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熱愛文字的你:入駐晚潮開專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李玲玲

來吧,熱愛文字的你!

來吧,熱愛文字的你:入駐晚潮開專欄

晚潮·上榜又開闢出新園地——個人專欄。

旨在歡迎喜歡寫又堅持寫的你,在小時新聞客戶端開設自己的專欄,書寫自己的生活,分享你的文字世界。專欄題材自定,風格不拘,題目可大可小,長短適中(單篇最好2000字以內),重在開卷有益,讓讀者和你一起讀城讀美讀人。要求原創,配圖,還有關鍵的一點,寫得勤,保證自己專欄更新率。

如何參與呢?在小時新聞客戶端,點擊首頁浮窗“我要報料”,在標題區標註“#晚潮上榜開專欄#”,記得附註作者聯繫方式,或發文到[email protected],會有編輯和你聯繫。

小編先邀請了晚潮的老朋友子張老師,開寫他的“卜居錢塘”。

卜居錢塘之寫在前面

□子張

庚子初始,一個特別的春天,江城吃緊,九州馳援。於聽命閉戶的閒散中,忽接玲女士手諭,命為“晚潮”副刊屬文。讀書寫字,本為自家事,更何況是在目下閒散無聊之時!隨即應命“提筆”,先寫貓為伴,次寫春之食,不亦樂乎。不意,又過一日,玲女士更進一步,邀闢專欄每週供稿云云,開始頗感為難,只怕專欄一旦開起來陷入被動,無米之炊的尷尬,誰能保證不會遇到?而女士的美意,又似乎不便回絕,斟酌再三,遂決計在近年所撰筆記文“卜居錢塘”基礎上重新設計綱目,寫寫自己入籍杭州近20年來,對這座“天城”或深或淺的印象,或許還有點意思。

印象,是的,儘管快20年了,我卻總不敢說對杭州有多麼熟稔、多麼知根知底的認知。北人南下,就算自南宋以來也已近九百年,期間該有多少代“新杭州人”了?

1949年後的“南下幹部”、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新南下”的工農兵學商,最初的錢塘、臨安、杭州自然早就不復舊觀,就是一代又一代南下之“北人”,又還有幾個保留著原汁原味的鄉音呢?

記得2002年初來杭州時,到單位或省市一些部門辦理入籍手續,常會遇到自稱“我也是山東人”而操南音者,細問才知其所謂“山東人”不過是當初“南下幹部”的後代,言談舉止早不像魯人了。如此說來,我算是中年改籍的“新南下”者。

轉眼間已過了近20年,然則,我還是沒有自信誇耀自己已“融入”此城,起碼至今連杭州官話都大半聽不靈清。

而若說印象,總需要有些角度、有些次序吧?規劃一番的結果,是列出一個包含行路記、尋蹤記、知味記、窺園記、臨水記、登高記、時令記、杭人記、書林記等名目的提綱。

我的想法是:每一記下寫若干短文,分別從不同角度寫寫我目之所及、足之所履、心之所想有關杭州的一些話題,杭州的好與不好、變與不變等等。

譬如行路記或可從我印象較深的街巷入手,知味記或以我所感知的杭幫風味入手,尋蹤記則寫寫吸引我去尋訪的那些幽處的文化遺蹟……又,為了寫出點個人感覺,避免與人雷同,我希望儘量不取那種通過引經據典而把作者自己排除在外的寫法,只寫我看到、聽到、感覺到、理解到的層面,不是不要任何文獻支撐,而只希望那材料既是必須的,也是我“偏愛”或覺得有味的。

以故,醜話不妨說在前面,論知根知底,我不如深宅僻巷的翁媼;論學有專攻,我不如素有積累的專家,若是在打量中看走了眼、說錯了話、引錯了文,還請武林高人不吝賜教、指點路徑,冀有所改正、長進也。

二〇二〇年三月廿四日,杭州午山

作者子張,本名張欣,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學者,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與研究,著有學術論著、個人詩集和隨筆集多種,《新詩與新詩學》《歷史•生命•詩——子張詩學論稿》《一些書 一些人》《清谷書蔭》《入浙隨緣錄》及詩集《此刻》較有代表性。

來吧,熱愛文字的你:入駐晚潮開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