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歌——酒文化的音樂表達

酒歌——酒文化的音樂表達

酒與歌本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個體,並沒有任何聯繫,但若作為文化事象和民俗事象來看,二者的聯繫是必然的,兩個個體共同形成了一個完整又具特色的風俗歌曲體裁——酒歌。

先看酒的自然屬性。《本草綱目》提到:“少飲則活血運氣,壯神禦寒,遣興消愁,辭邪逐穢,暖水髒,引藥勢。過飲則傷身耗血,損胃爍精,動或生疾,發怒助欲,致生溼熱諸病。”簡言之,適量的酒能使人興奮,舒筋活血,消除疲勞,如果飲用過量,就會使人迷狂而傷身。

再從酒的社會屬性來看,酒自產生以來,就和人類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柳詒徵《中國文化史》中提到:“古代初無尊卑,由種穀作酒之後,時以飲食之禮而分尊卑也。”上至封建社會,下至現代社會,它是重要的溝通媒介,無論是國家大典、祭祀宗廟、親朋相會還是節日歡聚,都離不開酒,可以說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為了表達友好、感謝、感情要喝酒,當說的詞語不足以表達時,就會唱起互相讚美和感謝的歌,這就是酒歌。

酒與歌的結合從古有之。在詩經中,涉及到酒的主題有35篇,而“酒”字直接被提到的達63處之多,亦被稱為“酒經”、“樂經”。《豳風 七月》有言:“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友斯饗,日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詩中描繪的就是先秦北方農村鄉飲的場面。“九月肅霜,十月滌場”後,一年的農事忙畢,大家聚在一起,屠羔宰羊,把樽共飲,互祝身體健康長壽,期盼來年豐收有望。

酒歌——酒文化的音樂表達

在中國文化史上,文人需要酒:漢樂府中的將進酒,曹操口中的對酒當歌,阮籍所創的《酒狂》,以酒入詩、入樂的李白、王維、蘇軾、李清照等。音樂是一種浪漫的、帶有自我超越性的藝術,音樂不是對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敘事,它超越日常生活而變成自己心靈的語言。

除了文人騷客在中國文學史上寫下了諸多關於酒的篇章,形成了輝煌燦爛的“酒詩”、“酒歌”文化外,酒令與猜拳的遊戲也會有酒歌。

酒令,是中國獨有的飲酒時助興取樂的遊戲,最早見於劉向的《說苑》一書,後賈逵也曾撰《酒令》一卷。在唐代皇甫嵩的《醉鄉日月》,清代的俞敦培所著《酒令叢抄》四卷裡都有對酒令詳細記載,對後來酒歌的形成有不小的影響。它的出現與周代酒禮的產生有關,最早是輔助“禮”的工具,後來發展為佐酒助興中輸者受罰、賓主盡歡的方法。

如《紅樓夢》第四十回中,鴛鴦吃了一盅酒,笑著說:“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唯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不僅如此,書中還有射覆、拇戰、文字令、傳花、佔花名等充滿趣味的酒桌遊戲,不勝枚舉。

如《禮記 樂記》中所言:故酒食者,可以合歡也。足見飲酒行令在酒桌上創造的歡樂的氣氛非常熱烈。

酒歌——酒文化的音樂表達

猜拳在古時已有文雅的表述。元人姚文奐有詩:“曉涼船過柳州東,荷花香裡偶相逢。剝將蓮子猜拳子,玉手雙開不賭空。”是說將蓮子等物握在手中,然後變換數目或顏色、或單雙進行互猜,輸者罰其飲酒。又如明代李日華在《六研齋筆記》說:俗飲以手指相搏,謂之豁拳。”猜拳調即是豁拳時唱的或喊的調,飲酒就有了豁拳,豁拳就有了猜拳調。雙方在唱猜拳調時,有的要有統一的動作表演,唱錯或動作表演錯了都要罰酒。

中國民歌,尤其少數民族民歌中,酒與歌的結合更是浩如煙海。塞北的蒙古酒歌或是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酒歌或是西北地區大漠中的宴席酒麴,既是人們好客禮節的表達,也是他們對酒、對音樂、對詩歌、對人生的理解、感悟和運用。

因此,酒與歌的結合有著必然的趨勢,人們聚在一起,唱著自己民族或地區語言的酒歌酒麴,更讓人感受到了群體歸屬感甚至民族認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