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严控拿地、降杠杆、降负债,孙宏斌要“稳稳的幸福”

在过去的几年,“规模论”是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也就是要快,周转快,规模就上来了。不过,融创早已过了那个阶段,不求快,而求稳。

最近,融创一直在提严控拿地、降杠杆、降负债,核心就在于“稳”。

8月26日,融创发布了半年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即便遇到疫情黑天鹅,这半年,销售金额稳居前五,业绩稳健;严控拿地,同比下降64%,拿地稳;负债率、融资成本双降,现金充裕,财务稳。

2020年,融创上市十年,完成了规模化的蜕变。而接下来,融创稳字当头,开启下一个十年。


·01稳居前五

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融创完成合同销售金额1952.7亿,稳居房企前五。上半年,由于疫情影响,融创的整体业绩受到影响,不过,随着疫情缓和,市场的复苏,房企的销售逐渐回暖,融创销售更是迅速恢复,5月起连续实现销售金额同比增长,仅7月单月销售522.5亿,同比大幅增长26.97%。

下半年融创可售货值高达6213亿,按照目前的销售态势,达成本年的业绩目标问题不大。

上半年融创营收773.4亿,实现同比增长,核心净利润130.4亿,同比增长3.0%。拥有人应占溢利109.6亿,同比增长约6.5%;母公司净利润率14.2%,同比提升80个基点。有投资者称,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是在往下走的,目前,融创的利润率能够保持在8%到10%之间,未来几年该公司有信心让盈利水平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融创严控拿地、降杠杆、降负债,孙宏斌要“稳稳的幸福”

从土储方面看,融创依然稳健。

今年3月份,孙宏斌提出2020融创要做的三件事,其中之一便是:谨慎拿地、拿对地方、拿对时间。换句话说就是以更合理的价格买更好的面粉。上半年,融创以合理的价格择优补充了少量的土地,同步大幅度下降64%,兑现了严控拿地的策略。

融创严控拿地、降杠杆、降负债,孙宏斌要“稳稳的幸福”

目前,融创拥有土储货值超3万亿,总面积超2.5亿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4312元/平方米,货值约80%位于高能级的一二线城市。

与规模化的房企相比,融创拥有的土地储备更优质,而有了优质的面粉才能造出好面包,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及利润空间,这也是融创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02负债率、融资成本双降

不唯规模论,投资者更看重的便是融创的资本结构以及财务水平。中报发布后,融创的负债率和融资成本备受关注。

严控拿地,最显著的成果就是降低负债,今年上半年,融创有息负债总额继续稳步下降,净负债率大幅度下降23%。这还不够,还要继续降,融创中国行政总裁汪孟德表示:融创在今年年底,争取负债率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目前目标是120%,明年控制到100%以下。

下降的不仅有净负债率,还有融资成本。

上半年融创在境内发行了2+2年期债券,利率仅4.78%,较去年可比债券二级市场收益利率下降约2%。融创在境外债券市场发债期限得到延长的同时,融资利率亦整体下降约1.5%。

融创严控拿地、降杠杆、降负债,孙宏斌要“稳稳的幸福”

最近市场传言,监管部门将控制房企有息债务增长,并设置“三道红线”。而融创早在2019年开始逐步降低负债率,降低融资成本,控制杠杆水平,这符合行业的趋势,不得不说融创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从2019年开始,融创便开始追求内生增长,负债率和融资成本的降低无疑优化了融创的财务和资本结构,拓宽了融创的安全边际,另外截止报告期末,上半年新增融资成本显著下降1.9个百分点,公司账面现金达1209亿,仍保持充裕的流动性。

充裕的现金和足够宽的财务安全边际,更有利于融创未来“地产+”业务的发展,走得更稳。


·03下一个十年 稳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融创上市的第10年,上市十年从一个区域性的房企成长为行业的头部企业。

2010年,融创还是个名不经传的区域型房企,在各大排行榜上很少看到融创的名字,而在孙宏斌的带领下,融创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之后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销售额不断上升,到现在稳稳排名前五,这和孙宏斌“买买买”的策略有关。

融创严控拿地、降杠杆、降负债,孙宏斌要“稳稳的幸福”

2014年,孙宏斌花62.98亿收购绿城24.313%的股权。2016年,融创收购莱蒙国际股权,同年9月,拿下联想地产业务,并收购了金科16.96%的股权,11月份,收购嘉凯城的时代城项目。

在这一系列的并购之后,孙宏斌在地产界变得小有名气了,而孙宏斌继续马不停蹄的并购,2017年1月将链家6.25%股权拿下,同年5月21亿收购华城富丽60%股权,7月收购万达13个文旅项目,斥资438.44亿,2018年3月买下了海航海南项目,并且拿下泛海京沪项目。

那时候,地产行业追求规模,追求快,无疑并购是最快实现规模的方式,可以说孙宏斌抓住时机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在这10年间取得规模的胜利。而如今,风向变了,孙宏斌审时度势,不求“快”,转求“稳”,迎接下一个10年。

房地产上半场可以说是规模的竞争,而下半场便是综合能力的竞争。

十年时间,销售额从71亿元上升至5562亿,增长了77倍,营业收入从82亿元增长至2937亿元,增长35倍,核心净利润从15亿元提升至271亿元,增长17倍,土地储备货值从876亿元增加至3万亿元,增长33倍……

一系列的数据都在表明十年时间,融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在地产业务走向成熟的同时,多元化业务成为了新的爆发点。融创构建的“地产+”战略蓝图开始从理想走向现实,“地产+”可以说是融创的第二曲线,也开启融创下一个十年,进入了下半场。

融创严控拿地、降杠杆、降负债,孙宏斌要“稳稳的幸福”

融创的定位是“中国家庭美好生活整合服务商”,“地产+”战略指的是以地产为中心,物业服务、文旅、文化、会议会展、医疗康养为支撑。

这其中的重点在于文旅、康养和物业服务。

在文旅领域方面,融创在该赛道上已做到规模第一。而在康养领域,融创看中未来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时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目前已创立“融爱家”品牌,计划3-5年内成为康养领域的头部企业。

此外,融创服务本月已赴港申请上市了,2019年融创服务整体增长率为104.5%,在大型物业服务企业中排名第一,依托于融创的地产业务,以及文旅、康养等产业的布局,融创服务成长空间巨大。

下一个十年已清晰,融创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