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其實是積極的

很久就入聞佛法,在未深入細究與悟證之前,先入為主地認為佛學為很多世俗人逃避現實社會和生活的藉口,這在現實社會的現象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想不開”的時候才會進入佛法世界。而在諸多煩惱面前,我其實是積極入世者,也是積極學習科學知識,接受高等教育的無神論者。只是對於生死這樣的人生終極問題,遲早是要考慮的,或者一直在考慮但無法找出答案,自己給出的答案並不堅信,是存疑的。

學佛其實是積極的

後來,時機成熟,在經歷一些世間生活後,多了一些經驗,出離心逐漸有了。但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愈來愈積極,因為一些問題在佛學看來是暫時的,而我們人類要追求恆久性的快樂,這是不必要的,這種幻相也造成了生而為人的諸多煩惱和痛苦的來源。

世俗間人,有些懷疑學佛是消極避世的做法,其實不是的,學佛後反而更加積極,更加懂得如何去生活,這不是矛盾的,相反,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在從事生產,而不是不事生產,這是無明明眾,未脫離我執的世間人對他人的指摘,或質疑,是正常的,普遍的,常見的。

有了出離心,不再執著於幻相,這本質也是真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脫離對永恆狀態的追求,對生產反而有益。為了度他人,為了度萬眾,同時也是為了度自己,為了人類的共同幸福而修學,治身,學佛,這不是值得追求的生而為人的偉大事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