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蔓延,國內家電企業面臨嚴峻局面

海外疫情蔓延,國內家電企業面臨嚴峻的局面。

“2月時缺工少料,海外客戶在催我們交付訂單,3月時就突然演變成海外客戶陸續突擊取消訂單。”4月12日,某龍頭家電企業相關負責人向時代週報記者感慨道。

該負責人無奈坦言,近來情況跌宕起伏,先是國內市場線下客流量暴跌,出貨與銷售受到巨大影響,然後貨物出海又遭遇海關無法清關,無法抵達目標國家。

“不少公司還因為海外股市大跌蒙受損失。”他補充道。

根據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日前公佈的2020年一季度電子信息行業生產狀況顯示,今年1―2月份,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4.7%,利潤總額同比下降87.0%,主要產品如計算機、手機、顯示器、電視機等產量出現大幅下滑,出口額現負增長,虧損企業大幅增加。

融入全球產業鏈的家電企業則面臨多重難題。外貿需求訂單減少,企業生產能力下降,人員出入境、跨境物流、檢驗檢疫等管控升級,疊加原油市場大幅波動、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美日鼓動企業撤離中國等因素,全球產業鏈正遭受嚴峻挑戰。

作為製造業大國,我國製造業相關進出口行業受到了衝擊,家電行業首當其衝,市場需求疲軟、原材料延遲交付、出口通道不暢等多重問題困擾。

以喊出“2月份銷售基本為零”的格力電器(000651.SZ)為代表,多家龍頭家電企業流露出“生存不易”的態度。

海外疫情蔓延,國內家電企業面臨嚴峻局面

催訂單與毀訂單

近日,多家知名家電企業對時代週報記者直言,形勢不容樂觀,海外訂單毀單的情況正在出現。

“不樂觀,海外形勢比較嚴峻,毀單威脅正在襲來。”上述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企業的海外業務部門此前已多次向其報告“一季度催訂單,二季度毀訂單”的毀約風險。

4月12日,廣東某進出口有限公司負責人潘明(化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如果產品生產出來之後,對方取消了訂單,產品就白做了,歐美客戶普遍資信較好,有些非洲客戶50%的訂金都不能接。

潘明表示,從近期家電行業整體來看,海外客戶受到疫情影響,申請延期出貨與付款,甚至取消訂單的情況相當常見。

根據深圳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近期對深圳236家制造企業的調查,疫情下38.6%企業仍可勉強維持經營,14.83%企業可能已倒閉或已經停業。

其中,因供應鏈斷裂,訂單無法履行,面臨違約風險的企業佔比達38.98%;客戶訂單明顯減少或取消的,佔比高達56.1%。

4月13日,志高控股(0449.HK)相關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年初受疫情影響,空調企業的訂單量及交付週期受到一定的影響,而隨著疫情全球擴散,部分國家一方面對中國人員入境採取若干管制措施;另一方面則採取暫停進口貨物通行的措施,此外部分重要行業展銷會也被迫延遲,導致展會訂單受阻,短期出口將受較大影響。

4月8日,中小型企業珠海市晶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則直接對公司全體員工發出了放假通知。珠海晶昊表示,受全球疫情影響,公司業務影響嚴重,已連續半個月未接到生產訂單,經公司研究決定,自4月20日起至10月8日,全廠放假半年。

據時代週報記者查詢工商資料獲悉,珠海晶昊成立已有10年,註冊資本為100萬元,經營範圍為軟性線路板的研發、銷售和生產,去年參保人數為53人。

4月13日,珠海晶昊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日前該企業放假半年的通知,相當於讓所有人集體“丟了飯碗”,據說公司重新收到了訂單,早上緊急通知全員都來上班,目前未有欠薪的情況。

裁員與優化

大企業的裁員與優化相伴其中,疫情則加劇了這種變化。

志高控股剛剛發佈的2019年財報顯示,集團僱員從2018年的11454人一下減至4818人,人數降幅高達58%。而這一年,志高的總營收也從91.7億元大幅滑落63%至34億元。

4月13日,志高方面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解釋,由於去年公司業務收縮,人員自主流失的結果,並非主動裁員。

4月12日,海信官方發佈公開聲明,海信海外業務收入佔集團整體收入已超過40%,經營形勢更加嚴峻。

“海信採取高管帶頭降薪、通過末位淘汰加速員工隊伍‘優勝劣汰’等措施,激發全體員工鬥志,層層傳遞壓力、提高系統效率,以穩住業績,且通過逆境鍛造更加健康的企業肌體。”聲明稱。

對於此前媒體稱海信裁員過萬的報道,海信集團表示,網絡已有的關於海信定量裁員的信息,其中數據並不屬實。

而據海信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3月時該集團下發郵件,稱“營銷系統1―2月經營形勢嚴峻,部分產品線線上規模已與線下基本持平,營銷線下隊伍龐大,效率低下,人員優化迫在眉睫。根據集團要求,在2019年12月末人數基礎上,營銷系統必須實現15%的提效目標”。

該郵件中也提到,需不折不扣完成15%的優化目標。

4月11日,該人士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經營壓力增大,內部已經開始針對一些入職的新人進行裁員。

對沖與自救

4月12日,某小家電品牌廠家負責財務的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由於不少家電企業採購及外銷都是採用外幣結算,還面臨匯率波動的風險,通過遠期鎖定結售匯等金融手段以對沖匯率風險,也是行業普遍的做法。

“例如預計未來將會有一筆出口獲得100萬美元的收入,可先根據現行遠期結匯匯率實行鎖定避免波動,未來即使匯率下跌,銀行都將以該匯率結匯。”他表示,這兩年匯率波動劇烈,匯率鎖定一年期,1美元最高峰能有超1元人民幣的匯率差。

此外,購買以美元資產計價的銀行產品,也是一種手段。財報顯示,不少龍頭家電企業通過財務手段對沖風險。創維集團(0751.HK)2019年一般運營兌換所產生的淨匯兌收益為5900萬元。而海信家電(000921.SZ)2019年的匯兌損益為343萬元。

弱市格局中,家電領域並非沒有成功實現自救的案例。

作為微波爐行業的單項冠軍,格蘭仕整體規模不算最大,但卻在海外業務上頗有斬獲。

4月13日,格蘭仕相關負責人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今年1―2月,格蘭仕面向北美市場自主品牌出口量大增102%,目前外貿訂單已排到6月。

疫情期間,格蘭仕集團董事長梁昭賢晝夜忙碌,白天安排復工復產,夜裡與海外客戶交流,化身外貿訂單“一把手”。

事實上,格蘭仕在疫情還不明朗時,在供應鏈上便備貨充足,同時制定了較為高效的復工復產方案,在首日復工率達到90%,確保了穩定的定製和交貨能力。此外,格蘭仕還將工廠的防疫指南翻譯成十多種文字提供給海外客戶。

在產品上,格蘭仕加強了海外市場的品質家電定製研發,專門針對北美消費者喜好開發的復古冰箱、OTR微波爐、嵌入式洗碗機等產品在美國、加拿大等市場頗具競爭力。據瞭解,格蘭仕目前海外業務佔總業務比例6―7成,美國業務佔據3成。

中國家電產量規模佔全球的份額在2018年已接近60%,其中空調產能佔全球約84%,而中國家電貿易規模佔全球份額超過30%。

國內的家電產業鏈完整、零部件品類齊全,疫情影響海外需求波動傳導到中國,但隨著疫情衝擊世界製造業,也更加凸顯中國家電產業自給自足的生產可控性和自主性。

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不久前在一場直播活動中指出,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是短暫的,長遠影響還是全球貿易的重構。

在當前這種格局之下,作為中國企業,想長期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獲得利益的這種想法不切實際。

企業在發展全球業務時,需要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貢獻,並不是單指把產品賣出去,而是要在當地建立自己的產業基地、在當地開發產品、在當地服務客戶,所以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一定是中國產業鏈的全球化、供應鏈的全球化。眼下經營環境的嚴峻,會迫使一些競爭者退出這個產業和市場,這是新一輪洗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