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觀瀾 | 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九)

臺海觀瀾 | 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九)

王義偉/文 對待處於劣勢的對手,有兩種方式。或者放對手一馬,正所謂“圍城必闕”、“窮寇莫追”;或者一追到底,將對手摁在地上反覆摩擦。

臺積電之於中芯國際和張汝京,採取的是後一種方式。

本來,臺積電在美國起訴中芯國際,雙方已於2005年庭外和解,中芯國際賠償臺積電1.75億美元。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一年多以後,2006年,臺積電一紙訴狀,又把中芯國際告上了美國的法院。

這一次,臺積電的訴狀更加詳盡,洋洋灑灑列舉了中芯國際涉嫌竊取的65項商業機密,其中一項證據,是臺灣警方在搜查中獲取,基本上算是鐵證。

這場官司一打就是三年,結局並不出人意料,中芯國際又輸了,要在4年內賠償臺積電2億美元現金,同時向臺積電出讓10%的股權。也就是說,臺積電不但拿了錢,還拿了股份,成了中芯國際的股東。

更有甚者,在這場官司塵埃落定之後,張汝京宣佈從中芯國際辭去所有職務。

對於這項人事變動,外界猜測這是臺積電要求的,寫入了判決書或者類似於備忘錄的文件中,張汝京是被臺積電逼走的。

面對這樣的傳言,張汝京的反應一如從前,把責任全部攬到了自己身上,聲稱是自己自願離職,不是協議的一部分。

張汝京的表白是真是假,實際上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半導體產業這個江湖還在,張忠謀這個江湖大佬還在,且地位更加穩固,而張汝京,並不想退出這個江湖,他還要繼續操練下去,臺積電虐他千遍,他也不能撕破臉面。

退出半導體江湖的曹興誠則更上層樓,開始干涉政治。

對於臺灣政壇尤其是綠營對兩岸經貿交流的干擾和阻撓,曹興誠有切膚之痛,他自己就是受害者之一。所以他認為,兩岸政治關係應該搞好,政治關係好了,經貿交流自然就順暢了。政治關係如何搞好呢,自然是通過統一搞好。於是,曹興誠想出來一個兩岸統一的辦法。

2007年11月,曹興誠開始連續在報紙上刊登廣告,推銷自己擬定的“兩岸和平共處法”。根據他的建議,“兩岸統一的條件由大陸方面提出,交給臺灣民意表決,時機由大陸決定,如果臺灣百姓多數同意,就可以進行統一;萬一臺灣百姓不同意,間隔一段時間之後,程序可以重來而且次數不限,一直到最終統一為止。”

2007年是臺灣的大選年,陳水扁正在執政,候選人方面是國民黨的馬英九對陣民進黨的謝長廷,兩岸關係也是焦點話題。

曹興誠希望自己的草案能借助大選這個熱潮火一把。

但是事與願違,他的草案,理睬者寥寥無幾。進入看守狀態的陳水扁當局沒把這個草案當回事,轉過年來,贏得大選就任新領導人的馬英九也沒把這個草案當回事。

這一瓢涼水澆下來,曹興誠對政治就沒了興趣,安心搞他的收藏了。到了2011年,曹興誠連臺灣也沒興趣了,放棄臺灣身份,入籍新加坡,成了一名海外華人。

2008年9月14日,雷曼兄弟提出破產申請,同一天,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這兩件大事標誌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正式爆發。

金融危機對經濟的破壞和摧殘是全球性的、也是全產業鏈的,半導體產業未能倖免,臺積電也未能倖免。

2009年第一季度,臺積電業績大幅度萎縮,瀕臨虧損。

危急時刻,CEO蔡力行採取了常規的收縮戰術,節流、裁人。臺積電本來就有一套嚴厲的績效考核制度,對於考核後5%員工留廠察看。金融危機爆發後,留廠察看也沒有了,考核後5%的員工,直接裁退。由於裁員太多、太猛,引發臺積電部分員工和家屬的激烈反彈,有員工家屬給張忠謀寫陳情信,還有人堵在張忠謀的住處外當面求情。人心惶惶也導致員工的工作狀態不佳,公司新生產線的產品合格率未達預期,又讓客戶不滿。

此時張忠謀的想法,和蔡力行完全不同。外界可能以為張忠謀為員工被裁、自己面子不好看而傷腦筋,殊不知,張忠謀最擔心的,不是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而是自己最大的對手,韓國三星。

金融危機爆發後,三星召開了內部會議,作出了一個重大決策,利用危機帶來的機遇,加速產能擴張,擴大在面板和存儲芯片領域的市場佔有率,並在邏輯芯片領域持續挺進,最終達到擠垮臺積電的目的。

這個決策直到4年後的2013年,才被臺灣《新週刊》披露,那時的臺灣面板、存儲芯片產業已經潰不成軍。

而張忠謀,在2009年就明顯地感覺到了來自三星的殺氣。

這就是職業經理人和梟雄企業家的不同之處,蔡力行的眼睛只盯著臺積電工廠這一畝三分地,張忠謀則是縱覽環球風雲,洞悉對手的心思和舉動。

2009年6月,張忠謀披掛上陣,以78歲高齡,再次擔任臺積電CEO。

蔡力行被髮配到一個不足10人的新部門。

張忠謀宣佈此前的裁員無效,請已經離開的員工儘快回來上班。他發表演講為臺積電員工鼓勁,並在演講中引用了莎士比亞的詩句:“Once more unto the breach, dear friends!(再衝啊,我的朋友們)”。

張忠謀又把已經退休的蔣尚義請回來,給蔣批了10億美元研發費用。

張忠謀要的是技術領先,花多少錢是次要的。

三板斧砍下去,員工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產品質量大幅度提升。

而在技術領域,正如當年林本堅一樣,命運之神再一次眷顧了臺積電。

2009年時的芯片製造,聚焦在28納米的製程上,有兩個技術方案可供選擇,前閘級和後閘級。三星集中技術力量攻關的,是前閘級;臺積電選擇的路徑,是後閘級,這是蔣尚義作出的判斷。

事實證明,臺積電技術路線走對了,三星那邊卻進展緩慢。

國際金融危機肆虐全球之際,在半導體領域,三星在國際市場攻城略地,臺灣面板、存儲芯片產業急速衰落,只有臺積電逆勢增長,頂住了三星的圍攻。

此時的張忠謀並不滿足。

得隴望蜀,他想嘗一嘗蘋果的滋味。(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