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任正非!(任老退出董事局,華為走向何方?)

再見,任正非!(任老退出董事局,華為走向何方?)


華為子公司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層再次發生大變動。

4月10日,華為CEO任正非退出公司董事,與其同時退出的還有徐直軍、胡厚崑、郭平、徐文偉、孫亞芳。其中,孫亞芳還卸任了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職務,接任者為田興普。

再見,任正非!(任老退出董事局,華為走向何方?)


任正非今年已經76歲了,任正非在之前接受歐洲新聞電視臺採訪時就表示,其實華為的交接班已經完成很多年,不是現在才交接班,“公司一直在運轉,我只是懸在中間的一個‘傀儡’。不要操心這個問題。”

再見,任正非!(任老退出董事局,華為走向何方?)


再見,任正非!(任老退出董事局,華為走向何方?)


“神秘接班人”田興普

對於田興普的介紹,除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研究所所長”,這一句話介紹後便再無其他。

坐落在西山腳下的華為北京研究所,成立於1995年,其業務範圍包括IP研發,手機核心研發,高端研發等。此前,華為的多項發佈活動也是在北研所舉行。

據悉,除卻華為在深圳、東莞兩地設立的總部外,它在國內及法國、美國、日本、印度等全球共設立了14個研發中心、36個聯合創新中心以及45個培訓中心,北研所便是其中之一,坐落在北京的它,展現著華為的全場景終端生態。

田興普作為北研所所長,其技術背景不用多說,過去短短半年時間裡,接連繼任四家公司法人代表及董事長一職。

再見,任正非!(任老退出董事局,華為走向何方?)


“富有”的任正非,從物質到精神

早在去年5月的時候,任正非針對中美貿易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採訪。面對美國的威脅,華為沒有慌亂,任正非先生的不卑不亢的回覆,一如在新聞聯播中的霸氣宣言: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看到任正非的採訪,那一刻,我在他身上看到了理想中的領導者的樣子,那種氣魄,那種堅定,讓太多的人為之動容。

“西方不亮,還有東方亮;黑了北方,還有南方。美國不代表全世界,美國只代表一部分人,它不可能扼殺掉我們,這個世界離不開我們,因為我們比較先進。”

“我覺得我們這代人是何其幸福,有機會站在浪潮之巔,我們在創造歷史,最偉大的歷史,相信我,100年後我們是會被寫進歷史書的一代人,在我們所在的那一章節,大概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古人言:“不朽有三,立功,立德,立言”,在我看來,任正非先生“雖不中亦不遠矣。”

再見,任正非!(任老退出董事局,華為走向何方?)


在中國的歷史上,很少有人會對一個商人有較高的評價,但任正非先生的這種胸襟和情懷,讓我們不得不對他和他的企業,肅然起敬。

他是個衝著賺錢去的企業家,他也承認自己很富裕,但他的身上,我們能看到真正的理想和社會責任感。

“資本是比較貪婪的,如果它有利益就趕快拿走,這樣就失去了對理想的追求。”

“如果華為是一家上市公司,他們就沒辦法去窮國搞網絡,就不能去落後地區建基站。因為那裡不符合資本市場的邏輯,正因為華為不是一家上市公司,它才可以守住自己的底線和主航道,不畏那些商業輿論的天風海雨,做自己想做的事。資本市場的興衰新滅,傷不到它一分一毫。”

再見,任正非!(任老退出董事局,華為走向何方?)


這不是哪位文學家或者社會學家說出的話,這只是一位私營企業的老闆任正非說出的話。

賺錢的方式有很多,但他卻是選擇了最艱苦的那一種。他是一位具有“匠心”的商人,他一點點地打磨自己的企業,生產產品,技術研發,從無到有,從低端到高端,開發華為獨有的核心技術,然後厚積薄發,從中國走向世界。

就像是一位網友所說的,“實現理想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我實現了理想,一種是理想通過我得以實現。”任正非的理想實現了,而很多人的理想又通過他得以實現。

他真的很“富有”,從物質到精神。

再見,任正非!(任老退出董事局,華為走向何方?)


兩手準備是居安思危的智慧

我們佩服這位老人的魄力與人格,又折服於他的縝密思維。

“備胎在華為就是很正常的一種行為......備胎一定要用,因為它是圍繞我們解決方案設計的,而不是脫離解決方案做的。”

的確,備胎計劃不僅存在,並且華為為了它付出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2012年華為的製造芯片的方舟計劃被曝光,當時不用說我們這些旁觀者,就連華為的內部人員都對華為的造芯計劃表示懷疑,認為對芯片的投資越來越大,在短期內盈利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再見,任正非!(任老退出董事局,華為走向何方?)


但任正非並不是一個只知道圈錢的商家,他更是一個懂得謀略的將軍,早在方舟計劃被曝光的八年前,他就已經開始把芯片研究的任務交給了海思的何庭波。

“我給你四個億的美金作為每年的研發費用,給你兩萬人。何庭波一聽嚇壞了,但我還是要給,一定要站起來。”

為什麼一定要站起來,因為不站起來就要捱打!

在華為剛剛暫露頭角的2004年,在想要自己研發芯片純屬天方夜譚之說的2004年,華為就敢每年拿出4億美元,兩萬技術人才去攻克這個難關,我們不得不佩服這是他何等的遠見。

沒錯,現在的情況證明,他當時這步棋走得是正確的。

去年的時候,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和安全局列入管制進出口“實體清單”,進了這份黑名單,就意味著沒有美國政府的批准,華為將無法再從美國公司進口重要的技術產品。

在這個緊張的環境下,大家紛紛擔心華為是否會重走中興的老路。19年5月中旬,海思公司的總裁何庭波發表了《海思總裁致員工的一封信》,直指核心問題:我們是被打壓了,但我們有“備胎”,我們不怕。

再見,任正非!(任老退出董事局,華為走向何方?)


上下滑動查看▲

預設的生存極限眼下即成事實,十幾年的韜光養晦終將亮劍,在這次的戰爭中,他們不會是被動地捱打,而是拿出自己的秘密武器,挺直脊樑地與美國“開戰”。

任正非在《北國之春》中寫到: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這樣才存活了十年。


正是任正非的焦慮與反思,才有了在今日險境中依舊不卑不亢的華為,他的身上,浸淫著中國濃厚的傳統思想:兩手準備是居安思危的智慧,B計劃是未雨綢繆的安排。

祝福華為,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