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走访化解产品待销难题 当阳一企业15万吨玻璃跨省“出嫁”

一次走访化解产品待销难题 当阳一企业15万吨玻璃跨省“出嫁”

湖北日报讯(记者雷巍巍、通讯员杨凯、李万萩)15万吨玻璃积压50多天,堆在租来的仓库里;当地税务部门闻讯牵线搭桥,跨三省市帮忙找到下家。“已销售600多万元,还签订了6000多万元意向合同,企业的压力小了许多。”4月17日,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峡新材”)财务经理黄鹂如释重负。

三峡新材位于宜昌市当阳经济开发区,是中国平板玻璃制造十强企业。疫情防控期间,该公司5座玻璃生产熔窑都未停产。“停不得,也不敢停。”黄鹂告诉记者,受温度等关键指标影响,每个熔窑停后重启产生的成本约8000万元,且最快也需一至两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生产。

为降成本,该公司把6.8万重量箱(一标准重量箱为50公斤)平板玻璃的日产量,缩减为5.8万重量箱。50多天里,公司生产约300万重量箱玻璃,重约15万吨,总价值约2亿元。可受疫情影响,产业链下游企业需求量剧减,成品玻璃大量积压。该公司只好租借当阳市宝加利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仓库临时堆放。

4月3日,当阳市税务局局长杨晓波到宝加利公司调研企业复工复产时,得知三峡新材玻璃待销一事,立即着手寻找为企业纾困的办法。他首先想到“湖北税务大数据应用及风险管理平台”,这里汇集了省内外多家企业采购需求信息。

通过开票品名、经营范围检索,该局很快筛选出3家玻璃深加工企业上海佳成玻璃有限公司、湖南天润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和江苏格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复工复产企业产品产业链”平台,在外省市税务机关的配合下,该局引荐搭桥,4家企业进一步沟通商谈,为待销玻璃顺利找到销路。

截至4月15日,三峡新材总价值655.68万元的平板玻璃已陆续发货,6000万元的采购意向正在实施中。“税务部门助力纾困,企业一定会早日实现产销平衡、发展步入良性轨道。”三峡新材财务总监刘逸民说。

【记者短评】

为企纾困 贵在“精准”

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眼下,各级政府先后出台系列惠企政策。不少单位派人下沉企业,帮企纾困,为企解忧。

落实政策或走进企业只是第一步。真帮、真扶,则要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首先要静下心、沉住气,解剖麻雀,找准企业“痛点”;还要往前走半步,寻求对“症”之策,不留“烂尾工程”,真正做到“带着热情而来,带着成果而归”。

拒绝“撒胡椒面”,遇到问题不绕道、不回避、不推责。精准纾困,才能帮到根上、扶到点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