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演義》等名著很多人看不下去還叫名著呢?

sereipityyyy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一,章回小說的產生

章回小說主要在宋元長篇“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並接受了短篇“小說”的影響。“講史”需要長時間才能把一段歷史有頭有尾的講完,每講一次名“一回”,這是章回小說中“回”的本義。部分章回小說正文前有“楔子”,它和“入話”有點類似。

章回小說經過宋元兩代的長期孕育,到明代己達到很高的成就。明初開始出現了一批長篇章回小說如《三國志通俗演》、《三遂平妖傳》、《水滸傳》等。這些小說大都在民間長起醞釀,經作家加工、創造而成。它們的出現,標誌著我國小說已進入一個新的光輝燦爛的發展階段。

二,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和作者

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是群眾創作和作家創作相結合的典範之一。三國故事至遲在晚唐已開始流傳。在宋代民間藝人的表演和說唱中三國故事更為流行,並體現著“尊劉貶曹”的鮮明傾向。元代演出的許多三國劇目和至治年間刊行的《全相三國志平話》為《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創作提供了充分根據。羅貫中在人民創作的基礎上,博採正史、雜史、傳記、軼聞,並聯系他豐富的生活經驗,寫成了這部不朽的著作。羅氏《三國志通俗演義》問世後,新刊本紛紛出現,它們以羅本為主,只做了些考證、批評、文字增刪和回目卷數的整理等工作,內容無甚改動。清康熙年間毛宇崗對羅本作了較大的修改,附上評語,成為後來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

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錄鬼傳續編》)。有的文獻記載:他與領導反元起義的領袖之一張士誠有過相當關係,是個“有志圖王者”。除《三國演義》外,他還有《風雲會》雜劇和《三遂平妖傳》等小說。

三,三國演義的思想內容

《三國演義》描繪了三國時代封建統治集團之間錯綜的矛盾和尖銳的鬥爭,出色地總結了我國古代政治、軍事鬥爭的豐富經驗,閃爍著智慧的光輝。《三國演義》中還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腐朽;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罪惡;反映了人民在動盪時代的痛苦生活;表現了他們對不同統治人物的愛憎取捨和反對戰爭分裂、要求和平統一的願望。擁劉反曹是作品總的傾向。它與封建正統思想雖有聯繫,但主要是反映了封建時代人民對仁君賢相的渴望;同時又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民要求統一和擺脫民族壓迫的願望。

《三國演義》通過一系列正面和反面的人物形象,表現作者的愛憎,反映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追求。

諸葛亮是貫串全書的中心人物,是古代人民智慧和忠貞的化身。他遠大的政治抱負、英明的政治見解和忠貞不渝的赤忱,特別是他絕世的才能和智慧,貫串著他一生的行動,構成了這一封建時代傑出的軍事和政治家的光輝形象。作品對他神奇誇大的描寫,大都有其合理的內核。曹操是具有無窮貪慾和權勢欲的封建統治階級陰謀家、野心家的不朽藝術典型,是我國文學中剝削階級性格表現得最成功的藝術形象。自私、陰險、殘暴和“有權謀、多機變”,構成了他作為奸雄的性格特徵。“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是他行動的指南,又是對整個剝削階級利己主義人生哲學最本質的刻畫。劉備是封建時代賢明政治領袖的形象。他有“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決心和“唯賢唯德,可以服人”的信心。作為開國君主,他最大的長處是善於發現和使用人材。愛護人民,知人善任而尊重義氣。但人物性格前後有不甚一致的地方,給人以不夠真實的感覺。關羽是作者最理想的英雄,,也是歷來人民所喜愛的藝術形象。他的英雄性格表現在對結義的忠誠、與惡勢力的鬥爭、驍勇善戰與無畏的精神。在他身上集中地體現了《三國演義》中“義”的嚴重侷限性。這種義建立在個人恩怨基礎上的,是私有制在人們觀念形態中的反映,它雖有積極的一面,但由於它缺乏明確的階段界線,因而容易為統治階級所利用。關羽的驕傲自大、剛愎自用,不僅破壞了“聯吳抗曹”的國策;而且也帶來了自身的悲慘結局。張飛是直爽鹵莽的英雄形象。他的疾惡如仇、勇猛無比以及心直口快的處世接物態度和粗中有細的表現,給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他的急躁粗暴給自身帶來了嚴重後果。作品思想內容上的缺點表現在對黃巾起義的否定態度;封建正統、宿命論的觀點和因果報應思想;過分誇大上層少數英雄人物的作用。

四,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

《三國演義》基本上採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描繪了三國時代眾多的歷史人物和複雜紛紜的歷史事件。但在部分情節和人物的描繪中,如諸葛亮的料事如神,關羽斬華雄和刮骨療毒,張飛喝退百萬曹軍,趙雲孤身入曹軍縱橫馳騁等,又照躍著理想的光茫,充滿英雄傳奇色彩,體現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

《三國演義》善於通過曲折的情節,成功地表現了封建社會中各種各樣的矛盾和鬥爭及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繫,赤壁之戰在這方面表現尤為精彩。它通過山裡套山、戲中有戲的手法,出色地表現了孫權、劉備與曹操之間,孫權與劉備之間,以及孫權內部種種錯綜複雜的矛盾。

描寫戰爭為《三國演義》的獨特成就。它不僅善於正面地描畫它的宏偉和緊張的局面;而且善於從側面反映它的種種變化,筆端帶有感情。作品在描寫戰爭時是以人物為中心,著重描寫雙方的戰略戰術、形勢的對比和地位的轉化,從而使戰爭顯示了千變萬化,大小戰役各具特色。在具體描寫複雜紛繁的戰爭時又採用了實寫、虛寫和補敘、插敘等手法,因而重點突出,而又脈絡分明,波瀾起伏。

《三國演義》在激烈的政治、軍事鬥爭中,塑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構成了一幅絢麗的歷史畫卷。作者善於運用誇張、對比、烘托的手法,在各種複雜的矛盾鬥爭中展示人物性格和抓住富有特徵性的細節來刻劃人物。它標誌著我國古典小說人物塑造上所取得的新成就。

藝術結構上的宏偉、嚴宻和精巧,能抓住主要矛盾,井然有序地展開情節,顯示了作者高度的組織、剪裁的能力。

《三國演義》吸收並融會了史傳文學語言的成就,並適當地加以通俗化,很好地服務於它所描寫的歷史內容。作品語言具有簡潔、明快和生動的特色。人物性格缺少發展是《三國演義》藝術上的一個缺點。

五,三國演義的影響

《三國演義》的出現,標誌著歷史小說的成熟階段。在它以後,演義小說的大量興起,三國劇及曲藝中三國節目的更多出現,都說明了它的影響很大。《三國演義》對人民起了巨大的教育作用,它把歷史知識,政治、軍事的鬥爭經驗通俗地傳播給廣大群眾。作品裡的忠義思想,在封建時代產生了廣泛影響。這種思想所反映的積極一面,是符合人民要求的,因而得到人民歡迎,並作為仿效的榜樣。但其中所包含的忠君思想和報恩觀念,則為封建統治者所利用,以達到鞏固其統治的目的。


文藻巧翁


諾貝爾獲奬作品,又有多少人知道所以然?


jin蘭草


對於《三國演義》等書,已沒有人能耐心看下去,為什麼還叫名著一事,所想如下。

因為社會資源太豐富啦,而相對來說,人的慾望不但不膨脹,反而越來越慾望不充足,所以就不需要再去明爭暗鬥啦,可是愛心卻越來越豐豐盛盛。再看四大古典名著,就沒有什麼用啦,簡直就是浪費自己有限的美好時光啊。

當今世界,不需要權謀和矯情,只要踏踏實實的幹活,本本分分的做事,就能豐衣足食,心滿意足。就業崗位充足,勞動所得合理充分。有閒空健健身,跳跳廣場舞,不比干啥都值得嘛,誰還去看生僻怪異的古白字文哪。

可是,不需要的文章,不一定沒有昂貴的價值,這匹大古典書籍,畢竟涵蓋啦整個中國近現代文明之前的所有精粹的文學成就。所以,沒人看,也改變不了其四大明著的高貴檔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