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懒?拖延行为隐藏的心理因素

昨天跟家里视频,弟弟竟然因为没写完作业挨揍了。

老妈跟我吐槽:我专门给他备块手机让他上网课,想让他好好听课学习,他可倒好,在家懒得连作业都写不完。你说气不气?

其实我清楚弟弟写作业的问题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

之前放学回家后,他的学习状态就不理想。即使大人也在旁边监督着,可是打开课本后,他就开始来事情了:一会儿要去个厕所,一会儿要削铅笔,一会又口渴了,此时任何跟学习无关的事情,都变的重要了起来。最后结果往往一上午的时间只完成一点点作业。直到周天下午,晚上才开始着急,匆匆写完,有时候还写不完。

心理学|拖延=懒?拖延行为隐藏的心理因素

毋庸置疑,没写完作业有很多影响因素,但是这也反映出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的问题:拖延。

01

拖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通病。

许多拖延者会发现,导致自己拖延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准备开始一项工作的时候,会被一连串突然出现的“意外事件”所影响,导致工作被延期。

可是这意外事件都是重要到马上要处理的吗?

那可并不一定。这只是我们的个人选择:在面临辛苦选项与逃避选项时,倾向于选择更加容易的那一个。就我弟弟而言,可能上个厕所、削铅笔、喝口水等这些事情,相对写作业这件事情更容易处理和解决,只要不做作业,这些都变成需要立即解决的事情了。

对于拖延,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体验,如果拖延的情况反复发生,你可能已经进入了“拖延怪圈”:内心挣扎、焦虑、恐慌、自我安慰、自我鄙视的循环往复。

决定的事情一拖再拖,拖到最后一刻才能完成,甚至不能完成。学生时期,期末考试前夕通宵达旦复习考试,工作后,临近工作提交日期才动手准备。每次都告诉自己下次绝不拖延,但类似的场景还是不断出现。

心理学|拖延=懒?拖延行为隐藏的心理因素

很多人为了克服拖延,各种提升学习。

比如:有人认为,拖延是因为不会时间管理,于是学习了很多时间管理方面的课程和文章;有人认为,这跟个人的自控力有关,于是学习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这些方法,都为解决拖延症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也确实很多人受益匪浅。但为什么还是会存在拖延情况呢?

从心理学角度看,拖延看似是时间管理和行为习惯的问题,但根本上是与自我接纳和内心评价系统有关,如果只学习一些概念技巧,自然是治标不治本。

02

为什么会有拖延这种行为?

1、过分重视,缺少成功的信心。

当你感觉一件事情是自己做不好或者做起来有困难,缺少信心的时候,就会一拖再拖。说是拖延,实则是逃避。

如果你把写文章看成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没有信心,不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或者即使完成也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那么,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突然事件”去打断我们的计划,导致拖延。

心理学|拖延=懒?拖延行为隐藏的心理因素

2、完美主义心理: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做到最好。

拖延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完美主义者,为了证明自己足够优秀,他们力求所有的事情必须要做到完美,这种想法反而成为拖延者取得进步的绊脚石。

想起前段时间跟一位写作的朋友聊天,他说最近很苦恼,好多天不能写出新的文章。原来这位朋友写的文章曾经获得了青云,但是现在每次下笔,都会想到获奖的那篇文章,害怕后来写的文章不如那篇好,因此压力很大。他这种心理,也是完美主义者心理: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

心理学|拖延=懒?拖延行为隐藏的心理因素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利克里分校的理查德·比瑞博士,发现拖延症者会有这样一个观念:自我价值=展现的能力,这种信念会让拖延者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产生我不去做,或者不尽力作,那么即使我失败了,也不是我能力不行,而是我没有尽力去做。

这往往与他们往年的经历有关系。比如一个孩子自认为已经尽最大努力做到了最好,本以为会得到肯定和赞美,但是却受到父母的批评和指责。那么孩子会形成这样的观念,反正努不努力都是一样的结果(被批评指责),干脆不去做或者不认真做。

心理学|拖延=懒?拖延行为隐藏的心理因素

3、设定目标太过遥远,在现阶段感受不到对自己的意义或价值。

在《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做“未来折扣”。

行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都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当人们把一个目标其时间设定在很远的将来,那么它就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从而使这件事看上去没有它实际上那么重要。相反,一些时间很近的目标则感觉上去更为清晰而紧迫。因此,人们往往会急于去做即时的事情,而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这被称作“未来折扣”。

因此,将目标设定的太远,将会对他的意义和价值产生影响,当我们降低了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时,那么必然会影响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意愿,拖延由此产生。

心理学|拖延=懒?拖延行为隐藏的心理因素

03

知道了拖延产生的几个心理,那么如何克服拖延呢?

1、只管开始做。不要想着一下子把整件事情做完,得到什么结果。

所话说万事开头难,一旦开了头就好办了。当你不知道一篇文章怎么写时,你要做的就是开始写无论写什么。一旦开始着手做了,处理重重的困难所带来的感觉比焦虑、恐慌感要好很多。行动派=动机+动作,有了动机就开始动作,而不是一边拖延一边内心挣扎、焦虑、担忧、后悔。

心理学|拖延=懒?拖延行为隐藏的心理因素

2、降低期望,接纳自己

我们要接受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或什么东西是完美的这个事实,学会发现自身的优点和擅长点,更重要的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和薄弱点,而不是要求自己每次做到尽善尽美。要知道,很多时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完成后才会有完美的机会,连完成都完成不了,还有什么完美可言。

3、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的计划

降低期望,设定具体的、可操作而非模糊的不切实际的计划。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应该能够被分解为几个小步骤,第一步能够在五分钟内完成。一定不要制定我要学好英语这样的宽泛的目标。而是今天我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学习常用英语口语的前两课。掌握这两课的单词。当你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时,就容易达成,逐渐可以累积成大目标。

心理学|拖延=懒?拖延行为隐藏的心理因素

4、给计划赋予意义,不忘初心

把首要的事情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不要习惯性地找借口来拖延。像“我累了”、“饿了”、“很忙”、“很烦”、“以后再做”、“心情不好”这些借口永远都能找到。当我们产生这样的想法的时候,想一想当初为什么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是什么?是厌倦现在的生活,想提升自己过的更好?还是能够获得好的身材和健康的体魄?

心理学|拖延=懒?拖延行为隐藏的心理因素

所以,拖延当然不等于懒。

拖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战胜拖延的过程,就是不断整合自己内心的过程,与其一味的逃避拖延,不如勇敢直面,刨根究底的解决问题更能斩断拖延的根源!

我是大白,关注我获得更多情感心理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