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葯、PD-1、中醫藥……藥品談判中還有這些新“門道”

近日,國家醫保談判目錄正式對外公佈,150個談判品種最終談判成功97個,其中,119個新增藥品中有70個談判成功,價格平均降幅達60.7%;31個續約藥品中有27個成功,價格平均降幅為26.4%。

對比前3輪談判,此輪國家藥品談判,其影響力度不論從覆蓋品種、降價幅度還是談判成功率都是史無前例,從中或許斑窺行業未來的一些新趨勢。

創新藥、PD-1、中醫藥……藥品談判中還有這些新“門道”

關鍵詞一:創新

醫保藥品目錄談判是醫保經辦機構作為代表參保人的“團購者”,發揮專業化管理優勢,與藥品“提供者”通過協商談判,合理確定醫保支付標準的過程,即“用有限的錢買到性價比最高的藥”。通常選擇療效確切、臨床必需、安全可靠但是價格不菲的專利藥或者創新藥。

此次談判成功的藥品多為近年來新上市、且具有較高臨床價值的藥品,其中很多是2018年新上市的,12個國產重大創新藥品共談成了8個。

在業內人士看來,本次醫保談判覆蓋範圍大幅擴大,反映出醫保政策對於創新品種的鼓勵與引導。尤其經歷數年的遞進式的醫改進程,醫保基金騰籠換鳥的目的開始逐步實現,一方面較大程度提升了醫保對重磅創新藥、治療性用藥的覆蓋力度,另一方面也改寫仿製藥板塊的行業生態,引導醫藥行業向創新方向轉變。

尤其在今年,帶量採購持續蔓延,仿製藥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據政府部門人士表示,更多資金將支付創新品種。所以,長期來看創新藥行業有望持續受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精準診療趨勢下,藥品研發所面臨的成本高、週期長、失敗率高等挑戰愈發嚴峻,讓諸多藥企望而卻步。以腫瘤藥為例,Ⅰ-Ⅲ期臨床試驗所需年數平均為9.6年,2018年全球TOP15的藥企研發支出超過1000億美金,但研發成功率持續下降至8%。所以,在全球激烈競爭之下,如何實現更高效、快速、低成本的藥物創新是製藥企業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二:PD-1

PD-1在本次談判中備受關注。

從此次公佈的談判成功藥品名單來看,僅有信達的一款PD-1產品成功入圍,K藥、O藥、君實的特瑞普利單抗都未入圍。

據分析,信迪利單抗有較大的意願通過降價進入醫保。一方面cHL適應證競爭激烈,信達面對的是銷售能力強悍的恆瑞醫藥和百濟神州,且信迪利單抗贈藥後的定價比恆瑞的卡瑞利珠單抗高出近50%,在價格和銷售上均面臨壓力。在這些因素加持下,信迪利單抗通過降價進入醫保,先行搶佔市場的可能性較大,且價格很大可能會低於恆瑞的卡瑞利珠單抗。

君實的PD-1特瑞普利單抗年治療費用最低,從藥物經濟學角度考慮進入醫保談判的其實概率相對更大。但此次未成功進入醫保,其中一個原因或許在於其目前適應證為黑色素瘤,市場空間並不大,且有強勁對手K藥在競爭,大幅度降價與市場空間的提升不一定成正比。因此君實並無太大的降價意願。

不難看出,PD-1賽道上的競爭堪稱慘烈,而獲勝的關鍵之一,在於創新適應症擴展,進行差異化競爭。

在2019國際創新臨床研究大會上,零氪科技創始人兼CEO張天澤在演講中表示,適應症開發和商業化銷售,已經成為腫瘤藥企的兩個平行戰場,“2014~2016年間,O藥的適應症獲批相對順利,極快地拉動了藥品銷售,而K藥在2016年後在適應症開發上獲益,臨床和商業表現很快追上O藥。”

關鍵詞三:中醫藥

中醫藥也是一大亮點。

19個擬談判的中成藥中,有18個談判成功,談判成功率達到了驚人的96%。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18個品種只有兩款中藥注射劑,且這兩款產品價格降幅較高,降幅分別是70.35%和75.09%。這與近年官方對於中藥注射劑的限制使用逐步加大的方向相符合。

雖然這半年以來包括衛健委、藥監局等部門多次出臺政策對於中藥使用進行重點監控,但是這和支持中藥創新發展並不矛盾,在某些具有高度爭議的領域,及時進行限制和管控能夠更好地幫助中國傳統醫學理清發展的瓶頸和指明新方向。

行業普遍認識到,針對中藥注射劑等產品進行科學、客觀的開展評價,迫在眉睫。在今年5月,CDE發佈《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研發的基本考慮(徵求意見稿)》,真實世界證據(RWE)支持上市後藥物的再評價、修訂適應症或聯合用藥範圍等,被業內認為是一次重大的利好。

截至目前,通心絡膠囊、橘紅痰咳液、藿香正氣液、燈盞細辛注射液、參芪扶正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等一大批運用真實世界研究驗證臨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中藥大品種,得到臨床和市場認可。

關鍵詞四:藥物經濟學評價

在2019年國家醫保準入藥物價格談判中,國家醫療保障局組織了一個藥物經濟學測算專家組,共遴選了近40位來自全國醫學和藥科大學、研究機構和醫療機構從事於衛生技術評估和藥物經濟學研究的專家,對150個談判藥物進行藥物經濟學評審。

早在2009年,國務院發佈的新醫改政策明確指出,新上市藥品和專利藥品的定價逐漸引入衛生技術評估、藥物經濟學理念。隨後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醫保目錄調整方案和基本藥物遴選方案都提出,衛生技術評估將作為藥品目錄調入和調出的重要依據。

據瞭解,在藥企參與“價值”談判時,除了提供資質證明、產品價值信息、其他相關材料等常規報送資料,最後還要附上一份綜合性的企業產品自評報告,這其中,臨床價值、經濟價值是報送清單中的核心。

中山大學醫藥經濟研究所專家韓屹就曾提到,“藥物經濟學首次被引入到了醫保目錄更新與藥價談判中,顯示經濟學評價、預算影響分析等證據的重要性顯著提升。藥物經濟學從藥物經濟性價值、同類藥物參考對比等角度,為醫保決策提供重要支撐,隨著進一步發展,其有可能從談判可選材料上升為談判必要材料,逐步對醫保目錄發揮更大的影響。當然,政府層面可能會對藥物經濟學的研究及實施,以及藥物經濟學在醫保目錄遴選及評審的應用等方面不斷進行規範化。”

未來,醫保目錄調整更新週期可能會縮短,步伐可能加快,並逐步地建立動態調整機制,而藥物經濟學、衛生技術評估的應用會更加廣泛。

不過衛生技術評估離不開大數據,利用從大數據中提取、推算出的各種干預措施及治療路徑的成本和結果的組合,給患者個體或具體高度特異性的患者群體量身定製適合他們的診療手段和支付水平。

作為衛生技術評估的參與者和使用方,藥企或應提前做好應對和佈局,適時調整產品准入策略,尤其在衛生技術評估證據的獲取和應用上,應充分實現廣泛的合作,在滿足規範性和合規性的基礎上,在實踐中不斷加強證據強度,通過高質量的證據實現商業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