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這些症狀,就要注意了,做好這些,告別亞健康

體內溼氣重的症狀:頭昏,頭重,身體不太清爽,易疲勞,睡不醒,四肢痠痛,口裡黏膩,不愛喝水,大便稀溏,面色淡黃,舌苔白膩,脈浮濡等。

一、穴位按摩:

陰陵泉穴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就是陰陵泉穴的位置了。

陰陵泉穴是脾經的穴位,是脾經經氣匯聚的地方,內應脾胃,經常按摩可以起到健脾,滲溼,利水的作用。剛才我們前面有介紹健脾是有效祛溼的途徑,所以經常按摩這個穴位能夠起到很好的祛溼效果。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揉按陰陵泉穴,順時針揉按2分鐘,逆時針揉按2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力度由輕到重。


身體出現這些症狀,就要注意了,做好這些,告別亞健康

承山穴 其效果跟紅豆薏米粥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所以,刺激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他的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溼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的陽氣在起作用了。


身體出現這些症狀,就要注意了,做好這些,告別亞健康

二、食療:

紅豆薏米粥

材料:紅豆、薏米

做法:紅豆、薏米提前浸泡三四個小時,然後一起放入鍋中熬煮至熟透即可。


身體出現這些症狀,就要注意了,做好這些,告別亞健康

梨藕百合湯

材料:蓮藕、百合、梨、冰糖

做法:將蓮藕清洗乾淨,去除外皮之後切片備用;新鮮的百合剝片之後切絲備用;梨洗淨切片備用。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煮開之後加入準備好的蓮藕、百合、梨;大火燒開之後小火熬煮,等到蓮藕、百合、梨變得軟爛之後加入準備好的冰糖,攪拌均勻之後就可以直接起鍋服用了。


身體出現這些症狀,就要注意了,做好這些,告別亞健康

陳皮薏米水鴨湯

材料:水鴨250克、陳皮6克、炒薏苡仁30克、蓮子30克、淮山12克、生薑10克

做法:全部放到鍋裡面,熬製兩小時。


身體出現這些症狀,就要注意了,做好這些,告別亞健康

冬瓜薏仁排骨湯

材料:冬瓜、排骨、薏仁、生薑、鹽適量

做法:將排骨、薏米洗淨,冬瓜洗淨後不去皮切成塊狀,生薑洗淨後切塊。將排骨、薏米、生薑一同放入鍋中,小火燉90分鐘左右後加入冬瓜,再燉10分鐘左右。加入適當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身體出現這些症狀,就要注意了,做好這些,告別亞健康

沙葛豬骨湯

材料:沙葛500克、豬扇骨500克、眉豆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蜜棗2個、生薑2片、水10碗。

做法:赤小豆、眉豆、扁豆洗淨,浸泡1—2小時;豬扇骨斬塊,洗淨,焯水撈起;沙葛洗淨,去皮,去筋、切塊;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煲一個小時,放入適當鹽調味即可食用。

身體出現這些症狀,就要注意了,做好這些,告別亞健康

木棉花扁豆袪溼湯

材料:豬脊骨、木棉花、白扁豆、紅棗、土茯苓

做法:豬脊骨斬件,開水燙焯,過冷水;扁豆洗淨,放鍋裡翻炒至兩面金黃色,除豆腥味;洗乾淨木棉花、土茯苓,紅棗去核;所有材料放進鍋裡,大火燒開,中小火煲2個小時,調味即可。

身體出現這些症狀,就要注意了,做好這些,告別亞健康

<code>總結一下常見的祛溼食物:/<code> 
<code>白扁豆、紅豆、薏米、冬瓜、玉米鬚葉、山藥、辣椒、海帶、鯽魚、水芹、蘿蔔、茼蒿、蓮藕、洋蔥、南瓜、黃花菜、赤小豆、鴨、萵苣等。/<code>

三、鍛鍊、運動: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四肢,所以,多做運動,可以起到健脾利溼的目的。

介紹一種鍛鍊方式:

站樁,也就是身體如木樁站立不動,起源於古代宗教儀式。站樁是中國武術的一項訓練、一種姿勢,同時也是有效的健身手段,這種姿勢能調動全身的氣機,促進氣血的流通,通過“內調”,即內部機理的調整來達到養生功效。

站樁是對湧泉穴、承山穴的按揉

身體出現這些症狀,就要注意了,做好這些,告別亞健康

練習站樁時,腳跟要稍稍抬起,重心要落在腳掌前 2/3 處,也即湧泉穴上,使受力部位更多的落於前腳掌、兩腿前外側和小腿肚子上。

其中,兩腿前外側受力使足陽明胃經受到更多的刺激,起到促進人體氣血通暢的功效;而小腿肚子所受的力,正好作用於承山穴上,相當於是給承山穴做了一次按揉,無形中也起到了祛除溼氣的作用。

方法步驟:

1. 兩腳張開與肩同寬,腳跟略抬,雙膝略屈,以膝蓋不超過腳尖為準;兩臂彎曲環抱於胸前,如抱大球;兩手五指自然張開,十指相對,相距約10釐米;然後放鬆全身。

2. 兩眼視正前方略低一點;放空身心,靜聽體會自己的呼吸,排除雜念。

3. 當感到自己的掌心有一種痠麻的感覺,將胳膊舉高或放低,高舉時不過眉,放低時不過肚臍,同時兩手可以左右調整位置。

注意:站樁時間不宜過長,要循序漸進,初學者站10分鐘即可,之後可以漸漸加長至20-30分鐘,若時間充裕者,可加長至1個小時左右,但時間不宜再長。

請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祛溼方式,無論選擇哪種方法都請堅持,只有長期按摩穴位、食療、運動,才會真正達到祛溼的效果,為了自己的健康,請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