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戰"項羽因何而敗?

傳統意義上的襄樊之戰,是指公元219年七月關羽從荊州開始北伐襄樊的戰爭,實際上,襄樊之戰開始的時間,早在半年到一年前,也就是218年到219年初,劉備在參與漢中之戰時,就已經開始了。

公元219年春,劉備軍再度進軍漢中,夏侯淵、張郃軍與劉備軍相持不下,而曹操的援軍在長安,未能及時幫助,最後漢中陷落,曹操無功而還,退回長安。孫權又攻合肥,諸州皆抽調兵力赴揚州屯駐。同年,關羽率領部隊攻打荊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出大將於禁率領七軍援救襄樊。立義將軍龐德與關羽交戰,引箭射中關羽前額。其時龐德常乘白馬,關羽軍皆謂之白馬將軍,對他甚為忌憚 。到了八月。于禁所督的七軍三萬人全為漢水氾濫的洪災所淹。于禁、龐德上高處迴避。關羽乘機領水軍攻擊于禁、龐德,于禁等無處可逃,於是投降。龐德站在堤上,身穿鎧甲,手挽弓,箭無虛發,自清晨拼力死戰,到日過中午,關羽的進攻愈來愈急。龐德的箭射盡了,就短兵相接,龐德愈戰愈勇,膽氣愈壯,但水勢愈來愈大,部下的官員和士兵都投降了。關羽又派別的將領把將軍呂常包圍在襄陽。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

十月,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死了縣主簿,向南歸附關羽。關羽授給孫狼官印,給他軍隊,讓他去擾亂曹魏。此時許都以南的梁郟、陸渾群盜,紛紛接受關羽的印號,"為之支黨",關羽的威名震動了整個中原 。

關羽俘虜了于禁、龐德及魏軍三萬多人後,關羽取得了暫時勝利,戰場上的形勢對關羽極為有利,在曹魏援軍沒有到之前,關羽仍然沒能拿下襄陽與樊城,這就是關羽最終失敗的原因。關羽沒有攻下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呂常和曹仁的堅守,次要原因是關羽缺少攻城方法,因為襄陽和樊城在當時是絕對的堅城,後來的蒙古攻宋時,光襄陽城還攻打了六年呢!沒有攻下襄陽和樊城,就註定了關羽的失敗,真等到徐晃率領十二營士兵前來支援時,關羽已經處於末勢,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即使沒有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關羽也會失敗的。

關羽雖然俘虜了于禁的三萬多人,可是這三萬人絲毫沒有為關羽增加什麼優勢,反而成為了關羽大軍的負擔,既要負責糧食,又要防止造反,即使押到後方的江陵城,隨時也是一顆定時炸彈。當徐晃率領大軍與關羽對峙時,關羽手下的士兵已經參戰三個多月了,身心疲憊,缺少糧食,就算徐晃的三萬人是新兵,恐怕關羽的五萬士兵也很難勝利。

打仗對於士兵來說,靠的就是士氣和軍心,三個多月以來,雖然關羽威震華夏,一路捷報,但是對於戰爭來說,沒有攻下樊城與襄陽城,就是失敗。所以當關羽的五萬大軍對峙徐晃的三萬新兵時,顯得底氣不足,再加上後方傳來呂蒙偷襲荊州的消息,讓關羽的荊州軍更加的喪失鬥志,選擇退軍。

  所以關羽被徐晃擊敗,其實也並不意外,關羽選擇退軍還是明智的,但不明智的是關羽仍然想著率領這五萬人奪回荊州,殊不知呂蒙已經佈下羅網,坐等關羽上當,最終結局就是荊州三郡全被東吳佔領,關羽5萬大軍或死或投降,關羽也身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