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一个将明朝拉入深渊的统治者,帝国的没落始自万历十年

观点: 万历当政,前为勤奋中兴,后为怠政衰败;三大征、萨尔浒,导致明朝用度加大、国库空虚;且皇帝爱财,除抄家无数外,还四处搜刮钱财,虽内库充盈,但人心渐凉,国家机器几乎停滞运转,进而使万历朝从中兴走向衰败,这种衰败不仅仅是万历朝后期的衰败,也使得明朝政权从辉煌慢慢变得暗淡。


明神宗:一个将明朝拉入深渊的统治者,帝国的没落始自万历十年


隆庆六年到万历十年

1572年,明穆宗在寝宫内驾崩,跪在身边的众人几乎是泣不成声,除其李皇后外,还有各位内阁师傅。因徐阶已经致仕,此时身为首辅的高拱心中五味杂陈,想对众人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欲言又止。跪在一旁的张居正好似看出端倪,他漫不经心的和内监冯保对视一眼,便心领神会的埋下头去,始终默不作声。

在隆庆皇帝死时,内阁是由高拱把持,司礼监是由孟冲把持,因为张居正对权力有着无限的眷恋,冯保也因为孟冲之事嫉恨高拱,故而二人一拍即合,利用隆庆和万历的权力交接期,一举驱逐和消灭了他们的政敌,由此在万历十年前,小小的万历皇帝在大伴和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成为皇帝。特别是在张居正对明帝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大明帝国这台机器好似又恢复了生机。

可在万历十年后,帝国中兴的景象便渐渐落幕了。


明神宗:一个将明朝拉入深渊的统治者,帝国的没落始自万历十年


万历十年后的帝国

张居正的逝世仿佛让万历皇帝开启放纵之门,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他不仅在后期将自己尊敬的大伴流放,还将自己的恩师、曾帮助帝国走向中兴的老师张居正抄家问罪。有人曾说,万历皇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少年时,张居正对他的压制过于霸道,导致这位皇帝虽然心有不满,但因为他是老师只好憋在心中。这便是儒家教育的盲点,张居正认为小皇帝的不反驳、便是贤明,小皇帝的顺从、便是宽容,可他不知道的是,他做的种种都让这位小皇帝打心眼里不快,不仅他的欲望被死死压制着,就连自己想要奢侈一把都不行。这些怨念的积压,在他得到皇权亲政、在看到“倒张派”的弹劾文件后一触即发,他怨恨张居正这些年的管教、痛苦自己身为皇帝,居然在早年被人死死管着,这些怨念的堆积,使得万历皇帝在后来越来越想展现个性,活出自我,所以说,后来万历的不理朝政,怠政、奢靡,在一定程度上是之前挤压的坏情绪、被压抑后的反弹。


明神宗:一个将明朝拉入深渊的统治者,帝国的没落始自万历十年


万历十五年的衰败

万历时期的三大征、萨尔浒之战,都让这个好不容易中兴的帝国又背负上了沉重担子。万历皇帝可能是在效仿成祖、或是英宗、甚至是武宗,但他没有料到的是,此时的明帝国已经不在是永乐、正统以及正德时代了。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导致了明军军力、军备以及军心的下降和衰减,在国库上更是入不敷出。

除此之外,万历还效仿了嘉靖皇帝的执政模式————“不上朝”。但万历和嘉靖所不同的是,嘉靖的不上朝是基于私下理政的基础上,而不是一味的不上朝、不理政。万历甚至在后期还和文官们因为“国本问题”打起了冷战,冻结京城内人员的任命和调动,对于大臣们的奏疏一律采取“留中不发”,这导致了帝国各部衙人员长期空缺,国家机关运行停滞不前。


明神宗:一个将明朝拉入深渊的统治者,帝国的没落始自万历十年


小结

其实在明朝的历史上,并不缺乏和神宗一样怠政荒唐的帝王,但由于所面临局势的不同,所掌握的尺度不当,导致了神宗一朝的怠政具有持久深远的负面影响。而且神宗的荒淫无度造成了继承人的短缺,其接班人朱常洛在位仅一个月便驾崩,也让明朝政权更迭过于频繁,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后来继位的接班人大都不符合皇帝标准,也未曾有准备较好的继位铺垫,在治国理政上缺乏远见和胆识,故而没有驾驭群臣、掌舵明朝大船的本领,崇祯皇帝朱由检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明神宗:一个将明朝拉入深渊的统治者,帝国的没落始自万历十年


综上所述,“万历朝担负明帝国走向灭亡的责任”不是谣传、也不是杜撰,而是真实的。

我是史廖未籍,一个爱好历史的小哥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