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多雨怎么防治生姜叶斑病?

雾都农人山客


时值高温多雨季节,大姜叶斑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当前需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实践发现,高温、多雨天气,或连作地、低凹地块利用该病发生。鉴定得知,此病为姜叶点霉真菌侵染引起,而非细菌,提醒菜农注意用药。

生姜叶斑病的预防措施

症状:

姜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染病叶片出现黄白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病斑上长出分散的黑色小粒点,干燥时病部开裂或穿孔。若病斑相连,可使叶片部分或全叶枯干。

防治措施:

由于该病主要为害叶片,降低其光合作用,影响产量提高,故提倡早防早治。除加强管理控制病害发生外,还需配合喷药保护,可用福连800倍或戊唑醇1500倍叶面喷施进行预防;若发现有该病的症状,可用百美或翠贝1500倍配戊净3000倍叶面喷施进行防治。


523顶顶


很高兴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叶斑病是大姜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叶斑病的发生与施肥和环境都有关系。时值高温多雨季节,大姜叶斑病发生呈上升趋势。

大姜叶斑病在红丝姜花、花叶艳山姜、闭鞘姜、春砂仁等上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在春砂仁上发病初期有退绿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明显,而闭鞘姜病叶的叶斑为不规则形,中央灰绿色,边缘有明显褐色坏死线,湿度大时,病斑中央长有灰绿色雪层,在花叶艳山姜,上受害叶片出现椭园形或不规则形,中决淡灰竭或褐色,边缘褐色,有同心轮纹,上生大量黑点。许人病终年可发生,以九至十月和翌年三月为两个高峰期,在病害发生高峰期,可使大量叶片干枯。凡管理不善、通风不良、栽植过密、积水、土壤瘠薄、荫蔽不还、植株生势差的种植地氕害严重,病残体是本病初次侵染的来源。

当遇到大爰叶斑病时,这样来防冶。由于该病主贾为害叶片,降低其光合作用,影响产量提高,故提倡早防早治。除好强管理控制病发生外,还要配合喷药保护,可用福连800倍或戊唑醇1500倍叶面喷施进行预防,若发现有该病的症状,可用百美或翠贝1500倍配一成净3000倍叶面喷施进行防治。在发病时,也可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信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施防治,隔7到10天1次,连续3次。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农人阿黑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一名三能领域创作者,接下来我为你回答我个人的生姜的方法

  生姜叶部病害有4种:姜叶枯病、姜斑点病、姜炭疽病、姜眼斑病。

  一、病害种类及诊断。

  ⑴姜叶枯病。叶片受害后,首先在病部产生黄褐色枯斑,然后逐渐向整个叶面扩展,严重时叶片变褐、枯萎。病部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子囊座。

  ⑵姜斑点病。染病叶片首先出现黄白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大小约2-5毫米。潮湿时病斑上长出许多分散的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干燥时病部开裂或穿孔,若许多病斑相连,可使叶片部分或全部干枯。

  ⑶姜炭疽病。染病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湿润状的退绿病斑,后期互相联结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可使叶片干枯。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略粗糙的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该病亦可危害茎和叶梢,在

  茎和叶梢上形成短条形病斑,亦长有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可使叶片下垂,但仍保持绿色。

  ⑷姜眼斑病。首先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小点,后扩为梭形,形似眼睛,故称眼斑病。病斑呈灰白色,边缘褐色较浅,病斑大小为5-10毫米×3-4毫米,病部四周黄晕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暗灰色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病害发生条件。以上叶部病害均由真菌引起。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借风雨、昆虫或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连作地、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氮肥过量、植株徒长的发病重;地势低、土质黏瘦亦利于病害的发生。

  三、防治技术。

  生姜叶部病害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⑴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或过施氮肥。适量浇水,及时中耕培土,及时清除杂草,降低田间湿度。⑵重病地可实行轮作,最好与禾本科或豆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⑶秋冬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田间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深埋或烧毁。

  2、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化学药剂防治,可选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300-4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750倍液,隔7-8天喷1次,连喷3-4次。注意以上农药应轮换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