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產量的形成及其調控,光合特性與物質生產起著重要作用

玉米產量的形成及其調控,光合特性與物質生產起著重要作用。

玉米產量的形成及其調控,光合特性與物質生產起著重要作用

1.玉米的光合特性

玉米高光效的特點與其C4的結構和功能有關。玉米的光合作用由維管束鞘細胞和葉肉細胞協同完成。在葉肉細胞中存在著C4途徑的高效二氧化碳同化機制,以保證維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在相對低的CO2條件下維持較高的光合速率。除了具有高的光飽和點和高光合速率特點外,還具有低光呼吸、低CO2補償點等C4植物的高光效特徵。

玉米產量的形成及其調控,光合特性與物質生產起著重要作用

2.最適葉面積係數及其動態變化

一般認為平展型品種的最適葉面積係數為4~5,緊湊型品種為6-7。儘管不同品種的最適葉面積係數不同,但達到最適葉面積係數時的光截獲率都在95%左右。

在玉米的生育期內,群體葉面積的變化可分為4個時期:指數增長期、直線增長期、穩定期和衰亡期。

玉米產量的形成及其調控,光合特性與物質生產起著重要作用

(1)指數增長期。從出苗至小喇明口期。此期的特點是群體葉面積的相對增長速度很高,與時間成指數規律增加。葉面積基數小,絕對量增長很慢,葉面積係數低,群體與個體矛盾小,群體葉面積與密度成正比。

(2)直線增長期。從小喇叭口期至抽雄期。此期的特點是群體葉面積增長速度很快,與時間成正比增加,至抽雄期葉面積係數接近最高值。群體與個體矛盾逐漸激化,種植密度對葉面積增長速度影響最大。

玉米產量的形成及其調控,光合特性與物質生產起著重要作用

(3)穩定期。從抽雄期至乳熟末期。此期的特點是群體葉面積進入高而穩的時期。至開花期,葉面積係數達最大值。此期持續時間的長短受品種、肥水、密度(光照)等條件的影響。這期間的光合產物,絕大部分用於籽粒形成,此期葉面積的大小對產量起關鍵作用。一般來說,最大葉面積穩定時間越長,光能利用率和產量也就越高。所以生產上應採取措施,保證較長的葉面積穩定期。

玉米產量的形成及其調控,光合特性與物質生產起著重要作用

(4)衰亡期。從乳熟末期至完熟期。此期的特點是下部葉片開始死亡,綠葉面積迅速減少,其下降速度因品種、密度、肥水等因素而異。此期正值籽粒有效灌漿期的後半段,約50%的果穗乾重是在此期積累的。此期如果葉面積迅速減少,對產量極為不利。多保持一些綠葉。可以積累更多的幹物質。

玉米產量的形成及其調控,光合特性與物質生產起著重要作用

3.生物產量與經濟系數要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一方面必須積累更多的幹物質,即取得較高的生物產量:另一方面,要使積累的幹物質儘可能多地轉移分配到杆粒中去。玉米的經寄產量與生物產量星顯若正相關。玉米的經濟產量不僅取決於生物產量,也取決於經濟系數。生產中經濟系數為03-0.5。在一般情況下、生物產量隨密度增加面增加,達到一定密度後。生物產量不再增加或增加較少,而經濟系數和產量則隨密度的增加而有降低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