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力度加大,严控信用卡规模

经过数年狂飙突进增长的信用卡,或将开始进入存量时代。

刚刚,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据有关银行业人士透露,7月底,监管召集部分银行管理层前往北京开会,要求银行控制信用卡业务,下半年不得新增规模,不得下发考核指标。

记者从另外两名银行业人士出求证获得的消息是,监管确实召集了这一会议,对信用卡业务作出指导要求,但是并未对每家行做出明确的控制要求,或许对每家银行作出的要求不一样。

“主要还是控制风险,现在严查信贷资金流向,重点监管违规信贷。”一位银行信用卡业务部门人士表示。

一名信用卡领域的资深观察人士指出,对信用卡的调整是迟早的事,对信用卡的多头授信风险喊了很多年,现在的监管方向可能主要还是不要在量上盲目扩张。

监管力度加大,严控信用卡规模

交易量方面,招行信用卡上半年交易额再次拿下榜首,增速为41.23%达到1.82万亿元,约占今年前六个月的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分之一。

紧跟其后的分别是,交行1.47万亿元、建行1.45万亿元、工行1.41万亿元。另外,股份行信用卡交易额增速迅猛,同比增长率普遍超40%。

总体来看,共有七家银行信用卡交易额在万亿级别。除上述四家外,还有平安银行交易额1.21万亿元,增速达89.9%;光大银行为1.06万亿元,增速43.51%;民生银行交易额1.02万亿元,增速为41.01%。

发卡数量、交易额持续上升的同时,信用卡违约风险也在不断上升。

2008年时,我国信用卡应偿余额仅1600亿元,到了2019年二季度,历经十年发展后,信用卡应偿余额已经达到了7.23万亿元,较十年前增长了43倍,远远大于信用卡贷款总额16倍的增长速度,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38.84亿元,是2008年的24倍。

信用卡分析人士表示,未偿信贷额度猛增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现金贷、互联网消费贷、P2P等市场放贷主体日益增多,债务风险不断聚集,市场共债客群资产质量波动明显,呈现向信用卡行业传导的趋势。

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部分地区及行业从业者的就业及收入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导致部分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降低。两重因素叠加,致使信用卡业务风险有所上升。

基于多种因素,目前市场存在一种声音认为高速发展的信用卡业务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不良高发区,甚至引发信用危机?

监管出手,防范信用卡风险

监管力度加大,严控信用卡规模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目前,部分地方监管已开始行动,防范信用卡风险。

8月26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应积极引入个人征信、通信运营商、社保、公积金、纳税证明、交通运输部ETC数据等外部可信数据,不断优化风险评价模型和交易监控模型,利用“大数据+模型”技术手段不断完善银行卡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严禁银行卡及相关绑定业务通过攀比赠送、竞相折扣、加码优惠等促销手段开展恶性竞争。

9月2日,广东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称,有“维权人士”,通过微信群、QQ群等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怂恿消费者向监管部门、银行投诉,谎称具备“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的资格,提供统一的投诉模板;通过虚构消费者身份取得代理资格,代理消费者“处置”与银行的信用卡债务。

同时还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正确用卡理性消费,明辨真伪谨防上当,切勿轻信陌生人虚假宣传。

7月,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网站接连公布六则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浦发银行和建设银行旗下信用卡业务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公示,六家银行均因未遵守总授信额度管理制度、对申请人收入核定严重不审慎等行为而被处罚金合计达190万元。

“每次大的宏观经济波动的时候,与信用卡的风险有极强的关联性。”一位资深信用卡人士表示,短期来看,信用卡资产质量是否稳定下来,取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化解速度。“整体判断,下半年信用卡处于相对平缓阶段,把泡沫挤掉以后,整个行业才可以健康发展。


开心财富大学,分享财商技能和金融实用好文的知识平台。10多年银行从业经验,与30多家银行200个网点有长期合作关系,2000千多例银行融资成功案例,专业的融资规划师团队,为企业、个人量身定制银行机构融资方案,用银行的钱生钱,让银行为我们打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