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受疫情影響分析報告

【提 要】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的調查結果反映,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2020年一季度的生產經營產生了顯著不利影響,企業營業收入明顯減少、運營成本增加、盈利全面下滑,但多數企業對二季度生產經營形勢持相對較樂觀態度。企業迫切希望政府精準施策,出臺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關鍵詞】 製造業;企業復工;疫情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疫情對企業一季度的生產經營產生了顯著不利影響,具體表現在:疫情給50.73%的企業帶來很大損失,53.28%的企業一季度營業收入明顯減少,82.12%的企業運營成本增加,97.08%的企業盈利下滑,61.96%的企業一季度用工不同程度減少,78.1%的企業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同程度減少,70.44%的企業出口不同程度減少,國際訂單的不確定性增加。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企業對二季度形勢持相對較樂觀態度,約有74.45%的企業預計營業收入將好轉,64.96%的企業預計盈利將止跌回升,多數企業預測用工、固定資產投資、出口將好轉。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五成的企業認為當前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成本壓力增大,原材料與上游零部件不能正常供應,產品(服務)銷售渠道受阻、物流渠道不暢通。近四分之三的企業相信,能夠順利完成年度經營計劃。“調整生產計劃,做好後續安排,疫情結束後全力追趕生產進度”、“創新服務方式、銷售方式和管理方式”、“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是企業應對疫情所採取的主要舉措。企業對政府精準施策、幫扶企業寄予厚望,近九成企業希望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約七成企業希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一、疫情對2020年一季度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顯著不利影響

(一)疫情給多數企業帶來很大損失

調查結果表明,有48.18%的企業反映,疫情的爆發給企業帶來很大損失;有2.55%的被調查企業反映,遭受了無法承受的巨大損失;二者之和,已經超過50%。只有25.91%的企業認為損失較少,企業可以承受。另有23.36%的企業反映尚未對損失進行評估。詳見圖1。

(二) 近半數企業一季度營業收入明顯減少

疫情對企業營業收入的不利影響較為明顯。調查結果顯示,有53.28%的企業反映,一季度營業收入明顯減少,這意味著有超過一半的企業營業收入大幅下滑,疫情導致企業營業收入明顯減少的比例明顯高於對用工、投資、出口的影響。此外,有41.97%的企業反映營業收入有所減少。只有少數企業基本持平甚至不減反增,3.65%的企業與往年基本持平,1.09%的企業有所增加。詳見圖2。

(三)八成以上企業運營成本增加

疫情的爆發,從多角度對企業生產運營產生了不利影響,包括復工復產延遲、原材料難以及時供應、工人不能按時返崗、產成品無法順利出倉,這些最終都將在運營成本上有所反映,推動企業運營成本的增加。

調查結果顯示,有八成以上企業運營成本出現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29.93%的企業明顯增加,52.19%的企業有所增加。此外,有6.2%的企業與往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還有超過一成企業不增反減,其中9.49%的企業有所減少,2.19%的企業明顯增加。

(四)企業盈利全面下滑

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被調查企業的盈利都出現了下滑,疫情對製造業企業盈利產生了普遍性、全局性的不利影響。具體看,有49.64%的企業一季度盈利明顯減少,有47.44%的企業有所減少。二者相加,不同程度減少的企業達到了97.08%。只有2.92%的企業一季度盈利有望實現與往年的基本持平。

(五)六成多企業一季度用工不同程度減少

調查結果顯示,疫情對企業一季度用工的影響,明顯小於對營業收入的影響,但總體上看,六成多的企業一季度用工量發生減少,約有三分之一的企業一季度用工量持平或有所增加。具體看,19.34%的企業在一季度的用工量明顯減少,45.62%的企業有所減少,用工量減少的企業佔比合計為61.96%,超過六成。33.58%的企業基本持平,1.46%的企業一季度用工量反而有所增加。詳見圖3。用工量持平與增加的比例,高出營業收入持平或增加的比例27.77個百分點。

(六)近八成企業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同程度減少

調查結果顯示,疫情對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不利影響,明顯小於對營業收入的影響,但卻明顯大於對用工量的影響。一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27.74%的企業明顯減少,50.36%的企業有所減少,合計達到了78.1%。此外,有20.08%的企業基本持平,只有1.09%的企業有所增加。詳見圖4。

(七)約三成企業出口明顯減少

大型製造企業是中國出口的關鍵主力,其出口的變動,對全國出口貿易具有顯著影響。調查結果顯示,有29.2%的企業出口受疫情影響明顯減少,有41.24%的企業有所下降,出口不同程度減少的企業佔比合計為70.44%。此外,有8.76%的企業與往年基本持平,1.46%的企業有所增加,1.09%的企業明顯增加。具體見圖5。疫情對大型製造企業出口的影響,雖然小於營業收入,但明顯大於用工與固定資產投資。令人深感意外的是,在被調查企業中,尚有18.25%的企業反映沒有出口業務,僅在國內市場發展。

(八)國際訂單的不確定性增加

中國製造業已經深度嵌入全球製造業分工體系,是全球製造業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但疫情的爆發在中斷中國製造企業的穩定供給的同時,也在迫使全球產業鏈上的其他國家企業不得不尋求將供應鏈向其他國家轉移,這無疑增加了中國製造企業國際訂單的不確定性,對中國製造企業競爭優勢的持續發展構成挑戰。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只有0.43%的國際買家以中國疫情為由拒絕履行原有訂單,但轉移訂單的比例卻達到了5.6%,還有8.19%的國際買家在尋求減少訂貨,這其中也許存在有訂單轉移的因素在內。同意中國企業推遲訂單交貨的佔30.6%。具體見圖6。

調查結果顯示,疫情對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企業一季度生產經營的影響存在一定差異。民營企業因疫情受損的程度大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營業收入、盈利、用工、出口的減少都比國有企業更明顯,但國有企業的投資減少、成本增加更明顯。疫情對消費品生產行業帶來的損失最大,對交通運輸設備及零部件製造行業營業收入的減少最多,對計算機、通信設備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行業成本增加最大,對交通運輸設備及零部件製造行業的盈利減少最多,對防務及軍工行業的用工減少最多,對藥品和醫療設備製造行業的投資減少最多,對防務及軍工行業的出口減少最多。

二、企業生產經營將在二季度整體好轉

(一)約有四分之三的企業營業收入將好轉

儘管一季度受疫情影響,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的營業收入總體上都有不同程度下滑,但多數企業對二季度的營業收入作出了較為樂觀的判斷。調查結果顯示,有74.46%的企業預計二季度的營業收入與一季度相比會發生好轉,這一樂觀態度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三。另外有22.99%的企業預計營業收入大致與一季度相似,即預計會與往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減少;只有2.55%的企業預計下滑程度將比一季度更為糟糕,企業營業收入的減少將進一步惡化。具體見圖7。

(二)運營成本能否回落存在分歧

通常來說,成本水平的變動,可能會慢於營業收入。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二季度運營成本的預計,存在較大分歧,難以形成統一認知。有16.06%的企業預計將持續上漲;有39.05%的企業預計將維持在一季度的水平。二者合計為55.11%,稍多於50%。與此同時,另有44.89%的企業預計將逐步回落。顯然,預計運營成本二季度將逐漸回落的比例,遠低於預計營業收入將逐漸好轉上升的比例。

(三)多數企業預計盈利將止跌回升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雖然對二季度盈利的預期並不是很樂觀,但顯然好於對成本回落的預期,這一表現也與對營業收入的預期保持了一致。企業對營業收入在二季度的增長較為樂觀,但對成本水平的下降存在擔憂,從而對二季度的盈利做出了相對中性的預計。具體看,有19.34%的企業預計二季度企業的盈利將恢復到往年同期水平,有45.63%的企業預計將止跌回升。也就是說,對二季度盈利持相對較樂觀態度的企業合計佔64.97%,佔明顯多數。此外,有6.93%的企業預計盈利將進一步減少,有28.10%的企業預計盈利將與一季度相似,與往年同期相比會有不同程度減少。詳見圖8。

(四)多數企業用工將好轉

疫情從兩方面給企業用工帶來不利影響:一是防疫管控阻礙了員工的正常返崗,二是受需求不足影響導致企業無法正常復產而不得不縮減用工。隨著疫情防控積極向好,二季度生產生活將恢復至疫情前狀態。一方面,需求將逐步修復;另一方面,員工將可以正常返崗。所以,如果疫情確實在二季度得到控制,企業用工將在二季度全面好轉。調查結果顯示,有62.41%的企業預計用工情況將在二季度發生好轉,有35.77%的企業預計可能會繼續保持一季度的狀態,另有1.82%的企業預計甚至有可能進一步惡化。

(五)多數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將趨於好轉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總體上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在二季度將擺脫一季度的困境,逐漸趨向於好轉。有63.87%的企業預計二季度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將發生好轉,有34.67%的企業預計將與一季度相似,只有1.46%的企業預計有可能進一步惡化。

(六)多數企業出口將好轉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二季度出口逐步修復預期的樂觀程度,與對用工形勢好轉、固定資產投資恢復增長預期的樂觀程度基本接近。具體來看,有62.71%的企業預計二季度的出口形勢將發生好轉,有34.75%的企業預計可能與一季度差不多,只有2.54%的企業預計有可能進一步惡化。

不同所有制企業對二季度走勢的預計存在明顯差異,國有企業對營業收入變化、盈利變化、用工變化、投資變化、出口變化的預計都好於民營企業,比民營企業對未來持有更為樂觀的態度。

不同行業對二季度的走勢預計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對盈利變化預計的差異最顯著,建材生產,計算機、通信設備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藥品和醫療設備製造行業企業整體上認為二季度盈利會好轉,但其他八個行業企業認為二季度盈利可能仍將面臨略有減少的局面。

三、當前企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疫情的大範圍爆發,迫使有關政府部門採取了特殊管理措施,各地為加強對疫情擴散的防範,也相應採取了一系列具體舉措。疫情防控措施的實施,對阻斷疫情擴散、加強對患者的治療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對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與挑戰。據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數字顯示,2020年2月份,受疫情影響,中國製造業PMI斷崖式下跌至35.7%。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36.3%、35.5%和34.1%,分別比上月大幅下降14.1、14.6和14.5個百分點。面對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製造業的持續發展顯然在整體上遭遇了巨大困難,並且這一困難不是來自某一兩個方面,而是幾乎來自全方位的立體衝擊。

課題組在此題目下為企業設置了15個選項,要求企業從中選擇出自己認為對企業影響最突出的因素項。調查結果顯示,疫情對企業的突出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成本壓力增大

調查結果顯示,有69.71%的企業認為是成本壓力增大。顯然,如上文所述,疫情爆發從多個角度導致了企業運營成本的增加,並進而導致企業盈利下滑,給企業生存與發展帶來巨大壓力。

(二)原材料與上游零部件不能正常供應

調查結果顯示,有60.58%的企業認為是原材料與上游零部件不能正常供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交通運輸的管制,以及上游企業不能正常復工復產,都限制了企業對原材料與上游零部件的及時、有效獲取,從而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運轉。

(三)產品(服務)銷售渠道受阻

調查結果顯示,有58.39%的企業認為是產品(服務)銷售渠道受阻。對企業來說,即使能夠想方設法解決原材料、零部件供應,解決員工返崗復產困難,並順利產出產品或服務,但也不得不面臨疫情管控所導致的銷售渠道受阻的嚴峻形勢。

其他各選項的具體選擇比例詳見圖9。

不同所有制企業在所面臨的問題上存在較大差異。國有企業認為“產品(服務)銷售渠道受阻”是企業面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對民營企業來說,最突出的問題是“成本支出壓力增大”。

不同行業企業在所面臨的問題上也存在較大差異。對交通運輸設備及零部件製造行業來說,最突出的問題是原材料與上游零部件不能正常供應到位;對建材生產來說,最突出的問題是物流渠道不暢通;對藥品和醫療設備製造行業來說,最突出的問題是產品(服務)銷售渠道受阻;對防務及加工行業來說,最突出的問題是商務談判交流活動明顯減少。


節選 | 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受疫情影響分析報告

圖1 疫情導致的企業受損程度


節選 | 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受疫情影響分析報告

圖2 疫情對企業一季度營業收入的影響


節選 | 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受疫情影響分析報告

圖3 疫情對企業一季度用工的影響


節選 | 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受疫情影響分析報告

圖4 疫情對企業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


節選 | 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受疫情影響分析報告

圖5 疫情對企業一季度出口的影響


節選 | 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受疫情影響分析報告

圖6 疫情對企業國際訂單的影響


節選 | 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受疫情影響分析報告

圖7 二季度企業營業收入預計


節選 | 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受疫情影響分析報告

圖8 二季度企業盈利預計


節選 | 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受疫情影響分析報告

圖9 當前企業持續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節選 | 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受疫情影響分析報告

圖10 企業應對疫情的措施選擇


節選 | 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受疫情影響分析報告

圖11 企業對政府幫扶舉措的需求

四、堅定信心,積極主動應對疫情衝擊

(一)約有四分之三企業對實現年度經營目標總體抱有信心

面對疫情的嚴重衝擊,只有信心堅定,企業才有可能通過主動採取科學應對措施,最終戰勝當前所面對的各種困難與挑戰,擺脫疫情的陰霾,確保年初所制定的年度生產經營目標得以充分實現,進而為國民經濟穩增長做出突出貢獻。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完成2020年的年度經營計劃、實現年度目標,總體上依舊抱有信心。具體來看,有13.14%的企業對完成年度目標很有信心,有60.22%的企業較有信心。二者相加,合計約有四分之三的企業相信,可以通利完成年度經營計劃。不過也要注意到,還有11.68%的企業信心不足,有1.82%的企業表示完全沒有信心,另有13.14%的企業表示目前尚難以判斷。上述結果表明,面臨嚴峻的疫情,綜合評估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企業總體上對持續發展與完成年度經營計劃抱有信心,但面臨的困難也不容忽視。

(二)積極採取措施應對疫情

推動企業發展,根本動力還是在於內因,也就是企業自身的變革和創新。面對困難與挑戰,必須靠企業自身主動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與變革,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發展活力,戰勝困難與挑戰,獲得發展。企業顯然沒有被疫情所擊垮,反而展現了堅定的信心,並且積極主動地採取各種措施,努力緩解疫情帶給企業的不利影響。

本次調查,課題組在問卷中設置了企業可以採取的10種措施,同時提供了“其他”選項。詳見圖10。

1.調整生產計劃,做好後續安排,疫情結束後全力追趕生產進度。調查結果顯示,有83.58%的企業選擇了根據疫情發生後的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調整企業生產計劃,並且已經著手做好後續工作安排,等待疫情結束後全力以赴追趕生產進度,以最大程度消化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2.創新服務方式、銷售方式和管理方式。調查結果顯示,有76.28%的企業認為,疫情使得企業成本上升,化解成本壓力,顯然需要在管理上進行創新,需要更進一步加強成本管理,深挖成本節約潛力。疫情使得物流不暢、銷售渠道受阻,這迫使企業不得不進行營銷創新;實際上,疫情期間,居家防疫的方式,顯著拉動了線上銷售的增長。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上門服務嚴重受阻,遠程服務成為不二選擇;對製造企業來說,必須在服務方式上積極創新,大力推廣遠程線上服務。事實上,對製造業企業來說,遠程服務不僅可以克服因疫情封城等類似不利因素的干擾,而且可以增強企業服務的及時性和降低企業服務成本。

3.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調查結果顯示,有74.82%的企業選擇將向政府部門尋求政策與資金支持。疫情阻礙了企業生產活動的正常週轉,企業資金週轉必將面臨更大壓力,資金支持成為企業應對疫情的關鍵需求之一。與此同時,政策上的傾斜,無論是針對個案企業的,還是普惠性的,都將有助於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減少企業運營阻力,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此外,企業選擇應對疫情的措施還有:加快數字化改造、向線上轉型,加大宣傳、營銷力度,加快機器換人步伐,等等。

不同所有制企業對實現2020年經營計劃目標信心水平、在積極自救時的策略選擇並不存在顯著差異。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調整生產計劃,做好後續安排,疫情結束後全力追趕生產進度”,都是企業開展自救的最優先選擇。

不同行業間對實現2020年經營計劃目標信心、在積極自救時的策略選擇存在顯著差異。“創新服務方式、銷售方式和管理方式”是交通運輸設備及零部件製造行業最優先的自救措施;“加快機器換人步伐”是化學品製造、建材生產、機械設備、消費品生產、計算機、通信設備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這五個行業最優先的自救措施;“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是綜合製造業、藥品和醫療設備製造兩個行業最優先的自救措施;“調整生產計劃,做好後續安排,疫情結束後全力追趕生產進度”是金屬產品、防務、食品飲料生產三個行業最優先的自救措施。

五、精準施策,大力幫扶受困企業

企業在疫情嚴重衝擊下的發展,儘管是企業自身的任務,更多應該依靠內因來解決問題;但也需要政府從中積極作為,為受困企業發展提供應有的、力所能及的幫助與支持。事實上,推動、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平穩發展,既是政府的義務,更是政府的責任。尤其是在市場失靈的情境下,更需要政府積極作為,以修正市場非理性行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助力。當前疫情的大範圍爆發,顯然已經使得市場偏離了正常運行軌道,需要政府採取幫扶措施,以部分抵消市場失靈的不利影響。面對疫情導致的困局,企業在積極開展自救的同時,也對政府紓困寄予厚望。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政府幫助企業脫困發展展現出了多維度的訴求。課題組在問卷中設置了預計政府可以採取的13種幫扶措施,同時提供了“其他”選項。調查中,所有13種預設措施以及“其他”選項,都有企業選擇,這表明企業面對疫情困局,寄望於政府能夠從多維度對企業提供幫助。詳見圖11。

(一)加大減稅降費力度

在全部13種可能的幫扶舉措中,企業訴求最為迫切的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多年來的減稅降費,確實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盈利持續下滑的態勢。但疫情的大範圍爆發與持續蔓延,嚴重阻礙了企業正常復工復產,導致了企業運營成本大幅攀升,擠壓了企業原本狹窄的盈利空間。對企業來說,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就是拓展生存空間,充實生存基礎。一方面需自身開源節流,增強盈利能力,提升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就是寄望於政府能夠加大減稅降費的力度,至少是能夠出臺更大規模的臨時性減稅降費舉措。

(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位居紓困幫扶舉措需求強度第二位的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在疫情帶來的成本上升壓力下,融資成本的高企,無疑更加成為了企業高度關注的痛點。也正是因為如此,企業迫切希望金融機構能夠適當降低融資成本,以幫助企業渡過當前難關。

(三)強化公共衛生保障,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

強化公共衛生保障,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位居紓困幫扶舉措需求強度第三位。這既是企業當前需求,更是企業長期期望。在SARS之後,又大範圍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充分暴露出了中國公共衛生保障、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當中存在的問題。在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企業一方面遭遇了復工復產管理不當,人為導致復工復產延遲;另一方面,由於應急保障能力不足,防疫物資無法足量及時供應,迫使企業不得不延遲復工復產。所以,正是基於當前所遭遇的深刻教訓,企業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強化公共衛生保障,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

此外,企業還希望政府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建立優質企業紓困機制,重視企業家貢獻、保護企業家積極性,加快構建良性的政企關係,等等。

不同所有制企業對政府幫扶措施的訴求差異不大,幫扶措施排前兩位的都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國有企業排3至5位的幫扶訴求是: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建立優質企業紓困機制;強化公共衛生保障,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民營企業排3至5位的幫扶訴求是:強化公共衛生保障,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重視企業家貢獻,保護企業家積極性;擴大國內有效需求。

不同行業企業對政府幫扶措施的訴求差異比較大。交通運輸設備及零部件製造、化學品製造、建材生產、機械設備、消費品生產、綜合製造業、藥品和醫療設備製造、計算機、通信設備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共八個行業,都將“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作為首位政策訴求;“重視企業家貢獻,保護企業家積極性”則是金屬產品、防務、食品飲料生產三個行業企業最優先的政策訴求。

(來源:中國經濟報告,文 /中國企業聯合會課題組)


節選 | 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受疫情影響分析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