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是否该取消大论战

疫情之下,企业负重前行,隐性成本成为不可承受之重。企业成本中,社保和公积金成本是非常大的一块法定固定成本,经营压力之下,很多企业家和行业专家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经营的税负问题,公积金是否取消作为一项最可以立竿见影的改革举措,备受争议和关注。此次由景晖智库、房互机构和乐居财经发起的在线主题论坛,邀请了四位知名业界企业家、专家,针对中国公积金制度的存废展开大讨论,明辨是非,给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给民众澄清利弊。

论坛主题:公积金是否该取消大论战

论坛形式:在线直播

论坛嘉宾:

张军强 好屋集团首席运营官

刘天旸 中原地产中国区副总裁,原萃总裁,中房经联主席

胡景晖 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相国良 房地产和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公积金是否该取消大论战连线正式开始

相国良:就公积金的问题,本质是企业经营的成本和税负问题,企业税负早有不同口径不同的见解,嘉宾是如何看待企业经营税负的问题?

首先发表观点的,是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胡景晖。

胡景晖:公积金缴纳目前是两方面,一方面每个月的公积金是要从员工的工资里面做税前的扣除,员工自己从收入里面要提取一部分,入公积金账户,企业也要对等的。提一部分,现在企业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去年7月份开始有一个改革,改革之后,目前是浮动的,是5~12%。按照这样一个比例来折算的话,我觉得一方面对于企业本身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另外从员工的角度来讲,每个月到手的钱也是打了一个比较大的折扣。那么第一方面来讲的话,我拿员工举个例子,如果说假如说员工一年的收入,我们定低一点,比如说是10万块钱。公积金再加上社保,再加上五险一金,就是公积金,加在一起最高。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话,那每个企业最高按上限走要交41%。如果养一个员工一年是10万块钱,企业支出要高达141,000块钱。由于五险一金,那么企业要多支付41%的费用,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公积金,这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那么第2个就是个人部分,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虽然我们看到也减免了一些税费,然后五险一金里面也有一些减免缓。但是即便如此的话,我相信这个事情,因为希望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觉得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那么企业现在来讲的话,负担比较沉重,如果企业由于不堪重负而倒闭的话,员工面临的问题就是失业。而企业之所以负担沉重,很大一块是人力成本,特别是像我们房地产开发商这边有建筑施工,经纪公司就更不用说了,主要都是人力成本占很大的比例。

人力部分占到整个房地产经纪企业的60%-70%,服务性企业很多人工成本都在50%以上。而这50%以上里面,我刚才讲了,企业如果按上限去缴纳的话,五险一金加在一起要多发工资41%,其中的大项就是住房公积金是12%,所以这一项来讲,我觉得如果废除公积金制度,对于企业来讲,极大的减轻负担,然后能够让企业生存的更长久,其实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是非常有好处。

紧接着发言的,是中原地产中国区副总裁,原萃总裁,中房经联主席 刘天旸。

刘天旸:公积金或者五险一金算在一起,企业的成本差不多能去到41万。单论今天谈的公积金来说,成本差不多是7~12。这里边有几个看法,首先专家关心的是企业的负担,我这里也有几组数据,在2017年,住房公积金的实缴的单位数量是262.33万个,实际上有公积金的职工大概是1.37亿人。到了2018年,公积金的实缴单位是291.59万个,实缴的职工是1.4亿人。但是截止到2018年底,我们中小企业的数量是3000多万家。从这个里面简单来看,如果觉得缴的公积金的预缴是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负担,我可以说中小企业占缴存公积金的比例只有9.72,也就是说白了,大部分缴公积金的企业是国企,它是应该占到了差不多将近50%。剩下像一些城乡私营企业,或者说外商投资企业,民办企业这些占了40%多,所以如果说取消公积金能够减负,企业肯定是可以减负,但这种减负带来的也是福利的降低。所以如果从目前的中介经纪机构来说,我个人认为可能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企业的比例也不会太高。另外一点,现在的公积金等于是公司向职工支付工资,应该算是5~12%的福利。当然了职工自己也会支付等额的部分,存在公积金账户、当中来说,但是公积金跟其他的福利还不一样,公积金的钱是个人可控的,同时它这是税前扣除,这个企业支付的部分也不用打税。 所以在这点来说,从应承担的成本和员工实际拿到的好处来说,这个里面还是有差额的。另外公积金也算是可以合理的避税了,当然很多公司并不会按照员工的实际的工资来按照封顶来去给他交实际的公积金,所以公积金对于很多人来说应该还是好处还是大过所谓的坏处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也有说差距的问题了。

这是关于成本方面的,另外我们也看公积金对于整个的这好处来说,还是有的,公积金在你使用它真的去购房的时候,它的利息是只有3.25的。按照我们现在商贷 lp2来算,也有4.8几,所以这个来说所以说公积金的提取和使用额度是有限制的,但还是能够为个人住房贷款当中的中低收入的人群还是会有比较大的帮助的。另外一点我们也看了,2018年住房消费类提取公积金是提取了11,718亿,这个金额占了当年提取额的79.5%,也就是说真正还是有一大部分在缴公积金的人,这个钱还是在用的,他还是用来再去买房的,而且我们也看到当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里边,用了公积金的中低收入群的人群的比例,差不多占到了95.73,而且95%里边有86%的人是用来买普通住宅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140平米以下的普通住宅,占了百分之八十五点几。所以公积金应该还是解决了一部分中低收入人群购房的需求的。它对于很多的客户应该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另外一点,这个钱真的不缴,会不会真的发给员工,而且发给员工之后,员工拿到这笔钱再打了税,这个也是有压力的,毕竟公积金不同于其他,还是大家可以自己提取的,相对来说是自己可以使用的。所以我的观点是可以考虑优化公积金的使用和计算的方法,但是还是可以考虑保留的。

好屋集团首席运营官张军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张军强:我个人的观点是公积金不应该取消,但是需要做优化。因为刚刚大家在讨论的两个点,就是说公积金取消的核心的两个因素,第1个是说公积金取消,能够降低企业的税负,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第2个就是公积金取消之后,可以增加普通消费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然后激活经济的需求。但我个人觉得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减少或者取消公积金并不能达成这两个目的。

我先说一下这个问题,一个本质是企业和税负的问题。首先从企业的角度,取消公积金,会不会降低企业的负担,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几乎是做不到的,因为企业最终的经营状况是由市场的供求来做决定的,在一定范围之内,普惠性的减税,其实并不能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举个例子,在国内的市场,比如说今天把公积金全部取消了,同一个行业取消了其实并不能改善它的经营状况,因为最终市场竞争的机制会把这部分成本会转这种转移到价格上,最终会大家又回到同一个起点上。这里边中国唯一有一个因素就是公积金的覆盖率,可能它不是一个普惠性,可能在有些行业,比如说国企什么等等,按照这个标准交了公积金,其他可能一些中小的企业,大家没有按照标准来缴纳公积金,但其实本质上在竞争市场上,国企跟中小企业大家竞争的赛道也不一致。 所以对于赛道单一的区域来讲,想通过减税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从经济学角度是不成立的,这也是为什么比如说今天我们看西方的一些发达的国家,欧美的一些国家其实费率也很高,因为大家没有想到说减税之后就能企业的经营状况就会改变,做不到的。

第2个角度就是减税之后,会不会增加让居民的可消费可支配收入增加或者是激活消费的。也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我先不说公积金,先从大的角度来看,因为之所以西方这个国家,大家执行的都是高税负、高福利,是这个国家收了很大的税,然后把这部分的钱集中起来,比如说改善民生,做社会基础的一些福利。 这里面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能短期对个人没什么太大影响,但长期会影响的生活品质。另外一份就是社会福利的消费,比如说我税负减少了,这个国家用于居民福利这方面的收入减少了,最终买单的还是个人,像西方大家走的普惠的医疗、普惠的教育等等,最终还是要个人去付费买单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单纯想通过这种减税来改变居民的消费,包括增加知名的可支配收入,好像都经济模型上也是不成立的,这也是比如说西方市场经济走了这么多年,大家维持的还是一个高税负的机制。

这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再回到公积金具体这个社来看,对企业的角度来讲,我的观点就是减税对同一类型竞争性的企业来讲,不会改善的经营状况的。第2个对普通的消费来讲,公积金减税之后会不会增加大家的可支配收入,最终激活整个社会的需求的总额?可能也很难,因为这里边有几个因素,第1个因素是减税税负的因素,公积金其实是税前扣除的,实际上客观上来讲走现行的公积金机制,那是会对消费者来讲是少交税的。,这是一个。

第二它是一个叠加的机制的,这一部分企业个人缴纳一部分,企业缴纳一部分,其实对普通消费者来讲,他拿到是增加的。这里面就有另外一个问题,中国公积金目前的使用率我们并不低,已经到了79%,甚至到了80%这样的范围了,其实这部分钱还是投入到消费领域。只不过说另外一个角度,就这部分钱大家是用于购房的,或者用于租房的,或者用于装修等等,它可能没有那么直观反映在消费上,但是实际上像中国目前的人群,真正说我不买房,我也不租房,我不装修,这样的群体还是非常少的,二三线以下的这种非城市居民就不说了。

公积金本来也是针对城镇居民的,要针对城镇居民,今天不买房总要租房,否则这个城市怎么生存下去?所以公积金制度只要合理,只要的提取的规则门槛没有那么高,让目前现行的,比如说租房的、买房的、装修的等等这些都能提取,本质上反而是能够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的,因为房租是刚性的支出,我不能说我在一个城市我不租房,他总是需要支出的刚性的支出。公积金现行的制度是税前扣除的,同时企业又帮额外增加了一部分,的实际的可支配收入是增加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公积金,因为对企业来讲,其实最终市场竞争会反映在价格上,大家竞争最终跟竞争状况没有什么改变,反而公积金让大家的可支配收入或者是在住房方面的可支配收入是增加的,这是这个观点。

当然现行的公积金制度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今天核心的点是不是说这个制度该不该取消,更多是怎么优化制度,比如说可能去年开始出台了新规,我都觉得新规倒不是那么合理。原来公积金大概是这个5%或者10%,统一的,今天是5%~12%可以浮动。这里面又带来,比如说最近大家关注的焦点的问题,公积金制度会不会带来一些不公平?向富人倾斜,比如说在体制内的在一些国企,他的公积金率高,他就多拿了一部分钱,这是需要改革的一个点。

第2个就是需要改革的一些点,是需要让公积金的提取的制度要更加的灵活,就是真公积金要真正能够支撑到提取了。我记得我身边有好多朋友,我记得我是应该很多年前我提取过一次公积金,非常复杂,让提供了特别多的一些材料,然后才会能提取,并且还不能全额提取,但是我看到这两年好像是已经特别简便多了,比如说我看我原来在深圳,包括在杭州一些社会治理或者城市信息化管理政务信息化比较水平高的这些城市,已经支持,直接在线上就能提取了,甚至人也不需要到公积金办理大厅就去做了,这些都是一些好的开始,随着未来公积金制度逐步的完善,然后企业之间的差距没有那么大,提取会更加方便。

然后包括未来原来没有做的一些,比如说一些中小的公司,大家公积金能够更加完善,这还是居民有利于消费者一个事情。至于比如说现在在疫情冲击下,我们要解决企业经营困难,刺激消费,解决企业竞争困难,其实要看今天真正经营困难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通过公积金减免并不能解决问题,中小企业他现在最需要的可能是一些,比如说一些资金,可能好多他盘子原来不错,只不过短期内可能面临一些冲击,所以出台一些灵活的金融的一些扶持的政策,这可能是最有效的。

至于拉动消费,现在很多城市在探讨消费券,这个是很有效的。因为不管把钱发给发给企业或者发给个人,其实本质上它拉动消费都不是直接的,最直接有效的,看杭州,我看发的消费券好像一周发了十几个亿,然后现实就是使用有期限,并且引导到线下去消费,这样就能够把消费能够激活,所以如果从减轻企业负担或者减轻消费的角度,可能有更多更有效、更直接的方法,能够做公积金未必是解决这个的最佳的办法,并且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可能效果也是有限的。

胡景晖就支持取消公积金制度的观点进一步列举了自己的理由。

胡景晖:公积金制度最早是在房改初期提出来的,当时是为了减轻老百姓购房的压力。但是这么多年公积金制度相比于我们房价的快速上涨,能够起到的作用已经是越来越微乎其微了,我这边调看了一下目前的情况,首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公积金的提取上限,北京公积金提取上限,首套房是120万,二套房是60万。那么上海首套是120万,二套房是100万。广州是两个人可以提取50万,一个人上线是40万。深圳是提取上限90万,杭州是100万,南京是两个人提取上限60万,一个人提取上限30万。 郑州是首套提取上限80万,二套提取上限60万,西安是提取上限30万,武汉是提取上限首套70万,二套50万。总而言之,基本上都是几十万,最高的也就是北京上海了,120万。相比房价也就是当地房价的一成左右。

最近我们也看到深圳房地产市场还是比较火爆的,深圳的房价应该说现在全国最高,那么目前来看,如果90万的提取上限,一成可能都不够,因为动辄都上千万,甚至过亿的,但是豪宅了。 一般老百姓要买房,我觉得上千万是很正常的,所以在最初设定公积金的时候,这几十万还是很管用的,因为那个时候房价可能北京的房价一套房子也就两三百万,如果你能够提取个三四十万、四五十万还是比较管用的,现在北京来讲肯定找不到,很少能找到两三百万的房子,真正老百姓要买的房子,首次置业,估计也得六七百万,改善肯定都上千万。所以从这点角度来讲,首先我觉得公积金目前的提取上限和房价之间的偏离度已经非常大了,就是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第2个从利差,利差现在公积金首套大概利率是3.25,商贷是4.9左右,那么平均的利差大概在1.65。2套公积金的利率是3.575,商贷5.4~6.5之间,平均在6%左右,那么利差只有1.5左右。所以当然利差肯定就是说你商业贷款比公积金要高,但是大家知道马上4月20号,我们的新一轮的 l p2又出来了,大概率的大概会降20个基准点,因为4月初的7日逆回购,我们已经降了20个基准点,因为现在我们利率改革了,从基准利率变成基础利率了,也就是说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降低向商业银行输出资金的资金成本,也会迫使商业银行要降低利率。 我觉得从现在疫情的情况来看,继续降息是个大概率事件,所以月降息公积金和商贷之间的利差就会越小。这就是说综合这两方面看,公积金的意义不大。

另外一个大家也都讲到了公积金的审批手续,其实很多人在目前的购房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放弃公积金贷款,然后再通过商业贷款购房之后,通过按季度提取公积金的方式来支撑购房的月供支撑,月供的支付。但是,这点上来讲,还不如继续降低商业贷款的利率。另一个我觉得从目前的政策,非常有必要对房地产的在坚持住不炒,坚持预防房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坚持一城一策因城施政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我觉得应该做出适度的调整。商业贷款的首付比例要降低,我觉得首次置业两层,2次置业5成,然后取消认房又认贷,这个是比较合理的。再加上我们的逐步的降息,我相信 lp2还会逐步下降的。那么如果能够降低首付,如果能够降低首付比例,如果能够进一步降息,其实我觉得对真正的住房需求也好,对于购房困难的人人群的扶持也好,比公积金这一套玩法要更有价值和意义。

还有一点就是,每年公积金在北京我们知道有国管理有市管,很多城市也是这样,这套人马去运作这些公积金,其实也是一个社会政府资源的巨大耗费,公积金的这个体系的运转的维持,养人包括提取跟银行之间的这种现金划转等等,也耗费了大量的、政府资源其实与其耗费这么大的政府资源去做这样一个已经意义越来越不大的事情,我觉得还不如把它取消掉,然后真的可以比如说把商业贷款的利率降下来,把商业贷款的首付比例降下来,取消认房又认贷,然后把节省的这些政府资源,通过各种补贴的形式补给这些真正低收入,其实公积金更大意义上在低收入、不给这些低收入阶层,我觉得更有效。

另外一个现在高房价高房租的问题,我觉得已经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比如说除了我刚才讲的、首付比例下降和利率下降之外,现在北京、上海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启动了共有产权住房,国家通过让渡,土地出让的一部分利益,权益来降低房价。当然了,共同产权其实你住是没有问题的,你只要用来住,那么你就比原来要便宜很多。只是说你在出租和出售的时候,国家让渡的那部分土地的权益是折成产权的,所以你可能要出租或者出售的时候,要分给国家一部分对应的利益。但这个来讲的话只是基于更大程度上基于投资行为了。那么如果说你自住的话,那么我觉得共有产权房降低了房价之后,影响不了你的居住品质。包括我最近也看到北京市在开始修改,租房的租房补贴,最高一个月可以补到3500,很大的一个力度了,所以包括现在在很多这种我也看到很多城市在长租公寓的人才,人才公寓、方面也有很大的补贴。所以与其这样普惠式的或者这种泛泛的去搞公积金,倒不如把商业贷款的首付和利率进行调整,贷款条件进行调整。另外一个通过共有产权房、公租房、人才公寓、住房补贴的形式能够能够把这个钱更有效的补给一些低收入阶层,或者说在住房消费,不管是租还是买上面确实有困难的人。

张军强也进一步阐述为什么不支持取消公积金。

张军强:公积金不是税,更多是国家出台了某一项标准给普通的人增加了一个个人购房的积蓄。所以算不上税,但是实际上它的本质和税是有点像的,因为它是一个标准性的普惠性的东西。它的取消或者增加,在短期内可能有改变,但中长期来看它不会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因为只要是普通的普惠性的东西,最终都会通过市场的机制反映在价格上,把这个东西会取消掉。你比如说今天我们想通过减税来减少某一类行业的经营的困难,其实难度比较大,减税的金额最终会出现在价格上。大家如果都有利润空间了,最终又表现在价格上,大家要回到经营的起跑线上。所以过去我们在经济学上看到了很多的案例,就是单纯想通过改善企业的经营困难是很难的,所以这是我的第1个观点,本质上减税是解决不了企业的竞争经营困难的。我第2个观点,今天我们的讨论主题聚焦是公积金该不该取消? 讨论这个问题就要回到原点,就是公积金原来想解决什么问题?他有没有解决掉?他现在还存在哪些弊端?如果说当初设计设立公积金的,初衷没达到,现在还有很多的弊端,再加上短期我们可能还有些困难的影响,那就可以取消了,所以我们现在回头来这个来看,就公积金它到底有没有达到使命或者达到想的点,因为今天我们看任何一个事情把它扒开本质来看,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很多的个例,但是把从长周期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我们从公积金作用来讲,尽管目前有很多的问题,但本质上还是解决了中国很大一部分人的购房的问题。

公积金解决了一个可能,比如说我交了五六年的公积金,再加上个人的一些积蓄,他的所谓居者有其屋梦想就实现了。另外一个就是确实通过公积金会带来利率的降低,实实在在的利率降低还是很高的,很大一个幅度的,比如说原来正常普通商品房的利率在五点几,公积金能够做到三点几,对低收入的人,虽然可能短期利率对它作用没那么明显,但是一旦买了房子之后,你的可支配收入就决定了你有多少决定了你的生活品质、消费品质,同时也决定了你有多少可支配收入去消费的,所以这个点也很重要,因为大家一般上20年或者30年贷款,其实利率在这儿已经很大一部分在这个地方了。只不过短期我们来看这个问题,好像公积金的利率和商贷的利率差异没那么大,那是因为在目前这种全球目前经济大的格局下,大家经济有走低利率的状态下,但是这不是一个长期的状况,我觉得这是分享的第2点,就是它利率角度确实还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3个点关于公积金,其实它还是达到了它的目的,它其实让企业和员工就企业从它的成本里边,拿出来一部分再补贴员工帮助他买房的。公积金企业交一半,个人交了一半,并且公积金这部分是税前扣除的。所以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公积金这个东西,今天作为一个年轻人,作为一个中低收入者,他的购房的门槛有多高?他该买可能在这个城市里面可能他还是要买的,如果没有公积金没有这些东西,他的购房门槛会更高。所以从回到原点来看,我觉得在过去这么多年公积金有它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确实有很多的问题,但是大概的从统计学角度来讲,从从大比例的角度来讲,它还是达到了它的一部分的预期了,所以我是支持公积金还是要存在的,并且还是在很长时间之内可能都还是要存在的,因为它中国尤其城市化,大家还在往前在走,然后包括房子的价格已经在这么高的水位上了,我们应该出台各种办法来帮助年轻人能够在这个城市立足,因为一旦今天大家都觉得年轻人是城市的未来,如果一旦不能帮助您年轻人解决他的住房的问题,整个社会的安危,包括城市是没有未来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是坚决支持,公积金是要有存在的,只不过是我同时赞同,今天公积金有太多的需要优化,需要改善的空间了而已。

相国良在张军强发言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补充。

相国良: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公积金的历史沿革,大概公积金制度是在90年代后出台的,91年上海房改方案里面正式推出了职工的所谓公积金的制度。我们知道实际上我们是98年的房改,98年房改之后,取消了单位的福利实物分房,转到了货币来处理。房子这件事上,那么在91年其实就已经出台了公积金的城市,94年国务院正式发文,全面推广公积金制度。

在9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理解的公积金和现在的公积金完全不一样。90年代,这个公积金实际上主要归单位建房贷款,因为那时候还是分配房子,根本不需要你花钱。公积金收回来帮单位集资。直到1999年之后,国务院颁布了条例,才明确了公积金只能用于发放个人住房贷款。

在2002年的时候,公积金迭代了一下,那么这就是公积金从原来诞生再到现在大改之后的这样的一个历史沿革。我们如果再往前追溯几年,有一个非常不可忽视的公积金的制度规定,上不封顶,其实公积金缴存比例是一个非常灰色的问题,在前几年这个问题也是让公积金饱受诟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刘天旸继续发表个人看法。

刘天旸:住房公积金是解决中低收入人群购买首套住房的一个重要的支持工具。公积金制度现在已经存在了差不多29年了,制度上有些缺陷和不合理,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现在一刀切不要了,就能解决其它的问题,目前来看也做不到。

首先公积金目前在国内主要是用来买房的,但是它的贷款额度是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的。一般来说就是你申请多少,也看你公积金账户的资质,你的缴费时间越长,你的缴费基数越大,你相对应的贷款的额度也就越高,但如果连续缴存时间短,是申请不了的,或者说额度特别低,基本上也用不了,这一些应该都是影响公积金使用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现行的公积金制度当中,去找到这些可优化问题的空间去调整和修正它,好过一刀把它砍掉就不要了。

另外一点不同城市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公积金的覆盖的额度也不一致,所以在一些大的城市,在购买一些高档住宅的时候,额度肯定是受限的,因为我们看在北京公益性的使用最高额度是120万的,在上海和深圳都是50万,家庭是可以到90万的。但是这个里面我们换句话说,在北京的五环内,你花300万也能够买到。在上海中环内三四百万也能够买到小的房子,所以不能说额度不够用就是不能用的理由。

另外一点整个国内十几亿人口,不能只看这几个房价最高的城市,去到省会城市,甚至是去到一些三四线城市,公积金对于当地市民购房当中的支持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一些企业里边,因为中小企业比较多的,一般也在一二线城市偏多一些,去到三四线还是一些企事业国企或者一些相对来说民营企业城镇企业比较多的,他们也是住房公积金缴纳的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同时也是提取比较大的一个群体,可能是要从其他角度来看的。

另外一点公积金就算是有贷款的问题,但也没有影响它成为偿还商贷的月充,或者说年充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因为在正常去使用的时候,它是可以来冲抵减少利息的,我们也算过。每一笔的公积金贷款差不多节约的是8万元左右的利息,当你把它用足的时候,另外公积金也有其他的使用方法,比方说你在这些回迁危改、在租房或者是搬建自有的住房,包括一些离退休的这些重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也能够提取的。

我们看到这个数据在18年公积金提取、住房租赁的提取人数就有766万,人均的提取金额也是到了9500,比例也不低的,所以公积金在很大情况下,也能够为大部分的在缴纳公积金这部分用户提供一个额外的支持能力的一张储蓄卡,它里边也存了一部分,企业和他一起来代缴的。

另外一点,我们也提说,这次又谈到公积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家觉得它是一个企业比较大的一个负担,之前我刚也有列举过。

首先公积金是企业的负担,但恰恰这个中小企业在缴纳公积金的比例和中小企业的数量来说,占了10%都不到,也就是有90%的所谓中小企业根本就不交公积金的。也就是他就不交佣金,他就没有所谓的12%的成本的所在的缴的是很少的一部分,我估计会看到说中介机构也好,或者说是其他的机构也好,很多员工应该是特别希望自己有公积金。另外一点我们也说,因为公积金它也是整个购房者来说,月初或者年初贷款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支持,比较低的利率。

也是大部分三四线更喜欢用公积金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取消公积金,从还贷能力还是购买的成本,都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对于三四线的这些房企开发商来说,应该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当然了之前老胡也说,在贷款当中会出现歧视性的这种做法,可能在新房上面有的时候公积金贷款放款的周期比较长,但反而恰恰是国家在商业银行的贷款方面管控可以给到一些建议,就应该一视同仁去使用这笔资金,因为资金并不是见不得光,或者是用起来感觉那么要受到人鄙视的,有公积金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另外还有一点,年金的配套制度最开始也有提说,整个企业在交五险一金的总的成本是比较多的,差不多需要40多。如果说整个公积金和五险一金的这种压力,让企业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运作,或者说会带来亏损,这个是一个整体考虑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在高赋税下边就如何能够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更多的便利,但是12%的公积金来说,它不是一个最重要的成本。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企业连公积金也免掉,你想让他再给你去缴纳这个年金,或者说再补充其他的保险,这可能性估计就更低了。大家也会考虑到。虽然说疫情暂时阶段,我们也认为可以考虑延缓或者是怎么去处理,但是如果说把企业所有的成本和对员工的负担都解决掉,员工的对这些企业的价值,或者说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企业共事?这种企业是不是容易招到员工,可能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了。

另外还有一点,公积金覆盖的面积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比例,如果说它真的是全部的企业在整个公积金的缴纳当中都能够达到特别高的一个比例,这个也是比较好,现在来看并不是说剪除掉公积金,就能够真正地去解决企业目前的成本和负担的东西,所以这个是我的一个看法。

这里面我们也有几个建议,思考的方向,不能够简单粗暴的就是说把它取消了,这种取消一定会带来体系上的潜在的隐患的。首先住房公积金是需要改革的,这种改革可能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顶层设计。这个设计应该是要结合养老和购房等一系列的国家长期发展的政策和大的目标方向去定的,就是小步的去优化现有的制度,优化结构,使用方法好过。就是说因为有一些人觉得这个会给企业带来负担,我们也想看带来负担的这些企业到底没有了公积金的缴纳,是不是真的就能够取得盈利,或者他能够赚得更多,这个是一个问号的。

第2个就是在公积金在目前疫情的特殊期间,是可以考虑做出一个短期调整的。因为我们记得在16年住房公积金中心就有对于关于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缓交的这种制度,在今年2020年的情况,应该也是有一个对应的制度来帮到这部分企业做到过难关的。

第3个无论是从公积金的覆盖面,还是缴存比例,提取条件、贷款的额度,还有政策制定,应该精细化处理,不同的城市购买力是有一个变化的,也就是现在的高房价的脱钩,我们的平均收入的增幅肯定不如房价的增幅快,所以也会导致于公积金所提供的贷款支持和购买力在面对商品房市场的时候,差额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这一阶段里面,我们对于中低收入的人群再把给他切掉,应该大部分老百姓是比较大意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