,紫光雲給自己定下三個戰略目標:一、做中國的雲服務商,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行業雲等;二、做中國產業互聯網的領導者,從產業互聯網領域切入,而不是消費互聯網;三、做用戶可信賴的數字化合作夥伴。

如今,一年過去了,紫光雲的目標定位沒變。用吳健的話說,不僅沒變,反而還更加清晰、更加堅定。

這麼說不是沒有道理的。這一年,雲計算產業最大的變化,就是所有云服務商,無論大的小的都通通轉向產業端,發力產業端。

可見,對未來,紫光雲是有預見性的。

路徑很清晰

定下了目標,如何實現?紫光雲堅持一個原則,“不作為”,即不做硬件和產品的交付項目,而是做和客戶共同成長的合夥人。具體實現路徑,可分為三條線:產品技術維度、行業維度和生態維度。

從紫光雲所處的階段看,目前其正處於主抓產品技術,重點突破部分行業,小規模招募生態夥伴的階段。一個一個看:

產品技術維度,成立一年時間,紫光雲已經成功打造了以“芯雲一體”為本的核心運營平臺,並積極拓展產品版圖,發佈了包括基礎服務、平臺服務、產業應用在內的超過12個大類、508項雲服務。

應該說,這其中有很多紫光雲獨有的優勢,比如其已經把紫光集團自研的安全芯片應用到了“芯雲一體”的解決方案中,以最大程度的保證用戶數據安全。這是很多同類廠商做不到的。

行業維度,從2019年開始,紫光雲將聚焦、發力三個行業和一個城市,即工業、水務和住建,以及智慧城市。

生態維度,圍繞重點要突破的行業,小規模招募優質的合作伙伴。

不難看出,紫光雲有自己的節奏,不求一蹴而就,而是在用長期的、發展的眼光看待雲產業的演進。

成長性看得見

一步步有序推進的結果,就是紫光雲的成長性大家都看得見。這其中,最好的體現就是得到客戶的認可。到目前為止,雖然紫光雲才一歲多,但已經做了不少項目,每一個都很典型。

比如工業領域,紫光雲在蘇州打造了紫光雲引擎,並聯合合作夥伴打造了300+工業雲應用,包括雲MES、設備智能運維、智能製造測評、雲仿真、雲WMS等覆蓋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應用,支撐中小企業快速應用平臺服務,推進平臺落地應用。2018年,該平臺還被納入《2018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特定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驗測試專項。

吳健表示,工業一共有40多個細分行業,目前紫光雲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是裝備、鋼鐵、冶金,以及紫光集團所在的電子信息製造,其餘行業還在進一步摸索。

而在這些比較成熟的領域,紫光雲已經有了很多落地實踐,舉幾個例子,像鞍鋼、寶鋼、TCL、志高空調、格力這些企業或已經進入運營階段,或在建設階段。以紫光云為鞍鋼做的物聯網解決方案為例,每年能幫助其節省上億元的庫存費用。

優勢還未充分發揮

雖然紫光雲真的才一歲多,但看這一年的成就明顯與實際年齡不符,紫光云為什麼能做到。

底層的平臺優勢就不多說了,背靠整個紫光集團,從芯到雲有足夠的技術、人員儲備,這也是為什麼短短一年時間就能完成其它廠商需要幾年才能完成的最重要的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三個方面的因素儘管當下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畢竟紫光雲目前大部分精力還用在產品打磨上,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它們就將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屆時紫光雲的成長性將比現在更快。

其一、紫光集團長久以來積累下的客群關係,是未來進行市場拓展重要的資源。

其二、紫光集團之前成立的深入各個行業的合資公司,比如紫光集團與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成立的合資公司在紫光雲參與住建部項目時,會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

其三,紫光集團是國家控股公司,再加上紫光雲從芯到雲完全自主可控的技術特性,更能符合國家對數據安全的需求。

毫無疑問,這些優勢在未來紫光雲全面拓展市場時會起到非常大的幫助。換句話說,紫光雲還遠未到達高速增長的階段。

總結全文,2019年可以說是雲計算產業發展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它只是企業傳統IT的一種補充資源,在此之後,將成為傳統IT的替代資源。也就是說

上雲是一道必選題,市場大的很。紫光雲的優勢很突出,而且目光放的夠長遠,不爭一時長短。三五年後再看雲計算市場,那時的紫光雲必將是另一番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