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汽车消费政策,或许只能暂时解决持币待购问题

一些汽车消费政策,或许只能暂时解决持币待购问题

为了使汽车消费能够快速从疫情的阴影中走出来,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酝酿和推出各种提振汽车消费的利好政策。但这些政策究竟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各大车企还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评估。

4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明确了针对汽车消费市场的政策方向。发改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商务部有关人士出席,主要从新能源补贴、二手车流通、延迟国六实施三个层面调控汽车市场发展。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孙光奇表示, 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今年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表示,国务院已出台二手车经销企业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政策,下一步将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以繁荣二手车市场。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吴险峰表示,考虑在全国尚未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地区适当延后国六标准实施,延长国五库存车的销售期,当前市场上新生产的轻型车97%以上是国六车。

有媒体评论认为,随着多项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出台,中国汽车市场有望快速复苏。

除了中央层面的政策之外,其实从2月份开始,一些省市也陆续推出了各种促进汽车消费的利好政策,目前已多达13个省或市。这些政策包括从1000元到2.3万元的各类补贴,还有增加牌照的投放量。其中杭州市2020年就一次性增加2万个小客车指标。

有观察人士指出,这些利好政策对于促进汽车消费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很容易让那些已经有购车计划而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很快加入购车的行列。但对消费者来说,无论如何优惠,但购车的大头部分,还是要自己出的,这就与消费者在整体上有多少的购买力有关了。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市场的真正好转,最终其实还要看宏观经济。目前虽然国内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海外的疫情还很严重,这对外贸就会影响很大,并且国内的餐饮、旅游等行业,也没有恢复昔日的繁荣,这些都会给老百姓的钱袋子造成影响,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因此,汽车厂商必须对此要有一个符合实际的判断,以制定出适合市场状况的计划。如果不顾实际,以为这些政策的推出,还会像以前那样,很快带来整个市场的大繁荣,就很有可能会限于被动之中。汽车厂商对产销的安排只有符合市场的实际,才能更具有竞争力,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并立于不败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