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是不是傻了?又尿裤子了!

本号所有文章均是本人原创独家首发。禁止抄袭和改编,侵权必究,全网追击。

有些宝宝一岁半了,两岁了,甚至三岁了还会尿裤子,马上该去幼儿园了,爸爸妈妈都着急了。那么今天呢就给大家分享宝宝自主如厕的注意事项哦。

第一,不能用暴力。

最近几日,小天天都是拉在裤子里了,(他快三岁了)。姥姥发现后一顿凶,一顿揍:“怎么不说!怎么不提前说!让你不说!”

于是我告诉姥姥,其实这样的态度对于宝宝来说,是一种压力。有了排便压力之后他会像小狗狗一样躲起来拉了也不说,你会越来越头疼的。不如放轻松,任其自然一点!

这孩子是不是傻了?又尿裤子了!

以前他有尿意也是不说,都尿裤子。后来不也会说了吗?不揍也可以的,对吧?要知道训狗师们也都是强调狗狗如厕不能使用暴力的哦。

第二,不用过于心急。

我们让宝宝学会自己提前告知或者自己去厕所,除了让自己省事一点之外,就是为了去幼儿园做准备,现在还没有到去幼儿园的时间,还有时间,来得及,着急什么呢?我之所以这么说,是针对那些心急的家长。

其实孩子能够自主如厕,需要他的语言能力和身体发育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胜任的。首先要他的肢体动作灵活,能自如蹲和起,你要观察他能够独立的双脚跳离地面,能连续的往前跳,这说明时机才成熟。

其实孩子对身体每个部分的感知,并不是生来就全部清晰的。随着月龄的增长他才能逐步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我记得小天天两个月的时候躺在床上,自己举着胳膊盯着看,他一定在想:“这是什么?”他都不知道那是他身体的一部分。

孩子随着成长慢慢知道四肢,手脚,肚子,头这些身体部位,逐渐的认知自己的身体。而排便部位到四五岁才能被真正感知。所以在此之前孩子自己上厕所的控制能力是很有限的。

第三,倒退期放松心态。

大部分宝妈都知道“睡眠倒退”的概念,其实如厕也有倒退期。就是他本来做的很好了,后来突然退步了。这让一些家长焦虑纳闷。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孩子小时候有一个“口欲期”和“肛欲期。”只有顺利渡过这些阶段,他才能成功的升级。口欲期的表现就是吃手,这时候家长不干涉,他吃够了后来就不吃了,就像小学读的很棒,顺利升级为中学。而那些被家长严防死守,没吃够手的孩子,他的口欲期可以延长到两三岁甚至更大。这就像小学留级了,升中学的时间就推迟了,多耽误事?而且给孩子心理也造成阴影。而肛欲期的表现就是宝宝通过憋大便来感知。那是生理学上他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不被干涉,不被妖魔化,不被大惊小怪,他就能顺利渡过,然后成功进阶、正常发育。试想口欲和肛欲期不顺利,长大后会怎么样,细思极恐!

宝宝说了要大便,但是把他抱上马桶,他又故意憋半天?别着急,记住顺其自然。不要给他压力。

这孩子是不是傻了?又尿裤子了!


其实对于育儿,我贯穿的一个理念就是以疏代堵。你想治理水患,好的办法是疏通,让水流淌。而不是去堵。因为越堵越泛滥。吃手的时候你把他手抹上辣椒或者把他手绑上,不如任其自由去吃,吃够了很快他就不吃了。孩子撒娇求抱,你越躲他越闹,不如干脆好好抱抱他,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你没有时间给他,不如先给够他。孩子很多的哭闹,都是求关注,都是缺爱抚,不如顺着他,给他足够的爱抚,他就不闹了,然后很开心的去玩了,然后他也听你的话。与其让他的心始终在匮乏中不安,与其在焦躁中与他抗衡,不如好好的去满足。孩子往往就是想确认一点:你爱他,你给他安全感和无条件的爱。如果确认不了这一点,他始终不会乖的,甚至变的更叛逆调皮,招致更多的嫌弃指责,他更加感觉不到爱,形成恶性循环。

第四,弱化提醒,强化鼓励。

最近小天天在老家放羊,家里的老人们一个是喂饭狂人,一个是提醒尿尿的狂人。一天可以义正言辞的问一百遍:“你有尿吗?”好像解便是一件让人非常高度机警、非常不允许出错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到一种紧张的气息。其实心情紧张的孩子是很难放松的玩耍、认识世界、建立自信的,甚至影响长个子,因为消化系统也受内分泌的影响,而心情影响内分泌和脾胃协调,消化不好怎么长个子。

这孩子是不是傻了?又尿裤子了!

不如换一个方式,比如说:”宝宝,我要去厕所,你也需要吗?“可以让他陪你去,然后在厕所门口等你。后来可能就是他也说”我需要去厕所“哦!

而且不必频繁提醒。偶尔提醒一下就足够了。

当他提前告知你他有尿意的时候,一定记得夸奖他。跟他说”谢谢你告诉我。”

如果他没有来得及说,就尿裤子里了,也不要暴跳如雷,不要让他感觉遭受了嫌弃。

耐心温和坚定的告诉他:“下次早一点告诉我,好吗?”他会很乖的答应你的。

其实无论对待什么问题,耐心都比暴躁管用的多的多。

其实无论对待什么问题,不要着急,静待花开。

这孩子是不是傻了?又尿裤子了!

五,避免冬季训练如厕。冬季一般穿衣比较厚,肢体控制不灵活。最初训练的时候,让孩子坐在马桶上的时间不必太久,五分钟之内即可。不要让他感觉在“受刑”,更不要对这件事产生排斥心理。应该给他一个愉快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