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差點虧損了,都是新能源汽車賠錢惹的禍?

中國新能源汽車業幾乎全線虧損。

剛剛,被股神巴菲特青睞的比亞迪宣佈:因為新能源汽車銷量大跌,一季度利潤可能大跌80%至93%。據瞭解,連續七年中國純電動車銷量第一的北汽藍谷,繼2019年虧損後,今年一季度將繼續虧損。

比亞迪差點虧損了,都是新能源汽車賠錢惹的禍?

“新能源汽車業銷量大跳水,沒想到比亞迪還能盈利。”從投資機構獲悉,由於比亞迪電子等業務賺錢,填了新能源汽車業務虧損的窟窿。

疫情下,中國新能源汽車業幾乎雪崩,體量越大的企業受衝擊越大。過去銷量居前的比亞迪、北汽藍谷就是這樣。

比亞迪汽車銷量幾乎腰斬,新能源汽車跌得只有去年的三成。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比亞迪累計銷售汽車61,273,同比下跌47.89%,去年同期比亞迪賣了117,578輛汽車。其中,今年一季度銷售新能源汽車22192輛,同比下降69.67%,去年同期為73,172輛。

北汽藍谷就更慘了。今年一季度,北汽藍穀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只賣了9000輛車,銷量同比下降了64.1%。業內紛紛預計,今年一季度,北汽新能源主業大虧已是大概率事件。2019年,北汽新能源銷量僅跌了4.69%,仍然虧損,北汽藍谷不得不發佈2019年預虧公告。

比亞迪差點虧損了,都是新能源汽車賠錢惹的禍?

2020年一季度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2019及2020年一季度北汽新能源的表現,不能不令人反思,為什麼體量越大,越承受不了風險?為什麼在新能源汽車業高歌凱進時,這些企業利潤節節高升?

記者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高增長、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利潤增長,多數是建立在高補貼的基礎上的。當2019年補貼迅速退坡後,國內新能源汽車為了和傳統燃油車搶市場,幾乎賣一輛虧一輛。儘管隨著技術提升、規模增加,國內新能源汽車業成本下降,但仍然不足以和傳統燃油車抗衡。電動汽車成本的大頭是電池,電池約佔總車價的35%-40%。

網友們曾吐槽,換電池還不如買一輛新車。一輛奇瑞EQ新能源汽車因為泡水,不得不更換電池,車主一問價嚇了一跳,換電池要6.9萬元,當時買車才花了6.5萬元。

這種電池和新車價格的倒掛,不是因為生產成本低,而是因為過去幾年的新能源補貼。

北汽新能源、比亞迪都是補貼的受益者。主要依靠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北汽藍谷更具有代表性。自創立以來,北汽藍谷能賺錢,靠的就是補貼。

2018年,北汽藍谷歸母淨利潤1.55億元,同比增長161.21%。但仔細看看,扣非歸母淨虧損7.29億元。非經常性損益主要來自於政府補助,2018年北汽藍谷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高達9.18億元。

等到業績下滑、甚至虧損時,北汽藍谷也多次公開承認,是受補貼退坡影響。

補貼是補不出有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最終還得靠技術說話。怎麼用政策引導中國車企們提升技術實力,而不是一味鑽補貼的空子,才是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業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