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成績:是孩子想要的幸福嗎?高曉鬆這樣教育女兒

昨晚上看了一篇文章,題為《高曉松:我主要教育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文中的觀點應和了廣為人知的那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

考試成績:是孩子想要的幸福嗎?高曉松這樣教育女兒

文中高曉松談及自己的生活:滿世界玩,到一個新地方就買一輛車,玩一段時間就把車賣了,然後奔赴下一個地方。他的妹妹更是如此:騎摩托橫穿非洲,車在撒哈拉沙漠小村裡壞了,就索性在這裡給人當導遊,還給高曉松寄了一張明信片,她寫到:“哥,我看到沙漠深處的血色殘陽,與酋長族人喝酒,他們的笑容晃眼睛……”這種肆意人生,無關世俗成功,卻關乎內心幸福。

考試成績:是孩子想要的幸福嗎?高曉松這樣教育女兒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極其重視實用教育,認為人生的此階段就是為下一階段做鋪墊,結果這種技術層面的理性把孩子培養成了各個領域對口有用的機器……可是,機器會幸福嗎?

同事的孩子才上初二,在父母的規劃下,已經為自己設置好了目標:XX高中,XX大學。同事更是早早積累“教育資源”的人脈,比如高中的哪個老師是熟人,誰的親戚是大學老師,哪個輔導班最靠譜之類的。總之她覺得,一切早知道,做最充足的準備,才能有最好的選擇。

考試成績:是孩子想要的幸福嗎?高曉松這樣教育女兒

早已習慣在辦公室聽她講孩子的成績和排名,她的情緒常被這些數字牽動著。並且,孩子很聽話,愛學習愛刷題,已經被訓練成標準的“答卷者”。

考試成績:是孩子想要的幸福嗎?高曉松這樣教育女兒

誰能反駁說,同事有錯呢?不過,這跟幸福有關係嗎?

一個人幸福感的來源到底在哪裡?目前,同事的幸福感來源於兒子的聽話與優異的成績。但是人活著,只是為了那張“答卷”嗎?十幾年之後,孩子早晚要長大,要變成職場人、別人的丈夫、寶寶的爸爸。這個時候,當初的應試能力能應對自如嗎?孩子會得到真正的幸福嗎?答案是讓人疑惑的。

考試成績:是孩子想要的幸福嗎?高曉松這樣教育女兒

有人說,真正的幸福感在於那些看似“無用”的東西,在於感性教育,在於思維格局,在於審美情趣。如高曉松所言:人這輩子要做許多沒用的事,比如琴棋書畫,比如愛與等待。

如果一個孩子所受的教育只是為了找個好工作,而不是享受人生的每個階段。如果一個人看見夕陽西下,心中枯槁無感,根本無法聯想到“長河落日圓”的壯美,生而為人,豈不浪費?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我們當作火炬,是要我們去感受這個世界帶來的一切……人生沒有什麼完美答案,正像生活不是一盤菜,不能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再下鍋。

考試成績:是孩子想要的幸福嗎?高曉松這樣教育女兒

如果真愛自己的孩子,就請給他受益終生的教育。讓他懂得如何在不成功不如意的境遇裡,學會調適自我,隨遇而安。教導他,在漫長的歲月裡,如何看待世界,對待自我,如何在生活的縫隙裡找尋光亮,實現自我價值。畢竟,子子孫孫無窮盡,延續的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姓氏,而是尋找幸福的心態。

考試成績:是孩子想要的幸福嗎?高曉松這樣教育女兒

經常聽到一句話:“要麼拼命的幹,要麼安逸的窮”,幸福和金錢總是聯繫在一起,沒有錢就真的不能幸福嗎?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