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船拳代代相傳需要加倍努力”-訪江南船拳傳人丁裕春

7月28日下午,江南船拳第四代傳人丁裕春首次收徒儀式在上海市青浦區江南武術院舉行,不收禮、不跪拜,進行武德教育,揚武術界新風。

“讓船拳代代相傳需要加倍努力”-訪江南船拳傳人丁裕春

15名徒弟先後依次向武聖人行合手禮、師傅敬禮、交換拜師帖和回徒帖,敬茶和合影,並宣讀弟子習武“十不可”等簡單儀式,弟子還進行了船拳演練,最後丁裕春老師當眾表演了船拳和樁功,他身手矯健,動作快捷,身穩步堅,大力士都無法撼動。

“讓船拳代代相傳需要加倍努力”-訪江南船拳傳人丁裕春

追本溯源,船拳最早跟古代水戰有關。由於船頭僅有不到兩平米的地方,打船拳時只能以穩固的下盤控制搖晃的船身,在快速、短小的動作中亦攻亦防。低架小巧,快速緊湊,這是江南船拳的特點。如今丁裕春已整理出梅花拳、牛角鏜、木梳等多套拳法。丁裕春還特意開設普及班和武術器械博物館,讓喜歡武術的成人和小孩子認識和了解船拳。

“讓船拳代代相傳需要加倍努力”-訪江南船拳傳人丁裕春

在收徒現場,丁裕春接受媒體記者時說:“我花了50多年的時間收集、整理和研究船拳資料,把江南武術院當作船拳研究和傳承基地,一方面培養接班人,另一方面普及船拳的武術文化。”丁裕春還告訴記者“我與女徒弟安靜已經商定,她教我古琴,我教她船拳,嘗試把古琴與船拳相結合,共同演繹璀璨的中華文化!”。

“讓船拳代代相傳需要加倍努力”-訪江南船拳傳人丁裕春

興致勃勃的丁裕春還談起了“江南船拳三進北京城”的往事:“第一次是在1983年,我應邀參加國家水利電力部組織的“引灤工程”武術慰問團,先在上海師範大學集訓,後赴京集訓,當時由上海市武協主席顧留馨為領隊,上海體育學院副教授王菊蓉、上師大武術教師張福雲任教練,學員有來自於浙江的計春華(《少林寺》電影主演之一)山西太原的翼天成(《楊家將》電影“楊七郎”扮演者)、上海由丁裕春、陶光文、蘇黎獻、趙陽(《天下第一劍》電影主演)等人,馬不停蹄,各自表演了拿手武藝,江南船拳首次在北京及沿途得到了傳播,振奮人心!以後又進京表演了一次。2017年11月初,國家電網等舉辦“離退休老同志歡慶十九大文化成果展”,75歲的丁裕春再次進京,他手持牛角鏜與精武會劉元、張建方、鄭明章和翟成亮一起,在北京與各地觀眾面前,演示了一套集拳、械和對練的武術節目,生動展現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江南船拳》。

“讓船拳代代相傳需要加倍努力”-訪江南船拳傳人丁裕春

絕不能讓江南船拳在新生代人之中失傳,我們肩負著振興中華武術和傳統文化的使命,要讓船拳代代相傳,還需要更努力去奮鬥!”丁裕春老師的話擲地有聲!

“讓船拳代代相傳需要加倍努力”-訪江南船拳傳人丁裕春

資料顯示:船拳是在船頭演練的武術套路,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船拳距今約有300餘年歷史,追溯淵源,乃南派少林的一個分支拳系。它兼收各派之長,改長拳為短打,自成一脈,形成了似南拳又非南拳的風格。由於船拳有強身、護體、禦敵的功能,曾經深受江南一帶船工青睞。但隨著內河船運業和商業的衰落,船拳也一度面臨失傳的危機。



“讓船拳代代相傳需要加倍努力”-訪江南船拳傳人丁裕春


“讓船拳代代相傳需要加倍努力”-訪江南船拳傳人丁裕春


“讓船拳代代相傳需要加倍努力”-訪江南船拳傳人丁裕春


“讓船拳代代相傳需要加倍努力”-訪江南船拳傳人丁裕春




文章來源:全球功夫網 作者:錢承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