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抗疫,出不去的“憋”气千万不能随便撒

#聪明孩子养成记#


刚刚看到四川眉山13岁少年因家庭琐事与母亲争吵,将妈妈残忍杀害在家中,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有网友说:"这是在家憋的。”我们不知道的是:是不是还有孩子将憋的气撒到家人身上了?


在居家抗疫刚开始的是候就有网友憋的不行,强烈要求对面楼上的来吵一架;如今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学会了独处、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即使有的地方已经开放,但是大部分人仍然自觉尽量不外出,可以看得出大家已经能在家里“憋”得住了。


孩子们不一定有大人这样控制情绪的能力。疫情发生前,母慈子孝的娘俩(或爷俩)遇到辅导作业经常会鸡飞狗跳,甚至大打出手,导致家长入院治疗的也不少。最近抗疫在家,由家长担任班主任一职,更是矛盾升级,尤其是神兽们憋在家里还要上网课、写作业、拍照、打卡,情绪上难免有波动,可怜的钉钉评分都到1点几了,难道不是神兽们撒气的结果吗?


居家抗疫,出不去的“憋”气千万不能随便撒

钉钉在线求饶


那么孩子们的憋的这股气该怎么撒呢?

合理宣泄。

发泄是心理学中提倡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快,避免遭受挫折后可能产生的生理疾病,人们常常会采用各种防御机制,以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

把憋的气宣泄出来是对身体有益,维持身心平衡的好方法。

宣泄有很多种方法,但是像开头提到的伤害别人的等损人不利己的坚决不能做,这是不合理的宣泄。

合理的宣泄也有很多。先要有自己的察觉。

1.自我察觉

孩子还小,心理上的不舒服,自己并不能很清楚的知道这是因为居家时间过长引起的不适。那么就需要大人帮忙引导。

当孩子苦恼、压抑或者不明所以的烦躁时,不妨引导孩子问问自己:“怎么啦?”时身体上的不舒服吗?一般情况下,大人全体在家,一日三餐照过年的标准来做的话,孩子除了吃得过饱,基本不会出现别的问题。

排除身体问题后,继续引导:“你想做点什么啊?”注意:这个时候孩子的回答可能与心里的想法并不一致,假如他说:什么也不想。我们不妨顺势而导:好啊,那我们静静地坐会儿。你会发现他根本坐不住,那么就继续问他想做点什么。直到说出想大喊、想大叫、想出去等。那就可以问到底了:想喊什么,想出去做什么?引导孩子认识到其实只是不能外出“憋”的。


2.合理接纳

觉察到后,孩子和大人都了解问题的症结,其实这没什么,很正常,大人肯定会一笑了之。这个笑是说明你懂他,但是你要说出来。和他共情。我们都是同样居家……一定记住你和孩子说明不能外出的原因时,包括疫情的问题不能夸大,要给孩子正确的认识,以免出现恐慌的情绪。

同时,可以和孩子聊一聊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们的科学精神、献身精神;火神山、雷神山的中国速度;警察叔叔、快递小哥的责任担当以及自己老师们的网课教学;世界各国和中国的互动……特别是新冠肺炎逐步控制的现状和我们期待春天到来的美好心愿。


说出来

倾诉,是我认为的所有的心理疗愈中最好的方法。

我看到有专门的倾诉网、倾诉平台,孩子这个时候和大人倾诉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不愿意,可以写下来,或者写给同学、朋友、远方的亲人,说出自己的担忧就是抛弃这些负面心理的开始。我就是实在闷的慌,怕自己胡思乱想,决定写这些东西的。不但减轻了担忧还提高自己的文笔。

说出来还可以大声一些,喊出来。不过,所有人都居家,一定注意不要扰民哦。


居家抗疫,出不去的“憋”气千万不能随便撒


动起来

每逢佳节胖三斤,超长版假期会胖几斤呢?为了避免可以出门的时候裤子都穿不上了,现在开始动起来吧。

动起来,特别是出汗以后,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跑掉,出汗就是排毒的过程。

有的学校网课中包括云体育,没有的也要自己制定运动计划。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有针对性的做好训练计划。同样的,注意不要扰民哦。

静下来

推荐冥想。

冥想不仅是很好的静养保健方法。近年国外医学专家强调,深思遐想可以预防乃至治疗多种疾病,比如像癌症、心脏病等,通过冥想可以达到治疗和康复作用。专家认为,冥想法对免疫系统的系列化物质可起着良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人体抵抗力,达到和预防疾病的功效。解除疲劳 ”

冥想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提高专注力的好方法。不仅可以在睡前进行,还可以在疲劳时、烦躁时随时随地进行。你会发现:你越冥想越能静下来,好处越来越多。

其他的静下来的方法,像打坐、亲子瑜伽等等都不错。


居家抗疫,出不去的“憋”气千万不能随便撒

亲子瑜伽


吃起来

资深吃货强力推荐。而且时自己做自己吃。

全民都在做凉皮、蒸蛋糕,感觉疫情结束后这两项可能要失业了。

宝妈宝爸们: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珍惜这个难得一遇的超长版假期,好好享受和孩子的亲密时光,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毕竟他(她)时你最亲最近的人了。

你说呢,你还有什么好招也来说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